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37.50KB ,
资源ID:131345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doc)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doc

1、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国务院第三十次常务会议通过一九八九年二月三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二十六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目 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处理依据第三章处理程序第四章罚则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妥善处理行政区域边界争议,以利于安定团结,保障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边界争议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自治洲、县、 自治县、市、市辖区之间,乡、民族乡、镇之间,双方人民政府对毗邻行政区域 界线的争议。第三条处理因行政区域界线不明确而发生的边界争议,应当按照有利于各 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有利于保护、开发和利

2、用自然资源的原 则,由争议双方人民政府从实际情况出发, 兼顾当地双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 事求是,互谅互让地协商解决。经争议双方协商未达成协议的,由争议双方的上 级人民政府决定。必要时,可以按照行政区划管理的权限,通过变更行政区域的 方法解决。解决边界争议,必须明确划定争议地区的行政区域界线。第四条 下列已明确划定或者核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必须严格遵守:(一)根据行政区划管理的权限,上级人民政府在确定行政区划时明确划定 的界线;(二)由双方人民政府或者双方的上级人民政府明确划定的争议地区的界线;(三)发生边界争议之前,由双方人民政府核定一致的界线。第五条 争议双方人民政府的负责人,必须对国家和人

3、民负责,顾全大局, 及时解决边界争议,不得推诿和拖延。第六条民政部是国务院处理边界争议的主管部门。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处理边界争议的 主管部门。第二章处理依据第七条 下列文件和材料,作为处理边界争议的依据:(一)国务院(含政务院及其授权的主管部门)批准的行政区划文件或者边 界线地图;(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不涉及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行政区划文件或者边界线地图;(三)争议双方的上级人民政府(含军政委员会、人民行政公署)解决边界 争议的文件和所附边界线地图;(四)争议双方人民政府解决边界争议的协议和所附边界线地图;(五)发生边界争议之前,经双方人民

4、政府核定一致的边界线文件或者盖章 的边界线地图。第八条解放以后直至发生边界争议之前的下列文件和材料,作为处理边界 争议的参考:(一)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自然资源权属时核发的证书;(二)有关人民政府在争议地区行使行政管辖的文件和材料;(三)争议双方的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或者争议双方人民政府及其 所属部门,开发争议地区自然资源的决定或者协议;(四)根据有关政策的规定,确定土地权属的材料。第九条本条例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以外的任何文件和材料,均不作为处理 边界争议的依据和参考。第三章处理程序第十条边界争议发生后,争议双方人民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 大。任何一方都不得往争议地区迁移居

5、民, 不得在争议地区设置政权组织, 不准 破坏自然资源。严禁聚众闹事、械斗伤人,严禁抢夺和破坏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发生 群众纠纷时,争议双方人民政府必须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并报告争议双方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边界争议,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协商解决;经协商未达成协议的,双方应当将各自的解决方案并附边 界线地形图,报国务院处理。国务院受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边界争议,由民政部会同国务院有 关部门调解;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由民政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 报国务院决定。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境内的边界争议,由争议双方人民政府协商

6、 解决;经协商未达成协议的,双方应当将各自的解决方案并附边界线地形图, 报 双方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争议双方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受理的边界争议, 由其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调 解;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由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 报本级人民 政府决定。第十三条经双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的边界争议,由双方人民政府的代表在 边界协议和所附边界线地形图上签字。第十四条 争议双方人民政府达成的边界协议,或者争议双方的上级人民政 府解决边界争议的决定,凡不涉及自然村隶属关系变更的,自边界协议签字或者 上级人民政府解决边界争议的决定下达之日起生效。争议双方人民政府达成的边界协议,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解决边界争

7、议的决 定,凡涉及自然村隶属关系变更的,必须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管理的规定 中有关行政区域界线变更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第十五条 争议双方人民政府达成的边界协议,或者争议双方的上级人民政 府解决边界争议的决定生效后,由争议双方人民政府联合实地勘测边界线, 标绘 大比例尺的边界线地形图。实地勘测的边界线地形图,经双方人民政府盖章后,代替边界协议或者上级 人民政府解决边界争议的决定所附的边界线地形图。第十六条 地方人民政府处理的边界争议,必须履行备案手续。争议双方人 民政府达成的边界协议,由双方人民政府联合上报备案;争议双方的上级人民政 府解决边界争议的决定,由作出决定的人民政府上报备案。 上报备

8、案时,应当附 实地勘测的边界线地形图。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边界协议,上报国务院备案。自治州、自治县的边界协议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解决边界争议的决定,逐级上报国务院备案。县、市、市辖区的边界协议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解决边界争议的决定,逐级上报民政部备案。乡、民族乡、镇的边界协议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解决边界争议的决定,逐级上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第十七条边界争议解决后,争议双方人民政府必须认真执行边界协议或者 上级人民政府解决边界争议的决定,向有关地区的群众公布正式划定的行政区域 界线,教育当地干部和群众严格遵守。第四章罚则第十八条 争议双方人民政府的负责人,违反本条例的规定,玩忽职守,致 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较大损失的, 应当给予行政处分;造成重大损 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的规定,情节较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 肇事者,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第二十条 行政区域边界划定后,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越界侵权造成损害的, 当事一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一条 本条例由民政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一年五月三十日国务院发布 的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办法同时废止。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