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0 ,大小:1.33MB ,
资源ID:131497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行者老师中医讲稿美丽心情整理.doc)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行者老师中医讲稿美丽心情整理.doc

1、行者老师中医讲稿美丽心情整理2011-4-16目 录行者老师-中草药讲座2一、干姜与生姜2二、附子6三、人参10四、黄芪15五、苍术与白术21六、当归23七、桂枝29八、芍药35九、甘草38十、大黄44十一、地黄48十二、伤精者半月复原-栽接续命法52行者老师-中医概念53行者老师-医道渊源56行者老师-后天八卦60行者老师-管窥阴阳64行者老师-河图洛书69行者老师-再讲河洛73行者老师-天人解(一)79行者老师-天人解(三)83行者老师-脉法解(一)85行者老师-脉法解(二)88行者老师-脉法解(三)90行者老师-脉法解(四)94行者老师-脉法解(五)97行者老师-脉法解(六)100行者老

2、师-劳伤解(一)103行者老师-劳伤解(二)105行者老师-劳伤解(三)108行者老师-劳伤解(四)111行者老师-杂病解(一)115行者老师-杂病解(二)118行者老师-杂病解(三)121行者老师-六经气化总论124行者老师再谈六经气化127行者讲四圣心源之中医杂谈129行者老师讲河图洛书之阴阳133三七生内经讲录拾遗138无中生有老师-药象理论140无中生有老师-中土药象143如何较快学会上乘中医学149行者老师-中草药讲座一、干姜与生姜1、干姜,炮姜,生姜本源于一物,其中生姜长于发散风寒,又能温中止呕;干姜辛热,燥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见可温肺化饮;炮姜性苦温,辛散作用大减,善能温中

3、止泻,兼能止血。所以,古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说。驱寒用生姜 因为辣辣的有阳气! 活血用干姜。生姜偏重于散寒,还能解半夏之毒性 ;干姜偏于温中去寒。2、.附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裏扶阳的要药。3、本经原文:“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干姜味辛温,气是温的,味是辛,温呢,大家知道温是春气,温就有升发的这种特性,所以干姜可以升达肝脾阳气,干姜主要的性味是味辛温,它有一点微微的甘味,所以说讲干姜的时候讲归经,干姜入中土脾胃,味辛呢,

4、味辛入肺,干姜又可以去肺中的寒饮。干姜这味药入肺气,主开,有开才能降,所以它降浊阴。“胸满咳逆上气”呢,是它斡旋中州,肝脾的阳气要温升了以后,肺胃这种浊阴才能降下来。这是中焦的一个象打水的辘轳一样旋转的过程。象一般,讲干姜就不能不讲人参了,咳嗽这个病,咳嗽分很多种,但是仲景用外感咳嗽内伤咳嗽用最多的就是干姜细辛五味子,这是它的一种加减法,为什么要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呢,而且是以干姜为主呢,就是因为浊气不降,上壅于肺中,所以肺气满闷,肺气满,咳逆上气,导致这个咳嗽,要治这种现象呢,首先要降浊阴,温化脾阳。大家知道,要降浊阴的话,干姜不如生姜,但是这个干姜既能斡旋中州又能温升脾阳,这是生姜所不具备的,

5、所以选择的药物组合是干姜细辛五味子。至于生姜呢,生姜降浊阴下气通神明,这是它这味药的主要作用。生姜主要治这个呕逆啊腑气浊阴上犯,导致这种病症,所以用生姜。“温中止血”,火神派治很多失血病人,用干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现在很多慢性病,消化病出血、肝病导致的一系列吐血,这些都需要用温中止血的方法,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血为营血,营血之中含藏的是阳气,肝阳,肝阳是易动,动而不居的。所以一般止血,通过温病学派沿袭下来就是说血宜静而不宜动,主张治疗出血,都是从清热凉血,然后略加以活血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而不知道真正出血是怎么回事,真正出血是浊阴上犯了以后,浊阴的淤破导致营血的郁阻,然后血错而不回

6、这种现象,所以干姜斡旋中州了以后,浊阴之气一敛,三阳之气自然就封固住,然后这种出血的情况得到很好的治疗。这个“汗出”也一样。“逐风湿痹”。在治疗风寒湿痹的时候,近代的用药的治疗其实很少用到干姜的,但是呢,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它的根本是什么?首先是要有风邪,风邪是最基础的,然后于风邪然后寒湿几气杂合,但是呢,平常治病的关健点在于湿邪,没有湿邪的附着的话,其他几邪气不能够停滞,光是有风痹的话,它来去有个周期是很快的,来得快走的也快,热痹也一样,只有湿气凝滞住以后,它才会缠绵难愈,所以呢,治疗风寒湿痹的关健点在于开化中焦,中焦湿气得化,这种痹症自然而然根源上解决了,然后再用相对应的养血柔筋柔肝

