“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732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大纲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骨干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具有工程特点的专业基础课。它所涉及的概念、方法和理论大量地应用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与拖动”、“通信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课程中。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电气自动化、电子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2、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1.教学内容模块化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基本内容和范围大体上已趋稳定,为了满足后续课程的学习需要,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采用模块化教学,删减一些过深的内容,拓展一些应用型内容。课程模块化体系如下文所示。 第一部分:电路基本概念和简单直流电路分析。第二部分:复杂直流电路分析。第三部分: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第四部分:互感电路。第五部分:三相电路。第六部分:非正弦周期电路。第七部分: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 2.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随着学科专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授课学时数已受到较大压缩

3、,就郑州轻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而言,电气、电子信息、电子科技、自动化、测控技术等专业设置的学时为80学时,计算机学院的电子与信息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3个专业因其人才培养计划较偏重计算机软件,2007年将其电路分析课程设置为60学时。压缩课时并不是盲目删减内容,而是以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和不破坏课程基本结构为基本原则,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处理好本门课程与其他电类课程的关系,各门课程之间应密切配合,适当分工,避免重复。因此,“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删减了一些不易理解且应用不多的内容,拓展了一些应用型内容。如在80学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删去了二阶电路和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

4、教学,简化了三相电路部分的教学内容,同时对三相功率的测量内容做了适当的整合,适当补充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的内容。 3.增加反映新技术的新内容 如引入PSpice、EWB、Multisim等电路仿真分析软件,并利用这些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大大提高了理论的可视性,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尽早接触先进的设计工具,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效融合 1.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PPT课件教学有效结合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分析一个电路通常要画好多个电路图,既费时又费力,且有时电路图画得不标准,也会影响教学效

5、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能方便地控制讲课的节奏,大大减少了重复性劳动。且多媒体PPT课件图文并茂、形象逼真、信息量大,可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单纯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是:课件都是事先做好的,不能根据学生随堂的听课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多媒体PPT课件教学显示速度相对较快,学生不能及时做笔记等。鉴于此,采用板书与多媒体PPT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对于复杂电路分析的内容,采用多媒体PPT课件授课,不仅节省时间且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讲授例题习题时,采用传统板书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例题掌握分析电路的方法。此外,还及时把多媒体PPT课件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消化吸收,保证

6、学生对课堂内容复习的需要。 2.强调模型化研究方法,培养工程意识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工程性课程,电路模型化是本课程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扎实的电路分析能力是本课程的目的所在,但也应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衔接,适度讨论抽象电路模型的工程背景。例如,受控源模型的引入始终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难点,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实际器件三极管和运算放大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外特性,提出受控源这一电路模型,使学生不仅理解了为什么要引入受控源元件,同时更深入理解了电路模型的概念。在分析例题时,也应分析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工程能力,使该课程真正起到从科学类课程向工程类课程

7、过渡的入门和桥梁作用。 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以前的电路分析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独立,教师只负责理论课堂的教学,实验课由实验室的教师承担。这样的结果是使学生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在实验中充分应用、消化,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现在,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联系起来,统一由理论任课教师承担,让学生进行独立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理论任课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促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4.精选例题,多讲习题,融会贯通

8、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上课能听懂,但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比较抽象的理论后,多讲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增加理论的清晰度和透明度,但也不能采用题海战术。为此,教师必须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在课堂上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讲解。例如,在讲授网孔电流法的例题时,一定要考虑到两种特殊情况:一是电路中含有理想(或受控)电流源的处理;二是含有受控电压源的处理。含有电流源时一定要先设出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含有受控电流源时还要考虑控制量代换方程的补充,含有受控电压源时的处理方法和理想电压源相同,最后补充控制量的代换方程即可。节电电压方程的例题一定要考虑到以下特殊情况

9、:一是电流源的处理,二是无伴电压源的处理。 另外,例题和习题的方法也不能局限于一种,分析电路的方法很多,例如,利用网孔法分析含有电流源的电路时,可以先设出电流源两端电压再列网孔的KVL方程。也可以利用超网孔法,即假想电流源支路断开,剩余网孔作为超网孔,再列出超网孔的KVL方程,超网孔法减少了方程个数,简化了求解方 程的过程。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电路分析基础”是我院电类专业的必修课,学时紧,听课人数多(每位教师至少面对约120位学生)。因此,面对单个学生的问答式教学和大规模的课堂讨论教学较难开展。另外,根据学校自身的发

10、展,学生正从老校区向新校区搬迁,有些专业要在新校区上课,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更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适应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工作的需要,我们建立了电路分析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学平台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资料”、“授课录像”、“实验教学”、“网上答疑”、“作业”、“自测”、“讨论”等模块。除此之外,还利用电子邮件以及QQ等聊天工具,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考核设计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严格筛选试题,题型分为简单计算和一般计算两大

11、类。按照难、较难、中等、容易四个等级建立考试题库,由计算机自动选题、成卷,实行教考分离,考卷由全体任课教师流水评阅,提高了考试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减少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 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10(包括作业和考勤情况)、实验成绩10、自测成绩10和期末卷面成绩70四部分组成。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平时的努力学习,每个教学模块结束时给学生留46题的自测题,并将自测成绩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加强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考核的规范性。 五、结语 根据“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扩展了课堂内容,让学生接触并运用现代新知识、新技术,适应电子信息快速发展的需要;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白测成绩作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成绩及对学生调查的结果来看,所做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