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0.90KB ,
资源ID:117140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时 有多少消费本可避免 同步分层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时 有多少消费本可避免 同步分层练习.docx

1、统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时有多少消费本可避免同步分层练习基础巩固L填空题浪费行为是对()以及劳动成果的不尊重。节约粮食是(),更是()。保质期短的食品不要一次购买过多,免得吃不完()。L判断题把不爱吃的食物扔掉,这不算浪费。()我们花钱买的东西,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和别人无关。()节约是大人的事情,我们小孩子不需要节约。()L选择题下列行为属于浪费的是()。A.把没有写完的作业本用来折纸飞机B,洗手时,用盆接水,洗完后用来冲厕所C.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去餐馆吃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为了面子,点很多菜,吃不完也不打包B.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的打包带走C.只点自己喜欢吃的

2、不考虑价格和数量能力提升L简答题请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浪费现象,并说说应该如何避免。倡导“光盘行动”有什么意义?L材料分析题小明每次去超市都会买很多零食,但是经常吃不完就过期扔掉了。请你分析一下小明的行为,并给他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拓展创新L实践题请你设计一个“节约从我做起”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与人员、活动步骤等。L辩论题正方观点:生活条件好了,浪费一点没关系。反方观点:无论生活条件如何,都不能浪费。请选择一方观点,进行辩论,阐述自己的理由。答案基础巩固L填空题劳动者习惯;美德过期浪费L判断题XXXL选择题AB能力提升L简答题常见的浪费现象:水龙头长流水,浪费水

3、资源。避免方法:用水时及时关闭水龙头,可安装节水器具。教室里人走灯未关,浪费电。避免方法: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可安排专人负责检查。丢弃还能使用的文具,如没写完的铅笔、还有很多页的本子。避免方法:合理使用文具,用完后再更换新的。“光盘行动”意义: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节约每一粒粮食,减少粮食浪费。有助于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从长远看,节约粮食可减轻农业生产压力,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L材料分析题小明行为分析:小明去超市大量购买零食且吃不完过期扔掉,这是明显的浪费行为。他没有合理规划自己的购买量,对食品保质期不够重视,缺乏节约意识。建议:去超市前列购物清单,明确需要购买的零食种类

4、和数量,避免冲动消费。关注食品保质期,根据自己的食用速度购买适量食品。可以将吃不完但未过期的零食与家人、朋友分享。拓展创新L实践题活动目的:增强大家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倡导节约生活方式。活动时间:具体日期,例如周六。活动地点:学校操场及周边社区。参与人员:四年级全体师生及部分社区志愿者。活动步骤: 上午9点在学校操场集合,老师讲解节约重要性和活动流程。 分组行动,一组在学校检查教室、食堂等场所水电使用情况,张贴节约提示标语;另一组在社区向居民发放节约宣传手册,宣传节约知识。 中午回学校休息,交流上午活动情况。 下午继续分组行动,一组在学校周边街道清理丢弃的可回收物,倡导垃圾分类;另一组在社区开展节约知识竞赛活动,对表现好的居民给予小奖品。 下午4点活动结束,在学校操场集合,总结活动成果,分享活动感受。L辩论题反方观点阐述:无论生活条件如何,都不能浪费。理由如下: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如水资源、能源等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浪费会加速资源枯竭,影响人类未来生存发展。很多人仍面临资源短缺困境,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的人们缺乏足够食物、干净水源等基本生活资源,我们浪费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良好品德体现,不应因生活条件改善而摒弃。浪费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如食品浪费产生垃圾会增加垃圾处理压力和环境污染。所以,无论何时都应保持节约,杜绝浪费。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