7、这类方法,这样治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了。“肠癖下痢”,这个就不用说了,温升肝脾阳气,肠癖下痢是什么,这跟前面那个“胸满咳逆上气”是相对应的。内经上讲,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阴在上,则生嗔胀。就都是因为中焦不得枢转,肝脾清阳不得上升,肺胃浊气不得下降。“生者尤良”,大家看,这个“生者尤良”讲的不是生姜,讲的还是干姜。主要是对于生姜来说,炮制过了以后,它的作用跟一般生药材相比,生姜跟干姜相比,这两味药还不太一样,干姜主要讲的多年生的,多年生的母姜,生姜一般是新姜。下面再讲这个生姜。把这两个大概讲一遍之后,再进行比较。“生姜,气味辛微温,无毒,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这个“去臭气通神明”道理跟干姜是

8、一样的。生姜跟干姜的主要区别是,生姜的辛味比较足,缓和的温性不足,但是由于它是一年生的,所以它的气味辛味比较完整,用于开破解毒啊,去一些浊气,而生姜呢,是多年发过子姜了之后剩余的部分,它那个辛味已经走散了很多。辛以润之,大家都听人讲过唉呀药物辛燥,辛燥伤阴怎么的,那又为啥说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有时候肺气闭郁了之后,肺气不能通达皮毛,然后导致手足干燥这种症状,其实这个用干姜用生姜效果都比较好的,一般情况下从中焦开化时用干姜。辛以润之,辛以润之以后,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一旦一开了以后,这个肾气就有所闭藏,这个时候呢也可以由另外一方面滋养肾经,这就是辛以润之的概念。“微温”。这个微温呢,温性如按气

9、味来分的话,厥阴风木,可以单单是木气,微温呢,就是微微一点少火,大家知道有一个叫温胆汤,温胆汤用的是:二陈、竹茹、枳壳、生姜。而这个温胆汤里头,这个用量最大的是生姜,生姜用量是五两,是其他药的两倍。这个生姜是温胆汤的主药,如果没有这个生姜的话,谈不上温胆。胆呢,是甲木少阳之气,温温而升,就是温胆汤了,大家看这个方子,除了这个生姜之外,大部分都是平而偏凉的这些药物,这些药怎么能温胆呢。足少阳胆经由头走足,生姜能够降浊气,浊阴一降,然后手少阳三焦经阳气微微温升,这是这个方子的关健所在了,大家以后经常用这个温胆汤就会有体会了。经常用了生姜比较有特点的是真武汤,真武汤治疗水气上犯,土不制水,用生姜,土

10、不制水这个水气从何而来,是从下元而患的,用生姜镇摄群阴之气,然后是导致这个腑中水谷的阴浊之气,整个得以清肃,这是生姜的作用,如果真的是下元水寒,寒水之气动了的话,就象那种四逆汤症,寒水之气太过,还是用四逆汤。另外是吴茱萸汤。用的是吴茱萸人参大枣和生姜,这个吴茱萸汤里生姜的用量也是非常大的。吴茱萸汤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治疗三阴呕逆,三阴这种呕吐上逆和下利什么的,吴茱萸汤就是厥阴气不开了以后,三阴寒凝以下,导致了三阳不得降,所以头痛啊上焦的那个浊阴上犯啊,下焦又是纯寒的这种病人,用吴茱萸汤效果非常好。为什么一些方子只能用干姜,有些方子只能用生姜呢,这个生姜的作用,偏于驱邪的作用比较明显一些,为什么驱

11、邪呢,因为它辛散,它就动的作用太强,可以行经络腑中的这些浊阴积滞,而干姜呢比较柔缓一些,它可以温散寒湿,导致五脏经气缓缓收藏,五脏之气是藏精而起亟也,五脏藏五神,五种神气呢,精气闭藏了以后呢时而开发,这是脏。而腑气呢,腑气是通行的,受纳五谷然后进行运化通行,这是六腑的作用。人身就是这样,外而三阴三阳经络,内而五脏六腑,这个经络和脏腑是两个层次,一表一里的。我们用药也是一样,平常生病了以后,首先是外感六淫,天有六气,六气有所偏盛了以后,我们人也有所六气,这个六气呢,受外在六气的偏盛偏衰,产生相互感应,外在寒水之气盛了,感应我们内在的寒水之气,相对应的产生潮夕盈涨,出现很多的症状,这是六气相互感应

12、外感六淫呢,就是因为外在六气太过,然后导致体内六气也产生太过不足的现象。这六经发病呢,是一经一经传经的,因为六经之气如长江大河,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它不可能是有所停留的,只有病邪舍于脏腑,与内在脏腑机制有所连结的话,这个病程才会凝滞,然后导致一日二日,始终太阳证,始终是阳明证干姜的主要作用还有温脾胃的作用,中焦温脾胃呢,你看我们每天日进水谷,这水谷之气呢,靠什么温化的?这靠元阳,元阳升动,然后脾阳消磨水谷,然后是津液升化。这个时候呢,干姜恰恰可以佐助中焦脾胃湿气的运化。现代人由于饮食比较精美一些,营养物质比较高,精气比较厚重,再加上平常思虑过于繁重,三阳之气不容易潜纳于中土,导致中土无火,

