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一、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校内学生意外伤害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主要包括:1 .学生行为风险:课间休息时学生互相追赶、打逗,或擅自离校、放学后独自留在校园活动;体育课时因碰撞、摔倒导致受伤(如跑步时绊倒、篮球运动中冲撞)。2 .设施设备隐患:教室、操场、实验室的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如桌椅边角锋利、运动器材螺丝松动),或维护管理不到位(如地面湿滑未及时清理、护栏损坏未修复)。3 .活动组织疏漏:学校组织集会、实验、课外活动时,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未设置警戒区域、未提前讲解操作规范),或教师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提醒(如实验课未强调器材使用禁忌)。4 .
2、教师行为不当:极个别教师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推操、罚站不当)导致学生受伤。二、预防办法1 .学生安全教育:通过班会、校园广播、安全演练等方式,开展行为规范和安全知识教育,重点讲解“如何避免追逐打闹”“运动时的自我保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注意安全)。2 .教师责任意识培养:每学期组织教师师德培训,学习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禁止体罚学生,强调课堂和活动中的安全监管职责(如体育课必须全程在场、实验课需分步示范)。3 .设施安全排查:后勤部门每周检查校园设施(如楼梯扶手、运动器材、实验室设备),发现隐患(如螺丝松动、玻璃破损)
3、当天报修,24小时内完成整改,并记录安全设施检查台账。三、处理程序(一)事发阶段的工作和注意事项1 .应急小组启动:学校”突发事件处理小组”立即到位(组长为校长,成员包括班主任、校医、后勤主任),分工负责:校医现场初步救治,班主任联系家长,后勤主任保护现场。2 .紧急救治:若为轻伤(如擦伤、扭伤),校医立即处理(消毒、包扎、冰敷);若为重伤(如骨折、出血不止),10分钟内拨打120,由教师陪同送医,途中联系家长告知伤情和就医地点。3 .家长沟通:班主任第一时间电话通知家长,说明情况(如“孩子在操场摔倒,膝盖受伤,校医已处理,建议您来校查看),避免信息滞后引发误解。4 .现场保护与取证:后勤人员
4、用警戒线围蔽事故现场(如摔倒的楼梯、碰撞的器材),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教师询问在场学生,记录事发经过(时间、地点、目击者),拍摄现场照片(如设施损坏处、学生受伤位置)。5 .上报与秩序维护:校长或分管副校长30分钟内向上级教育局报告,同时通知保险公司;其他教师正常组织教学,通过校园广播说明“事故正在处理,请勿聚集围观”。(二)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1 .依法调解原则:接待家长时,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为依据,客观说明事故原因(如“经调查,事故因操场积水未及时清理导致”),不随意承诺赔偿金额,避免“肯定是学校全责”等绝对化表述,强调“按法律规定合理分担责任”。沟通时保持耐心,倾听家长诉求,提
5、供医疗记录、现场证据等材料,协商解决方案(如医疗费报销、护理费补偿)。2 .一次性解决原则:明确告知家长,事故处理不涉及户口迁移、升学择校、工作安排等无关事项,所有赔偿一次性协商完成(如“本次协议涵盖医疗费、营养费等全部费用,后续不再追加”)。若家长对方案有异议,建议通过法律途径(如向法院起诉)解决,避免长期拖延或分段处理。(三)事故处理结尾阶段的工作和注意事项1 .起草协议书:内容包括:双方身份信息(学校名称、负责人;家长姓名、联系方式);事故经过(如“2025年3月10日课间,学生张某在教室门口滑倒,导致手腕扭伤);责任认定(如“学校因地面湿滑未及时提醒,承担70%责任”);补偿金额及支付
6、方式(如“学校一次性支付医疗费、营养费共计3000元”);双方签字盖章,注明日期。2 .给付补偿金:金额较小(如2000元以下)可现金支付,金额较大需通过学校对公账户转账(开具现金支票),家长需签署收条(注明”今收到XX学校事故补偿金XXX元”并签字按手印)。3 .保险理赔流程:学校后勤部门协助家长准备材料:协议书复印件(需学校盖章);学生病历卡复印件(记录诊断结果、治疗过程);医疗费发票原件(需医院盖章)及复印件;填写校方责任险赔付意向书(注明学校名称、事故时间、索赔金额);提供学校银行账号、保险公司指定的理赔地址及联系人信息。材料齐全后提交保险公司,跟进理赔进度,及时告知家长到账情况。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每学期组织1次应急演练(如模拟学生楼梯摔倒、实验器材误伤场景),确保教职工熟悉“救治一报告一沟通一理赔”全流程,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影响,保障学生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