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编第六编 元代文学元代文学元代社会和元代社会和元代文学概况元代文学概况元代社会概况元代社会概况(一)民族压迫与融合(一)民族压迫与融合 (二)文化的沟通(二)文化的沟通(三)都市的繁荣(三)都市的繁荣(四)思想的活跃(四)思想的活跃 (五)儒生的不幸遭际(五)儒生的不幸遭际 元代文学概况元代文学概况元代王朝起止:元代王朝起止:1271127113681368年年(9797年)年)元代文学起止:元代文学起止:1234123413681368年年(134134年)年)变化:俗文学兴盛;文学由抒情性转为叙事性变化:俗文学兴盛;文学由抒情性转为叙事性风格:自然本色为主风格:自然本色为主n n一、元
2、代戏曲一、元代戏曲 :包括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包括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n n二、元代散曲:二、元代散曲:与北曲杂剧一起合称元曲与北曲杂剧一起合称元曲n n三、元代诗歌三、元代诗歌n n四、元代散文四、元代散文第一章第一章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元杂剧的体制特点元杂剧释义元杂剧释义 是金末元初在北方产生的、以北是金末元初在北方产生的、以北曲演唱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综曲演唱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综合了多门类艺术,体制完备,角色齐合了多门类艺术,体制完备,角色齐全,剧本成熟,题材广泛。大量采用全,剧本成熟,题材广泛。大量采用口语和方言俗语,著名作品如口语和方言俗语,著名作品如窦娥窦娥冤冤西厢记西厢记等。
3、等。第一节第一节 体制特点体制特点(1 1)剧本三要素:曲词、宾白、科(范)剧本三要素:曲词、宾白、科(范)曲词:唱词曲词:唱词宾白:说白宾白:说白科(范)、介:元杂剧剧本中表示演员情科(范)、介:元杂剧剧本中表示演员情态动作和舞台效果的术语态动作和舞台效果的术语(2 2)剧本结构:四折一楔子。)剧本结构:四折一楔子。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楔子篇幅短小,节发展的自然段落。楔子篇幅短小,位置不定。位置不定。(3 3)角色分工和表演体制:)角色分工和表演体制:旦末净杂。一人主唱,分末本、旦旦末净杂。一人主唱,分末本、旦本本(4 4)音乐体系:
4、北曲。曲调是由北方民间)音乐体系:北曲。曲调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而成;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常用的有五宫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常用的有五宫四调。四调。(5 5)砌末:道具。)砌末:道具。(6 6)题目正名:元杂剧剧尾用两句或四句诗、)题目正名:元杂剧剧尾用两句或四句诗、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作为全剧收场语,并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作为全剧收场语,并以末句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字眼作为本剧的简名,末句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字眼作为本剧的简名,这就是题目正名。这就是题目正名。第二节第二节 元代杂剧的兴盛元代杂剧的兴盛1
5、元杂剧兴盛的表现元杂剧兴盛的表现第一、作品数量多,名家辈出,名作如林。第一、作品数量多,名家辈出,名作如林。剧目剧目530多种,保存至今的有多种,保存至今的有150种。种。作家作家220多人。多人。第二、题材丰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第二、题材丰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 的社会生活。的社会生活。第三、戏剧演出繁盛,名伶众多。第三、戏剧演出繁盛,名伶众多。第四、元杂剧的发展分前后两期。第四、元杂剧的发展分前后两期。前期繁盛,后期衰弱。前期繁盛,后期衰弱。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元杂剧兴盛的原因w金元时代动荡激越的现实生活。金元时代动荡激越的现实生活。“乐音与政通,而伎剧亦随时尚而变。乐音与政通,而伎剧亦随时尚而变。”(胡祗遹)(胡祗遹)w蒙古族统治者的喜好和关注蒙古族统治者的喜好和关注w文人参与杂剧的创作与演出。文人参与杂剧的创作与演出。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w社会经济的繁荣为艺术消费提供物质条件、社会经济的繁荣为艺术消费提供物质条件、环境和观众。环境和观众。山西侯马出土的金董氏墓戏台模型山西侯马出土的金董氏墓戏台模型山西洪峒县霍山明应王殿山西洪峒县霍山明应王殿忠都秀作场壁画忠都秀作场壁画元代杂剧砖雕元代杂剧砖雕四、复习思考题四、复习思考题1 1、杂剧、杂剧2 2、杂剧的体质特点、杂剧的体质特点3 3、杂剧兴盛的表现及原因、杂剧兴盛的表现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