13、就不得温化,所以中土处于寒湿这种状况是非常多的,所以导致很多种疾病,首先上来必需温中土,不管他外表是血热还是其他这种燥症,先温中土,中土湿气一化的话,然后紧跟着不管是滋阴药凉血药,其他的药,然后侍机的才能够各从其性,如果中土湿气庸滞的话,吃多少药也没用,吃了药还是会庸滞中土,导致症状慢慢的加剧。所以说滋阴药能用吗?你象很多药,熟地?当归?阿胶?首乌?这些滋腻厚重之品,大家学惯火神派的话,一用这些药就感觉,这些药有用吗?这些药真有用,这些药的基础就是说,中土得以运化的情况下,用这些药,它可以收敛脏腑的精气,敛降三阳的这种虚火,如果中土湿气不化的话,这些药进去之后更增加上下的隔阻,三阳之气的更不利

14、于降,三阴之气更加凝滞。干姜这个药的用处非常之大的,以前临床上遇到的干燥症啊干眼症啊,现在很多医生都喜欢从知柏地黄丸这个路子走,其实不见得,这些病人大都要从中焦温化走,就象树的蒸腾作用一样,没有给足够的阳光的话,你喝下去水都化不了,整个腠理津液不能开达,所以说需要干姜从中焦温化,温化了以后适当加上一些归芍生地这些滋润之品。象近代彭子益先生写的书里面说,他对姜桂的认识还是不足,他认为这两味药偏于燥烈,临床上用得少,其实不知道现代人的话,中焦寒湿的比比皆是,用姜桂的话是不厌其多,所以十个人里九个人适合用姜桂的,这是有道理的。干姜有温煦中焦的作用,而生姜呢,生姜就不一样,象我们平常感冒喝一些姜糖水,

15、生姜有发散的作用。生姜这种发散的作用就是说,在近代很多用来治疗水气病,水肿啊,痰饮,多加点生姜进行开散,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饮食入胃游溢精气,转枢于脾上归于肺,这个饮食的精微散布是全身,它这叫精微,只要一有停滞就叫什么?叫湿。停滞得多了,稀的部分叫饮,浓稠的叫痰。这就是痰饮发生的一种原理,这个时候呢,所以治疗痰饮,痰饮的根本在于脾胃,脾胃不得运化了以后,导致肺胃之气有所淤滞。干姜呢是温化脾胃,(温化脾胃呢这个痰涎根本得以活源溯本的这种治疗),而生姜呢辛散,既然这个痰涎津液郁阻在脏腑的脉络之中了,就需要生姜这种药,既能温胃又能开散,所以说很多水气病要加生姜,不但是因为生姜温化,开散作用,开散了以后

16、就通调水道,行水,利气,象那个肺气开散了以后,水道一行了,水气慢慢归于下元。这是辛以润之。有的同学问,干姜能治痛风吗?痛风病人都是得在四肢未关节,小关节,关节属什么?凡是关节都属于肝肾,关节是骨啊,骨之缝,百脉溪谷,凡是筋骨的缝隙里面,这里面行的是什么?行的是寒水之精。少阴之地,百脉溪谷皆属于少阴。关节里头出现这种凝聚滞涩呢,第一点肯定是少阴之气闭藏太过不得开化,首先要从温化三阴着手,至于说干姜治痛风呢,咱们不这么讲,就是说痛风呢,也是有很多种情况的,光凭干姜一味药能不能治好,这很难说的。别人说少阴溪谷脉络里有滞涩了,有滞涩了很可能化热,不过要温的话,还要加通行的药物,加生姜,除了干姜还要用生

17、姜,甚至用麻黄细辛这类药。干姜和生姜是火神派常用药之一。一把姜桂附,赢得火神名。干姜呢,是应用最广泛的。除过现代人这个一般这个饮食厚味,然后精神不藏,导致中土容易湿化,除了这点以外。还有点就是,我们人既生在世的话,秉的是一股阳和之气,这股阳和之气是生生不已的,这是阳气的根本,所以说呢生命的消伐在于一层层的消剥,所以有七损八益之说,象一般的病症,尤其是现在很多病人,三阴病,三阴在下则为寒,三阳在上不降则为热,大部分病人是下寒上热、内寒外热这种现象。这个时候呢,很多流派很多医家呢,只看见了外热只看见了上热,而进行清热凉血,产生了这种温病学派的这种治疗,他们的治疗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很多种疾病通过简单

18、的这种滋阴清热啊,益气养血啊,然后这种浮阳得以敛降,这种病得以一定的好转,但是脾阳只要一下陷了,这个病还会更深重,所以就是说现在火神派与温病派格格不入的根本点所在,只要明白这个道理来说,治病就可以说别具知也,这才是明白一点的好医生,如果临床上只追求疗效,这不是一个好医生。很多种情况,你暂时把病治好了,其实病情已经加重了,你不知道,这种例子大家如果细心观察的话是屡见不鲜的,你就象这种大病,糖尿病这个例子,从滋阴的角度来说,确实使得暂时很多症状都得到好转得到缓解,但是呢,这个滋阴只是一期之用,把这个升降调好了以后,紧跟着还得温升中下元,中下元如果不能温化的话,这个病还是不能根治,好转只是暂时的。很

