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7 ,大小:1.81MB ,
资源ID:100804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案汇编全册.doc)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案汇编全册.doc

1、八年级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汇编前言为促进我县“中小学教学质量123工程”的深入开展,全面实施教案改革优化工作,实施中学物理“学案教案练案三案一体化”教学实践活动,以最终实现广大教师共享备课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3月全县开展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编写评比活动。评比结果已在“关于我县中小学教学评优获奖结果的通报”公布。现将较为优秀的教学设计汇编成册,以以达到广大教师学习、观摩、运用和共享优质教案目的,物理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作为参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本汇编中增删备课内容,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备课效果。但我们在编缉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学校物理教师没有按通知要求

2、编写教学设计,致使本汇编个别教案缺少而不完整;本汇编中的教学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希望各学校物理老师在使用中补齐缺少的教学设计,修改本汇编的教学设计,以便更好地运用和共享优质的教学设计。本汇编的编者付出了很多的智慧和劳动,对此,我们表示崇高的敬意。目录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31.1 希望你喜爱物理31.2 测量长度和时间9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121.4尝试科学探究14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21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21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27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继)教学设计30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33第三章 光和眼睛373.1 光的世界巡行373.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413.4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设计463.5奇妙的透镜51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563.7光学仪器613.8 色彩的奥秘64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674.1 从全球变暖谈起67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70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754.4 升华和凝华804.5 水循环与水资源84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855.1 物体的质量855.2 探究物质的密度925.3 密度知识的应用97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99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第六章 力和机械1056.1 怎样认识力105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1086.3 重力113第七章 运动和力1197.1怎样描述运动1197.2怎样比较

4、运动的快慢123运动和运动的快慢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32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141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1458.1认识压强1458.2 研究液体的压强148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154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1599.1认识浮力1599.2.探究浮力的大小163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679.4神奇的升力172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176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7610.4 飞出地球18110.5 宇宙深处183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一些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2、 知道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物理的广泛应用。

5、3、 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起作用。5、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教学重、难点1、 重点(1) 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2) 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 难点(1) 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2) 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3) 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学生实验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教具准备玻璃杯、轻质塑料杯、透明玻璃管(内径比塑料杯稍大长

6、半米)、水、硬纸片、圆底烧瓶、铁架台、旋转七色板、放大镜、牛顿管、饮料罐、平面镜、扑克、面板光滑塑料板、乒乓球、电炉等。教学思想 本节课力图以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体现物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避免说教式的灌输。力图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本教案的“引言”内容充实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这样设计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受机会,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物理前有一些实际体会和经历,不是只让学生“在门口看看”,而是要让学生亲自“走进去”,做一做,试一试,通过操作、感受、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变“走近”物理为“走进”物理。让学生开始存在直觉兴趣,变成长期兴趣,到探究兴趣。教学过

7、程师: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没关系的“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后我会跟大家一起来共享物理的乐趣。一、物理研究什么师:课本图中所列举的现象,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也都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它们分别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其实在生活中,使我们感到新奇的现象还很多,这些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例如:图112我国“神舟五号”飞船为什么能升空?电热水壶为什么既能加热又能保温?电风扇为什么能转动?用望远镜为什么能

8、看得远些?医生给我们打针时用酒精擦在皮肤上为什么觉得凉爽?(此处举例应包括力、热、电、光的现象)大家想一想,还有那些曾经使你感到新奇的现象?(引导学生发言)生:同学们展开激烈讨论和争辩,相持不下。师:为了减少纠纷师生共同指出学生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哪一些是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指出这都是物理研究的内容。(若学生发言涉及化学、生物等科学的内容,也给归类,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说明不是物理研究的内容)。生:学生享受着物理成功的喜悦。师:这些物理现象现在我们还不能解释它们发生的原因,当我们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不仅能解释这些现象,也能利用他们为人民服务。二.物理是有趣的师:千变万化的物

9、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当谜底解开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欢畅的、自豪的。在这众多的谜中,有许多就是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到时不仅能揭开谜底,而且还能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增长我们的才干。物理课上研究的一些现象,许多是我们没见过,也没想过。下面我将要做几个跟物理有关“小魔术”,看谁能够揭开谜底?魔术1、“猜扑克”道具:扑克牌(1副)、平面镜。师:做法:教师预先把平面镜隐藏在讲台面,镜面朝上,接着拿出扑克牌让同学们洗牌后抽出一张牌交给老师,老师两只手掌打开(一只在下一只在上)夹着扑克牌走回讲台,两手在镜面上做出搓牌动作,同时把下手掌的手指打开(动作要快)从平面镜中(利用光的反射)见到底牌。重复猜十几个

