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性化辅导与支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493217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个性化辅导与支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个性化辅导与支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个性化辅导与支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个性化辅导与支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以个性化辅导与支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征码 tvzPNJkIZaNAxIYgBjrF 以个性化辅导与支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高等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呼唤学生完整人格的 培养,同时更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高等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深 化教育改革的契机,掌握学生心理适应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 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对整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起 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做到以个性化辅导与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个性化辅导与支持 全面发展 学校是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学校的教育受 众为全体学生,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不断推进经 济社会发展的

2、强大支撑。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硕果累累。在 国家重大战略的驱动下,通过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科技 第 2 页 创新能力等重点建设带动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涌现 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学科领军人物1。 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呼唤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 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活力; 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造;没有个性发展,人类社会就没有 前途。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齐抓共管,才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 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 向。 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 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把握学生心

3、理适应 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对整体学生教育管 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做到以个性化辅导 与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心理适应现状和特点分析 “90 后”是目前高校中的学生主体,他们个性张扬、自信自主、 乐于表现、思想开放、生活追求非主流;同时,他们也能清醒 认识现实,珍惜成长发展机遇,向往美好未来,努力适应校园 生活。但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非常 第 3 页 令人担忧,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 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

4、。 (一)角色转换带来的适应障碍 始入大学,学生容易认为自己是高考的胜利者,自视过高且易 满足,亲历大学生活后,大部分学生发现真实的大学生活与高 中老师、父母口中当初激励自己的理想化的大学生活差异过大; 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学相比,自己不再是高中的佼佼者, 昔日优势不再,自卑感与焦虑感代替了原有的自豪感与优越感。 于是对中学生活的留恋,专业思想的动摇,构成了严重的心理 冲突。 (二)独立与依赖并存 追求独立自主是“90 后”鲜明的个性特征,离开父母、独立生 活是他们所向往的,期盼“我的青春我做主”的生活。但是学 习生活上的各种不适应使他们必须依赖辅导员,同时经济上依 赖父母使其难以达到真正意

5、义上的独立。在渴望独立与实际生 活中依赖性仍较强的矛盾冲突下,大学生们会产生自我认识的 偏差和奋斗目标的缺失。在这种矛盾冲突下,很多学生转向网 第 4 页 络世界或影视剧中寻求安慰、寄托,这也是“90 后”群体易沉 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 对面交往的根本原因。 (三)学习与生活压力同在 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和高中截然不同,绝大多数大学新生需 要适应独立学习、自主生活的新方式。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也 给大学生活的顺利进行增加了难度。此外,部分家庭经济贫困 学生更增加了生活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 以上三点揭示了大部分“90 后”大学生目前心理的共性,应当 作为高校引导学

6、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寻求适当的方式方法, 提供学生切实需要的条件,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困惑,找到适 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道路。 二、引导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 型人才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 20XX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 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袁贵仁指出:当前,中国教育 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发展机遇和发展难题都前所未有,许多新 第 5 页 情况新问题亟待正视、调研、思考、解决。袁贵仁同时强调: 在当前教育的新形势下,容易出现各种新的问题,教育管理工 作者们需要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新 条件,妥善应对新挑战,努力创造新优势,为实现中国的“教

7、育强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有针对性、有特色 地做好个性化发展的引导。在个性化发展引导方面有很多关键 点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当前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越来越要求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独立 性、自信心和表现欲,必须尊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 及个性化发展需求,能够支持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生活和个 性化发展,同时可以提供相应平台以激发学生个人潜能,从而 培养学生自主成长和成才的自信心,为促进各类学生实现个性 化发展而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 坚持“以

8、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需要紧密结合大学所承载的 文化使命与社会功能,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时代潮流, 第 6 页 把握当代青年的发展本质和时代特点,加强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全方位构建适合各类人才成长的育人平台,积极促进大学生个 性化成长和发展。 (二)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能利用不 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学生思想、学业及生活上的个性化的指导和 服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等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强调个性的 自由发展和重视个性化特征的培养与发掘。利用深度辅导、个 性化指导等方式对学生的个性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才

9、能从每一 名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 只有把每个学生都放在个性化发展的视野中,才能真正做到全 员覆盖,从而体现高等教育的整体性和公正性。 (三)构建全方位育人平台 坚持大力推进现代高等教育优良制度的创新设计,探索知识传 授的方式方法,重视并肯定学生个人发展的多样性、适宜性, 充分尊重个人追求和选择的多元化,组织开展多层次、受众广 泛的活动,力求不同个性的同学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都能受益, 第 7 页 从而确保个性化培养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注重个性化指导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内在的意 志和要求,是当代历史条件下新生代、 “

10、90 后”大学生的成长 历程和环境所决定的,是教育对象个体差异性的必然反映。正 确引导和保护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措施,也是 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必要途径。 在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本人的主 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需要 注意的是,让学生放手大胆地管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 要做到:放中有防,疏中有禁,导中有堵。 (五)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给予的评价、 肯定和鼓励。客观、公正、积极的肯定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 身、良性发展。 “90 后”的大学生群体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同 时也存在潜在的依赖性,

11、采取积极正面的评价对学生树立自信 心,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 8 页 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三、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对高教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一)不断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和自身修养 教师不仅是学生心智的启迪者,更是其心灵的塑造者;教师的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 ,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若不重视自 身思想品德修养,言行表里不一,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 就难以信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说的:“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 (二)优化自身心理品质,培养敏

12、锐的观察能力、敏捷的思维 能力 教师的心理品质是其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 理特征,它是一种积极能动地推动教师开展工作的心理动力, 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替代的,直接影 响着教学改革的成败。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开展是培养 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更是培育创新型人才所必须 的条件,也是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途径。 第 9 页 (三)锻炼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坚忍不拔、持之以恒 的毅力 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教师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力和精力关 心学生发展,坚持不懈地了解和观察学生、探索教育规律和改 进教育方法、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才能克服工作中所存在的 主观和

13、客观上的困难,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向上、勇往直 前的意志品质。这一切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在具备吃苦耐劳品质 的基础上,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保持顽强拼搏的意志力以及 持之以恒的毅力。 此外,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还需做好学校、 社会、家庭的协调,力争得到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形成家庭、 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做好教育的资 源链接。 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成功的教育 往往从家庭开始。学校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实现,学校的职能举足轻重。学生 最终要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并且奉献于社会,社会 有责任、有义务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社 第 10 页 会氛围和机制,促进学校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形成全面发展前提下的人才培养合力。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全面发展并不等同于平均发展,全面发展 与个性特长发展是同时、同步进行的,在全面发展中培养特长、 在特长发展中夯实基础,二者互为条件,共生共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