19、多人就不理解啊,就是在治疗过程中用了些温阳药,反复的用,总见有点效果但是效果又不明白,而且还会出现排病反应,吃一阶段药以后感觉不好,转而找别的大夫吃些滋阴清降的药,当然这个时候你吃一些滋阴清降的药,效果可能会非常好,因为象郑寿全先生所说的,没到收功的时候你收功,得到的只能是蝇头小利,暂时会感觉很好,以后会存在隐患,如果这个大夫不知道取得疗效是怎么回事,以为用药对症了,继续加大药量,这个时候这个病只会日见深重,很快会出现危症。1、问:“通神明怎么解?”答:什么叫神,心主神明,神明是绝对容不得一丝阴气的,我们平常呢浊阴上犯了以后总会感觉头脑昏沉,对事情反应特别迟钝,我们对事情的反应我们认识有时候就

20、是说,你不需要去理解也不需要去加以分别认识,你只要看它一眼,很多事情就自然印在心里头,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些分别反应,这不是神的作用,如果三阳之气,内经里有句话就是:“天明而日月不明”。现在来解释这句话。什么叫天明而日月不明?天明就是三阳之气,阳气,三阳的阳气呢,至于上而不能降,这个时候叫天明,日月不明,日月是什么?日月是人体的根本,日行于天,这个比喻我们这个神明,心神。比喻我们的心神,只有浊阴,只有三阳的浊气降了以后,天空才一片清朗,而不会有任何焦灼燥热之象。所以说呢,生姜有下气通神明的作用。很多病人就是,鼻炎,流涕,耳朵老感觉嗡嗡有点堵,眼睛模糊不清,嘴里有异味,这些,用生姜干姜都可以相互来

21、治疗这些疾病。2.问:“炮姜跟干姜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答:干姜呢,它在临床上分炮姜、煨姜、姜炭这几种差别,煨姜呢,就是不用这种明火,只用这种小火慢慢的熏烤,这是煨姜,然后呢,炮姜的炮制比煨姜深一层,最深的是姜炭,姜炭已经烧灰成性,在临床上一般用这种煨姜,象有个方子叫逍遥丸,逍遥丸里用的就是煨姜,在治疗失血病人的过程中,一般用炮姜比较多一些,姜炭作用很微小,建议大家,姜炭其实没有什么作用,要用就用炮姜。为什么在临床上需要将姜炮、煨制呢,生姜这味药本身是辛温的,它辛温是走动的,在于很多病人呢,三阳本身不降,而这个脏精之气呢,本来就受到亏损,这时阴精不足,阳气容易浮动,但是中土又有湿气不化,在这

22、种情况下呢,如果用姜桂附这些温燥的药,阳气肯定散而不收,阳气只要散而不收,阳气不能够闭藏的话,这个脏腑的虚寒还是不能温化,所以这个时候选择炮姜跟煨姜,少火生气,微微的,收敛浮火,一般这种病人体质较差,体质偏薄一点,精气亏损,形质也比较单簿比较瘦弱一些。3.问:“干姜跟生姜是怎么回事?”4.答:就是我们拿到的一般吃的姜是生姜,这个生姜是会发芽的,时间长了之后,深秋入冬之后,这个姜慢慢的就会发芽,放的时间长了,把这个芽切去,再种植以后,来年再长出来的这个姜又是一年的生姜,把这个去掉发芽部分的姜呢就是母姜,这个母姜呢就是干姜,而那个发过芽的那个芽长出来以后的就叫生姜,没发过芽的也叫生姜,我们用的这个

23、干姜是发过芽以后留的,这个干姜呢第一年发过芽以后种生姜,它第二年保持好还会发芽,发过两次芽的这个姜,三年的这种姜,这种是比较道地比较好的干姜。生姜治胃干姜治脾是比较笼统的说法,这种说法虽然有利于大家理解的,但是这个容易淆乱视听吧。你看生姜治胃,什么叫胃呢,为什么叫生姜治胃,这个光从字面来看意思比较笼统。干姜治脾,为什么说干姜治脾呢,因为这个干姜味道比较浑厚比较缓和一些,它偏于入脏气,然后升达肝脾之阳,所以它干姜治脾,而生姜气味比较发散比较开散一些,辛入肺胃啊,它可以辛降开散,它可以驱除浊阴,降腑中浊气,所以生姜治胃,它这个说有道理的,但是光从这个字面上的意思,容易教条。5.问:“晚上不宜吃姜吗

24、答:这个人晚上呢,要看几点,一般到了晚上呢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是亥时,是阴气最隆盛的时候,阳气需要闭藏的时候,这个时候吃一些生姜呢,会发动阳气,可以说是往上调动,这个时候呢会使得阳气不容易敛降下来,不利于阳气合降,所以建议晚上少吃点姜,当然这相对于一般人来说的,但是相对于一些病人来说呢,某些病人本来寒湿之气重,到了晚上亥时之后寒湿之气更重,出现了一些比如胸闷,感觉到困乏,这些症状的,晚上吃一些干姜和生姜还是比较好的,这个因人而异。6.问:“冬天可以吃姜吗?”答:冬天可以吃生姜,但是不能多吃,还是少吃吧,冬主闭藏,吃生姜也是不对的,古人不是说吗“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天呢这个六经之气以闭藏为