10、扑克牌。生:“哇噻”着迷了。魔术2、“听话的可乐瓶”道具:可乐瓶、水。师:做法:教师预先把可乐瓶的瓶盖锥个小孔,瓶侧锥一个稍大的孔,然后把瓶盛满水加上盖,用两个手指夹住瓶颈,拇指按住小孔(拇指挪动的动作要很小),老师此时可以发出指令。生:“目瞪口呆”不可思议。魔术3、“倒不出的水”道具:玻璃杯、水、塑料板(表面光滑)。师:做法:(1)教师把塑料板盖在玻璃杯口上,用手指按住塑料板,然后倒放。问:当我手移开后,塑料板会掉下来吗?生:“肯定会”(学生精神高度集中,有点紧张)。(2)把玻璃杯盛满水,然后把塑料板盖在杯口上,用手指按住按住塑料板,然后倒放。问:当我手移开后,塑料板和水会掉下来吗?生甲:“

11、肯定会”。生乙:瞎猜“不会”生丙:不敢吭声。结果:“一片哗然,太神奇了”。师:好了,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揭开它们的谜底,但可以告诉我们,物理研究的现象是十分有趣的,这个谜底让大家课后或者以后来揭开,生:大部分同学都很想知道答案,更想动手做一做。师:同学们想不想参与我们接下来的物理实验。生:再也按不住。实验1:学生实验师:请同学们将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笔帽底下抽出来,但要保证笔帽立在原地不动。生:慢慢地拉动纸条,笔帽倒了或笔帽跟着走。师:快速抽出纸条笔帽立在原地。为什么要快速抽出纸条,才能保证笔帽不动,而慢慢地拉动纸条不会成功?

12、这就是物理研究的内容,今天我们暂不研究,但我们毕竟知道了怎样做才能成功。生:带着好奇想再做。实验2:旋转七色板实验师:先介绍实验装置的结构,将可以旋转的圆盘分成若干个扇形,分别涂红、橙、黄、緑、蓝、靛、紫各种颜色。要强调其中没有白色。提出问题:当圆盘飞快旋转的时候,圆盘该多么好看?本来圆盘上涂有各种颜色,当它旋转的时候,却偏偏呈现它所没有的颜色白色。这是为什么呢?生:“不会吧,怎么会这样”?很好奇,每个学生都动手再转一次看过究竟。师:当我们学过光学之后,这个谜底就不能揭开。实验3:放大镜观察实验师:先介绍放大镜:我们常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放大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也称为凸透镜。大家可以

13、隔着放大镜看看自己的手纹,看看书上的字,是不是放大了?生:“是的”。师:问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是不是总是放大的?(引导学生观察远处较大的物体)生:手拿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看黑板上的字或墙上的标语。师:问看到的物体是缩小的还是放大的?是倒立还是正立?生:观察后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师生共同总结:用放大镜看物体不总是放大的。师:什么情况下是缩小的?还是倒立的?这正是光学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实验4:冷水使热水再沸腾师:首先解释沸腾:日常生活中常说把冷水烧“开”了,水“开”了在物理学中则叫沸腾。通常为使水沸腾,需要加热,今天我们要一个用冷水使再次沸腾的实验。生:马上反应“不可能吧”。师:因这个实验带有一定

14、危险性就由老师来演示实验:将保温瓶中的热水倒入烧瓶中,使水占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将烧瓶置于预热的电炉上加热,让学生看到水在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迅速将烧瓶加塞后倒置于鉄架台上。在用冷水浇烧瓶前要引导学生观察瓶中的水是平静的。浇冷水时,烧瓶中的水会再次“沸腾”起来。生:“哇”真是神奇。实验5:“不听话的水杯”师:先把半米长的透明玻璃管盛满水,再把空塑料杯(杯口朝上)按进管内,然后用手按住管口把玻璃管倒置过来,请同学们注意管中的水会怎样?塑料杯又会怎样?生:杯本应该往下掉,为何不听话了,偏偏往上运动呢?(学生自言自语)接着争先恐后做起实验来。三、物理是有用的(1)导言:前面的实验包含着重要的物

15、理知识,学了物理就会知道它们为什么发生,我们还要应用这些知识为人民服务,造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曾运用过许多物理知识,只不过有的我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我们还不知道。师:例如:乒乓球瘪了,用热水烫一下能使乒乓球复原。再如我们常用棍子来撬动一些笨重的物体。由于在小学里学过热胀冷缩、杠杆等知识,就懂得为什么这样做。(2)列举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如照相机、高压锅、电热杯、收音机等等。这些事例学生还不懂为什么,说明需要学习物理知识。(3)列举事例说明在工农业生产、移动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方面,都要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有的就是在物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懂得它们,就需要学习物理知识

