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3 ,大小:232.50KB ,
资源ID:104296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方针概述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方针概述PPT课件.ppt

1、第一节 教育方针概述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节 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教育方针第四章 教育方针本章小结思考一、教育方针的本质、特点及构成二、教育方针的核心教育目的三、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方针概述教育方针概述一、教育方针的本质、特点及其构成(一)教育方针的本质 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对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所提出的并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的,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二)教育方针的特点 1)教育方针的方向性 2)教育方针的实践性 3)教育方针的时代性 4)教育方针的法令性(三)教育方针的构成 1)教育的性质和方向2)教育目的 3)教育的途径和原则二、教育方针的核心教育目的

2、 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构成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构成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社会功能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教育目的的功能1、定向功能2、调控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二)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依据一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人的依据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从人的需要来说,人的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两者之间的联系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两者之间的区别教育方针所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

3、的更多些。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的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四、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4、体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二)马克思主义关于

4、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四、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一)基础教育的本质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其根本规定性,是它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根本区别。(二)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致,应体现时代的要求。第三节 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一、素质教育概述二、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教育方针一、素质教育概述(一)素质教育的本质 1、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一种教师主体间的合作性教育(二)素质教育的特点1、主体性与成功性2、基础性与发展性3、全面性与个别性4、全

5、体性与个体性5、交互性与层次性6、内化性与外化性7、理论性与实践性(一)树立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二)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三)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四)建立以评价促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五)提高校长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六)优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二、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教育方针二、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教育方针本章本章小结:小结:教育方针与我国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与我国的教育目的 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的概念、特点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参考题目 素质教育与教育观念的转变 素质教育与课程的改革 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素质教育与考试 素质教育与评价制度的改革 素质教育与教师的素质 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道德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