25、主,脏腑之气都是以收藏,阳气收藏在内的话容易导致一些淤滞,而这个吃萝卜呢,可以利于腑气的开通,有利于排除浊气,所以冬天这个萝卜比生姜好得多,生姜这个开散作用比较强,适合布散六经,表一层,又加上夏天呢内在水湿之气比较强,生姜这种温散力比较强,温中化湿。 “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这个要反复的背的。这个“去臭气”是去什么气啊?肺胃之气不降,会有各种气味从口中鼻中出,这是因为三阳之气不能潜降,上交君火不足,所以浊阴上现。干姜斡旋中州,这是一味大将,当然了,很多病光干姜一味不行,要姜附同用。1)最常见的胸满闷是心脏

26、病,心脏疾患导致的胸满闷是最常见的,而这种病人呢在临床上是不是经常用干姜呢,这个是不一定的,因为干姜治疗的这个胸满闷跟我们平常遇到的那种血脉淤阻造成的恰恰是两回事。干姜治疗的胸满闷,是因为中州湿气不化,然后是腑中浊气上逆,阳明浊气上逆导致的,干姜生姜治疗的胸满是因为阳明之气上逆为主。我们平常胸满闷,冠心病经常见的那种,是少阳之气上逆,这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它往往是满闷心悸心慌,胸胁连胀。这个胸满呢,要分开看,知道它是肺胃之中的,津液转枢不利,导致的这种痰饮阻塞,胸满咳逆上气。2)“湿中止血”。临床上见到出血病人是很多的,但是没有人敢用干姜,你要是没胆量用干姜的话,你哪怕用炮姜也非常管用的。3)

27、出汗”。生姜有辛味嘛,本身就入中州,宣五谷味,开发五谷津液,自然就会出汗的。4)“逐风湿痹,肠癖下痢”。肠癖下痢,肝脾阳气不升陷于下,清阳在下则生飧泄,拉肚子。逐风湿痹主要温化中焦湿邪,风寒湿着而为痹主要是由湿邪,没有湿邪它停不下来。5)“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生者,说明它的辛温的力量足一些,煨炮的差一些。6)“更年期潮热怕冷的可不可以吃当归生姜羊肉汤?”不好说,吃当归生姜羊肉汤可能会更加上火了,因为更年期就是人到达五十岁左右之后,五六十岁之后,元气逐渐衰弱了。内经里讲的:“女子五七,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坠。”女子三十五岁以后,面色开始焦黄,慢慢开始掉头发,面色为什么焦黄呢,阳明脉衰于

28、上,什么叫阳明脉衰于上?这个一身的阳气弱了以后,三阴三阳之气也会不足,尤其是阳明经气不足,阳明行于面颊,阳明经气不足了以后,是什么现象呢?阳明气想下来没劲下来,它停在上面,它行的是燥金之气,所以脸色焦黄、干燥,按我们通俗的说法是“不水灵”了,这人老了,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明气虚了,而现在人们常常是怎么治的呢?看到上面燥热就是清热去滋阴降火,生怕她活得时间太长了,而不能从根本本源去温化,温养脾肾这是一个大法。你看平常又怕冷,为什么怕冷呢?这阳明之气在上面,它本来应该气纳丹田,阳气归纳于肾中,纳入丹田之里头,然后下元寒水之气才能得到阳气的温化,才能寒水在下,它这个病人上焦外在是热,里边阳气又非常不足所

29、以寒,所以说更年期经常潮热的这种病人,应该先吃点姜附,把下元温化一下,然后在姜附的基础上再吃一些羊肉什么的。我怕你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用生姜的量足不足,如果足的话还是管用的,适当放点附子也可以,这个当归羊肉呢滋养经血的,配在一起还可以。老年人是很容易上火的,很容易形成上火下寒的这种情况。近代温病学派呢都是从上焦滋阴降火,这是一个大流派了,这二三百年来都是害人不浅的。大家把这点搞明白之后呢,就不会受温病学派啊火神派啊,无聊的争论了。所以说我们平常讲养生,怎么样养生,长生久视,回光返照,就是要把这衰竭于上的阳气潜纳回去,再灌溉肾中,养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生生不已,才能延缓衰老,才能达到生长不老了。至于

30、说道家仙家服食的那些东西,在初级的层面上大多数还是温阳药,砒霜啊,钟乳石啊,这些东西都是阳经大热的东西,比附子的热性有过之而不无及,它的这种温阳的性格象散尽身体的这种浊阴,把阴气慢慢的破散开来,然后呢把虚阳敛回来。7.问:“晚上吃了附子理中丸睡不着”答:就看你的体质了,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不好解释,晚上为什么会睡着呢,是阳入于阴,阳气为什么不入阴呢,有很多种情况,是阻在少阴经这一块不是卡在阳明这一块了。8.问:“阳明之气不足了以后导致这种面焦衰老怎么治?”答:温阳啊,温中下元阳,四逆汤!但是这个也不是太管用的,为什么?因为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每天要应付外在的事情很多,生活节奏快,情绪也比较紧张,