16、4)举例说明物理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它使我国某些尖端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如:同步卫星发射、原子弹、氢弹、低温超导技术、潜水艇、神舟五号、常娥一号等。(5)列举说明物理也是学好化学、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学不可缺少的基础。(6)简要介绍课本中的“科学家的设想”,说明在未来的科学中,物理应用将更为广泛,未来物理将更有用。四、怎样学好物理要学好物理,就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从观察和实验得来的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观察决不是简单的看看,重要的在于思考,要注意观察的现象有什么特点,要明确观察目的,并注意引起变化的原

17、因和条件。这样才能有所发现。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些现象,是否也能有所发现。实验6:物体下落实验(此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如何观察)师演示:取出一张纸和一支粉笔头,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师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粉笔头落得快,纸片落得慢。师生共同总结:从现象来看,粉笔头落得快。类似的现象同学们见过很多:树叶和树枝落地快慢不一样,石子和羽毛落地快慢不一样。通过这些观察会想到“是不是重的物体落地快,轻的物体落地慢?”带着这个问题再进一步的观察,这就是明确观察目的。师:现在我们把原来的纸片,捏成纸球。师问:纸球是否比原来的纸片变重了?生:没有。师演示:再使纸球和粉笔头同时下落。请同学们看看会出

18、现什么情况(少停一会,学生有所思考后再演示,结果将是两者同时落地)。师: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同一张纸,展开的纸片飘飘悠悠的慢慢落下来,捏成纸球就很快的落下来,两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在观察中,就是要注意这种变化,并考虑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纸片落地慢的原因(纸片面积大,受的空气阻力大)。学生发言:师总结指出:物体落地快慢不同,是由于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而不是物体的轻重,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空气的话,纸片、粉笔头将怎样落下呢?实验7:牛顿管实验(借助此实验,着重讲什么是实验和如何做实验)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就要在没有空气的空间中观察物体下落的情况,这种在人工控制条件

19、下的观察叫做实验。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师:出示牛顿管。介绍装置,说明管内空气已事先抽空。长管内放了铁片、羽毛、火柴杆等轻重不同、表面积不同的物体。师问:在空气中铁片、羽毛能否同时落地?生:不能师问:在真空中这些物体怎样下落呢?(做演示实验,证明同时落地)师生共同总结:在真空中轻重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这就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物理知识。今后物理课上,许多地方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取物理知识,同学们自己也要做一些物理实验。在实验中要用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按规则操作,仔细观察,如实地记录,并根据观察和记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指出要学物理,就要重视观察和实验;要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同时要重视

20、应用知识,使之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五、“魔术”录像结束新课,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师:在讲完新课后,选放了一段与物理有关的“魔术”录像短片。生:兴趣进一步大增。六、作业:用手帕、细线、螺帽自制一个降落伞,观察它下落的情况。简单的直述看似严谨但会给学生以枯燥的感觉,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在简单的导言之后便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一些曾引起神奇的自然现象,并通过简单分类物理研究的内容。既能诱发学生学习物理好奇心,又暗示物理研究的内容和物理知识的应用。通过几个“小魔术”和几个简单,效果明显的实验阐明物理是有趣的,力图使形式感到新奇、神秘、意外的实验,把物理有趣表现无言中,让学生开始存在直觉兴趣,变成长期兴趣,

21、到探究兴趣。通过“小魔术”和实验让学生去试一试、做一做。通过操作,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变成“走近”物理,为“走进”物理,把学生引入享受物理的快乐并推向高潮。展示一些简单又有效果明显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也“沸腾”起来了。使学生在新奇中探究物理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运用质疑和列举事例的方法讲授,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蘊藏着许多的秘密,有待于我们去探究。通过一组学生能够理解的实验物体下落实验创设物理意境,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体会如何观察、实验。此实验突出了观察和实验中的思维活动,既是学习方法薰陶,也能帮助学生破除对物理学习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树立学好物理信心。这节课在轻

22、松而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在课外可充分利用小制作、小实验,引导学生去做,并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充分表现自我。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

23、性.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教学用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秒表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一.新课引入师:要求同学们闭目凝神,当同学们听到老师说出“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情景?师:这些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师: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初步定义:所有运动物体的位置都在随时间而变化,进而提出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学生列举脑海中呈现的情景:飞奔的火车、骏马;飞流直下的瀑布;田