31、三阳之气容易浮动在外,好不容易在晚上呢该收藏了又熬夜,又潜藏不下去,所以呢这个时候如果用四逆汤,用什么温阳的药,把阳气一旦温上去了,阳气足了,能下来了,但是你又不给它机会下来,所以更加导致脱发啊面色焦黄的这些,象诊室里很多病人,吃了温阳药后,精神了体力也好了,掉发多了,这个不好办了,他平常不能达到这个静养,你这时候一温阳,阳气足了以后,也容易导致脱发失眠这些,遇到这种病人呢要边温边降,在温阳的时候也要有敛降,这个也是没办法的,所以有时候治病也是很无奈的。9.问:“冬天怕冷能用四逆汤吗?”答:不一定。这个四逆呢,你看是虚而逆呢,这个营血不能够温煦四肢呢,它这个营血是闭阻在里面呢,还是因为营血虚寒

32、不能达四未呢,他如果是血淤啊或者肝气容易郁滞在里面的,以淤为主的话,你就不能用四逆汤,用四逆汤肯定会出现一些火逆的症状。如果纯悴是三阴虚寒的话,那四逆汤用下去肯定会其效如神。干姜治疗的胸满闷啊,是因为肺气,肺胃之气浊气不降啊,而那些心血管疾病的跟这种是不一样的,因为它的肺胃不降是因为太阴寒湿不化之后阳明的这种寒湿浊气也不降,病在阳明,不管是用生姜还是干姜呢,他都是脾胃的浊气,而象那种冠心病呢,很大的程度是关于少阳之火上逆,这是两者有所差别的。10.问:干姜跟砂仁的区别答:干姜跟砂仁的区别很大啊,干姜甘温啊,入中焦。砂仁辛燥,燥烈一些,砂仁的辛味就是说辛散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中医上讲究,大辛则大开

33、啊,阳极而生阴,砂仁这种辛散呢已经象附子一样了,已经可以闭藏阳气了,所以入脾肾两经,可以封藏阳气。关于这个肾阳亏虚的一些病,砂仁可以封藏中下元阳。11.问:冠心病跟心包经有关吗?答:首先这个冠心病是西医的名词,跟中医不好对应的。心包经主要是什么?足厥阴肝经由足走胸,主升,手厥阴心包经由胸走手,主降。平常我们很多人胸烦满闷。这种心中烦郁不舒,无由苦恼的,很多跟心包经有关,因为心包相火不得潜降。大家可以看看我们脉象,我们脉呢,一般讲的是手太阴肺脉,关前九寸关后一寸,定的是我们现在的寸口脉,而关前的丸寸脉呢,有很多人都不是沿着手太阴肺经走,而是内斜于手厥阴心包经,所谓的内斜脉,现在人内斜脉比较多,就

34、是说足厥阴肝经呢升动不利,无力,导致手厥阴心包经呢,潜降也无力。所以手厥阴心包经相火郁于上,手太阴肺脉不能直上,所以内干于手厥阴心包经。这种情况很常见。我们讲的心包经跟冠心病是否有联系呢?这个不好说。冠心病是病在血脉,血脉内部有淤阻的话,你看炙甘草汤是从阴分入手地中胶黄,生地阿胶,由阴分缓缓去化它,然后加上清酒七升。下次讲桂枝,顺便把咳喘讲一下。大家不是讲吗?外科不治癣,内科不治喘。其实喘症没什么不好治的,只是因为温病学派兴盛,以前温补派的乱用,导致医法不明,导致喘症没办法治。其实用经方来治是非常好治的。12.问:小孩适合每天早上喝生姜水吗?答:肯定不适合。这个生姜水姜糖水呢,要根据每个人的体

35、质适当用一用,即使是他中上焦有寒湿的,也只是暂时用一用,这个生姜的气味比较发散,再加上小孩子的元阳之气比较浑圆,但是这个阴精的形质又不足,老喝这种生姜这种燥烈东西很容易消伐的。13.问: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早博?答:发生早博的原因有很多。平常我们中医讲的早博是什么呢,结、促、代、微、涩脉都会发生脉博的这种间歇,根据不同的脉象来分析出现不同种的疾病。这个要分门别类的讲。14.问:寒湿病人脾虚可以用干姜吗?答:糖尿病病人,干姜是味好药。脾虚不一定要用干姜,脾虚有参芪术草,都可以用,为什么偏偏用干姜呢,很多糖尿病人脾虚的其实是阴虚火重,可以适当加点炮姜,不一定要用干姜,因为他中焦没有湿,中焦脾胃都已经从