24、径赛场上的运动员学生列举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 再次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长度测量及单位师: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师: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师: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 “方法”: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单位。SI制中长度单位及常用单位了解: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和纳米(nm)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目测后交流目测结果学生汇报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的办法:用一张纸条

25、或一根线)、一拃或课本的宽度或三角板的一边长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来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的长短学生讨论、交流后,会注意到大家的选取的标准五花八门,难以对不同课桌进行比较,即使对同一张课桌也不能方便的知道长比宽长多少,使他们体会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引出单位和测量。由于学生使用的课桌、目测经验各异,目测的结果会呈现多样化,应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想法要求学生完成以下练习:i用估测法对下列数值做出判断:(1) 中学生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_m。(2) 你的手指食指的宽度大约是_cm。ii一名男排运动员的身高大约是2013_2.013_。iii万里长城大约是6.7103_教师讲

26、评深化对长度单位一米的认识三.刻度尺的认识和使用师:引导学生阅读P10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师:用你准备的刻度尺测出课本的宽度,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师:思考讨论: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这样有什么好处?4、如图,厚木尺在测量时的放法与书本图示不同,为什么?老师点拨,纠错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尺,汇报观察结果,并对老师的问题进行 讨论、交流同学们汇报测得结果,分析、讨论每人读出数据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学生讨论、作答四.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27、教师补充、解释板书设计 学生归纳、小结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 常用单位:km.dm.cm.mm.m.nm2、 长度单位的换算:3、 长度的测量(1) 工具:刻度尺(2) 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放置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五、作业课本P14 1、2、3、4、5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一.复习引入师:上节课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什么是测量?SI制中长度单位

28、是什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师:这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测量的问题.想一想,如何测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同学交流,决定自己的测量方案,学生作答学生亲身实践.1.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走进课堂,一下子就攫取了学生的心.2.在学生的亲身实践中体会到必须运用间接测量“累积法”的思想才能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二.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师: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每次的读数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体会到:由于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不能保证每次读出的数据都完全相同,据此提出误差概念:物体真实长度只有一个,由于测量中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

29、差.师: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学生讨论、交流.师:误差能绝对避免吗?学生交流讨论,领悟到误差的存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的举措:1.纸的张数要尽可能多一些;2.在测量时尽可能将纸压紧;3.活动中应多测几次,然后求平均值,以减少测量误差.三.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时间的单位是什么?测量工具是什么?师:对照使用说明书,观察桌上的机械秒表,学会使用秒表:1. 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2. 认识秒表的功能键,并动手试一试.3. 秒表如何读数?师:利用自身脉搏的跳动,制作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师:既然能制作随身携带的生物钟,那么能否制作自身携带的“人体尺”?师:利用你

30、的 “人体尺”能否估测出教室的长和宽?试一试,并交流估测结果.然后请两位同学用皮卷尺精确测量,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自己估测水平,并找出差距大的原因.学生回答:秒、分、时、年等;秒表、电子表、钟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观察秒表,获取大小表盘上的数字、刻度所表达的信息,摸索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学生交流制作方法.学生交流测量结果,评价自己的估测水平.仅凭自身能测出真实物体的长度,体现学以致用,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本课推向高潮.四.小结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学生

31、归纳,总结.五.作业新学案1.4 尝试科学探究学情分析 学生接触物理才一个星期,还处在神秘和好奇阶段,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和盲动性,对实验操作不会动手又喜欢动手,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不强。学生初步掌握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在学习本节知识时,只要老师引导得法,学生的主要精力是可以集中到对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上来。教材分析(内含课标要求)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进行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教材通过一个科学探究案例全面展示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七个要素,体现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内容和目标”的意图,让学生初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领会科学探究在物理研究和物理课学习中的意义,体

32、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2)练习熟练准确地测量长度、时间和组装简单器材提高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3)经历探究摆的奥秘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通过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意识和愿望。(5)能把摆的问题与生活中的摆钟联系起来,逐步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和体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器材实验器材(

33、分组):铁架台、细线、铜球(大小各一个)、铝球、刻度尺、秒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讲授法教学策略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过程中,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操作,但不一定由学生独立完成,不要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只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控制作用,让学生参与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理解探究以及其中的科学方法就行了。本内容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科学探究的内容和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第二课时则侧重于实验操作及分析、评估。整个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探究乐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教 案学 案设计说明新课引入课题引入展示摆钟讲解现象观察