36、燥化了,用干姜继续燥热不太合适。但是现在很多糖尿病人中土从湿化,所以还是要用干姜的,究竟要不要用干姜,要看中土是从燥化还是从湿化,从燥化就用白术了,白术可以治脾经的,参芪就少用了,用点白术,山药,然后用点归、芍养养肝血。15.问:如果阴虚火旺的病人按照实火误用了苦寒药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答:不一定。你要看你怎么用苦寒药了。阴虚火旺的病人中土是从燥化的,你用知柏地黄丸效果会非常好的,用完后短时间内症状会很快的改善,火气归元了,就看阴虚火旺的病人中土从湿化,中土恰恰却是还是一片寒湿的,这时你用苦寒药要非常注意,即使你用点知柏的话,中焦也得用点干姜、茯苓。16.问:如果让小孩子戴着这种干姜肉桂的布兜,

37、每天喝生姜水。答:这个要看小孩的体质了,如果这个小孩一生下来就是寒湿的体质,确实是可以戴一阵子。但是你说如果一个普通的孩子就么用的话,不是好事情。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小孩子接触东西也比较多,你用这个干姜生姜肉桂这些东西,就容易导致扰动他脏腑的经气,偏于动的一面。这个人啊,还是需要静养的。很多人身体不好,但是他活了很长时间,但是有些人精神特别好身体好,却活了时间短。就是一个过于好动,一个虽然体质差,有寒湿,偏于敛藏的这两种现象。二、附子今天给大家讲的是神农本草经的附子,“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徵(病字头)坚、积聚血瘕,寒湿委(加足旁)辟(加足底),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今天

38、给大家讲的是附子这味药,附子呢是一味常用药,历代名医对这个药都有很多论述,我们今天讲的附子呢,附子对现代人的体质来说是作用尤其重要。因为什么呢,现代人的饮食条件比过去好得多,饮食这种精微摄入多了之后,这个人体的形质就丰盛一些,再加上由于生活不规律呢,形盛而气弱。这时候用附子这大辛大温这种药呢,更能够练形化气,有这方面的帮助.附子这味药呢,味辛温,是至辛至温,是大辛大温的一味药,大辛呢,辛以润之,辛是打开的,开到极点,有大封大固的作用,所以内经里讲辛以润之,开以则能合。温呢,大温。附子这味药是大辛大温结合一体以后,所以就是说开极而能合,所以很多病亡阳厥脱的话,就是以附子为主药。大家看本经原文,“

39、主风寒咳逆邪气”,风寒咳逆,为什么会咳逆?咳逆一般是指的浊阴之气上犯,这个主治的咳逆之气跟桂枝跟干姜是有所不同的,它们这个风寒邪气上逆,这个附子主要讲的是中下元阳,干姜主要讲的中阳,而桂枝主咳逆上气主要讲的是厥阴肝经。“温中”就不讲了,附子本身是大辛大温,具有温中化湿的作用,“金疮,破徵(病字头)坚、积聚血瘕。”大辛大温开破,但是这个徵(病字头)坚、积聚是阴结,徵(病字头)坚、积聚分几种啊?一种是气结,一种是血结,附子偏破的是血的凝滞,为什么?血的凝滞的话,是因阳气不得发阴寒凝滞,导致的这种淤滞,还有一种的气结,气结因为三阳经气不能和降,淤滞住。导致这种气结,这种阴气敛降导致的这种积聚。“寒湿

40、委(加足旁)辟(加足底),拘挛膝痛不能行步。”主要讲的是,在下之经脉不得荣养,为什么经脉不得荣养?阳气者刚者养身,柔则养筋。阳气不能输达于四肢,就会导致少阴经的这个经气不能温养,所以会产生这个筋骨方面的问题。大家看本经原文就是这样,但是呢我们今天讲附子呢,主要是,因为这里大部分人对郑寿全先生的几本著作的学习,对附子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孙思邈先生讲过“附子为百药之长”。既然说它是百药之长,意思就是说,附子这味药并不是因为它有毒,附子这味药品性还是很中正淳和的,就是说虽然有偏性,偏性也有一股至中至正的和气,就好象五虎将一样,虽偏而不失其正。讲了这个附子的应用,就不能不讲讲人身体的一元真气的运行。附

41、子这味药为什么用途这么广呢?就是因为我们人的日常生活,无外乎是元阳的一盈一缩一收一发,而元阳的升动呢,是基于全身的这个精气的基础上的发动,这叫“用”,这个“用”是什么,“用”就是练精化气的过程,精足了以后,精化气才能产生诸多的功用,人这个精神啊体力啊各方面才能够充沛,附子大辛大温呢,恰恰能够练精化气,能够在这方面阻住人体的精化气的过程,不是一般其他药能代替的。但是它既然是炼精化气的东西,长期用了以后,人体本身元精必然亏耗,这是自然的,所以附子这味药呢,大量用的话不能久用,久用的话,形质必然慢慢的亏乏下来。什么人可以大量的用这个温阳药,什么人可以久服,就是说清心寡欲,恬淡自守的这种人,这种人五脏