34、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学生阅读完成练案:一、自学成才巡视个别点拨阅读教材1.4,完成练案一为新课探究提供知识保证新课探究1提出问题:摆来回的时间(快慢)由什么决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板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多数学生公认的几个问题进行归类学生提出问题讨论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教学过程可能有点乱,教师要正面引导2猜想与假设摆来回摆动的快慢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摆的长度、摆动的角度有关老师可以通过展示情景(演示),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提出的猜想反馈给学生讨论,板出学生认为比较好的猜想。学生根据看到的现象和想象进行大胆猜想,并对大家提出的猜想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问题作出

35、试探性解释与说明,从而过渡到猜想与假设。3进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实验探究时可以用实验器材来代替物品,以简化研究对象,突出主要因素。讨论替代钟摆的实验器材 针对性选择好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对提出的猜想说出证明的途径和方法 强调设计实验应尽量针对探究目的,指导学生应用控制变量法制定实验计划。比较、归纳学生的实验方案,共同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本和实验的理解设计实验同组学生交流方案的可行性,比较他组的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控制变量待研究变量实验次数/顺序待测数据)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表一10次20次铜球铝球表二10次20次20cm40cm 表三10次20次

36、3060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每组完成一个实验教师巡视每组实验抽两组数据板演。各小组合作完成指定实验,记录数据,并交流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5分析与论证摆摆动一次的时间只由摆绳的长短来决定,与摆动幅度、摆锤的轻重等无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摆的等时性规律。学生展示本组的数据,对本组和他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里面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对过程和结果的语言表达能力。6评估提出问题: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对实验的方法、过程

37、进行反思讨论对实验的结果与张师傅的实际进行比较。养成评估的习惯,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回顾,理清探究的程序。学生讨论发言让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全面了解,课堂训练:练案二、巩固达标巡视 个别指导个别题目提示学生训练校对答案巩固达标反馈与评价小结(板书设计)一、探究摆的奥秘1摆动快慢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重、摆角无关;2摆长越长,摆钟摆动越慢。二、科学探究过程 (同上)点名学生归纳回答 注意对学生的评价(激励)发言补充交流养成对学习的反思意

38、识课堂5分钟测评:练案三、检测评价巡视校对答案训练同桌批改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课后作业课本P22作业练案四(量力而行)布置作业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到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更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情趣高昂,思维活跃,使学生享受到了物理学习与探究的乐趣。由于是第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学生的认识和得到的结果常常不尽人意,更有个别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偏离了原本的学习目的,教师要严厉制止。 因教材提供的案例太庞大,摆钟现在也少见,建议先探究一个环节较少的个案,给学生一个认识和深化的过程。附:练案(学生练习应用,内含5分钟测评)一

39、自学成才 (这节课有些什么内容呢?我们先探究一下吧)1物理学的发展得益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_、_、_、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_、评估、_。2_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过,_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3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_,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这是以自己的_和_为基础作出的一种_解释。4计划应针对_,实验应注意选择_。5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_和_记录下来。6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_、_,才能形成结论。二、巩固达标 (这节课学得差不多了,赶快巩固一下吧)1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

40、是 ( )A不断地发现并提出问题 B任何试验资料都要保密不宜交流C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实验计划 D大胆地猜想和假设2小强和小林用同样长的摆线分别系着体积相同的铜球和铝球(铜球比铝球重),他们要研究摆动快慢与摆球的重量是否有关,则 ( ) A两球开始摆动的角度一样,看相同时间内两个装置摆动的次数 B铜球开始摆动的角度大些,看相同时间内两个装置摆动的次数 C铜球开始摆动的角度小些,看相同时间内两个装置摆动的次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小慧看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小慧和同学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问题一: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球的轻重有关问题二: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的长短有关问题三:

41、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角的大小重有关(1)为了探究第一个问题,他们选择的器材和工具是_、_、_(2)为了探究第二个问题,他们选择的器材和工具是_、_、_(3)为了探究第三个问题,他们选择的器材和工具是_、_、_4、在进行上述探究实验时:(1)为了探究第一个问题,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两次线的长度和摆球起始偏离的角度都相同,这样才能探究得出摆动的快慢是否与摆球的轻重有关。(2)为了探究第二个问题,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必须_.这样才能探究得出摆动的快慢是否与摆的长度有关。(3)为了探究第三个问题,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必须_.这样才能探究得出摆动的快慢是否与偏角的大小有关。 三、检测评价 (快下课了,我掌握了多少呢?5分钟内见分晓)1(25分) 小明的摆钟走快了,于是他请来修钟表的张师傅进行了调试,只见张师傅只将摆锤下面的螺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