42、之气能够安藏,附子激发了以后,然后练精化气,然后所谓的这种气呢,产生诸多的功用,这就是练气化神,神气散出去了,神气要收藏起来。一般人这个气呢,只往外发而不能收,这导致过于用的话,体质会越来越差。这就是道家常说的是,长生久视,回光返照,张果老倒骑驴,意思就是说,我们平常用心呢不应该老出去,而应该把眼光往回照一下,意思就是说把这个神思收敛回来,神思收敛回来了,这是一个就是说精神能不能够敛藏于脏腑,这恰恰是我们平常敛精固气非常关键的这种,一般人不行,一般人用这些参茸附子啊这些药,用多了以后,五脏精气必致亏损。现在网上有很多伤精的患者,大家都说伤精的患者不好治,就是说治好的不多,有没有治好的?有治好的

43、应该治好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为什么大多数的人都很难治愈呢,应该和他平常的养生非常有关系的,他平常神这种情志处在这种涣散浮散的状态,你如果注意一下他的相火的话,他的相火不能归位,自然而然的话,这个神气就流散掉,只能说不断的激发,不断的用药不断的补的话,而且还会越补越虚。所以很多人自己埋怨用药不对啊,药不好啊,其实他没有找出原因,原因就在他自己。我为什么在网上叫大家练“栽接续命法”,练栽接续命法就是要把神气收敛回来。通过这个练习,很多人会说,这种练功方法为什么只收不发呢,只往下降不往上升呢,这个是有它原因所在的,现在的人就是说把精气敛藏了以后,精气足了以后,自然会发出来,很多人练过了以后都会有比

44、较明显的效果,如果能敛藏起来的话,栽接续命法只要练上一星期就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这第二步又是比较难办了,精气敛藏了以后,如何练精化气,这个需要有很好的意志力,通过不断的坚持锻炼,然后练动功,这才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这是初步的,栽接续命法主要是对应情志精气虚弱的人,或者是辅助于练习,所以如果再有伤精的患者问,怎么治不好啊?本来这个病就是治不好,为什么,不从他的日常生活,不从他的身心状况下手的话,光从药物治疗,只会越治越差。首先,既然是我们人的生长在于一元真气元阳的盈缩,这个一元真气一旦有亏的话,就会导致阳气不足,什么叫阳气不足,这一元的元阳升动不足,而附子呢,恰恰是助元阳真气的升动,是助它的“

45、用”,助它的功能,在这个助“用”的功能上是很多药,很多其他温阳药都不能比拟的。又加上现代人,一般三十岁以后慢慢由于饮食条件好了,形盛气又弱,经常熬夜经常劳心,这个形质偏于丰盛,这恰恰需要温阳药,然后把这个浊精来进行炼化,这个时候呢要练化这个浊精呢,不光要补精,还要附子去升达元阳,如果这个人本来精气敛藏又不足,这时用附子要根据本人的脉象合理的调整。再来讲讲这个外感病,外感三阳病。太阳病,现在很多病一感冒了,一吃外感药,体质好的人一吃就好,体质差点的人怎么吃都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太阳与少阴相表里。本身寒气在内,有外在的天刑客感,就是六淫相互感应,导致的这种发为就是现在人说的病毒性感冒啊,这种例子是

46、非常多的。象外感三阳病,象以前三七生先生他们治疗的经验都是:无汗,用麻黄理中;有汗,考虑用桂枝加附子汤。有汗,麻黄理中呢,也是用麻附子黄理中。在这个反复的应用过程中发现,这样用法取效非常迅速的,尤其是对于现在很多小孩子,本身就长期运用抗生素。麻黄附子理中,麻黄开太阳,附子理中温太阴少阴的寒气,这个方子的制作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营卫之气都是根于中下二焦的,根于下焦发于中焦,中焦气足了以后,营卫气才能周流。所以用法是:无汗用的是麻黄理中,而有汗的时候用桂枝加附子。其实这个桂枝加附子大家可以这样理解,无汗麻黄理中,有汗桂枝理中,这是对很多体质比较弱的病人,体虚易于外感,然后有外感以后化源不足,又

47、无源作汗,一个是营气不足,无以开,用麻黄开,一个是卫气不足,微敛,两者是不一样的。关于附子这个运用啊,临床上,我一般用量是克最多,然后不往上用,最少用量是克、克,这都是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来用的,常用量是到克,这个国家药典的规定呢,附子用量是克以内,有的说是到克,克以上是为中毒量,这里面大家心里要明白,你要用到克以上的附子,这个病人就可以告你,克以内是常用量,克以上是中毒量,到克介于两者之间呢还是可以允许的。克以上是中毒量,但这一味药的话,因为大家可能在座的医生少些,对于附子的用量我在临床上是经常用的,用附子的年头也有十来年了,很多病人吃附子也有各种各样的急性的症状,有些病人对这个附子不理解的话

48、在用到克以上出现一些症状,容易产生一些医患纠纷,所以我对大家用到克以上,你必须对病人作一些交待,和病人做很好的沟通,如果没有这个作基础的话,病人或者病人家属很可能产生这个附子中毒以后没有什么好的方法,附子中毒以后就是一个过程,附子用克以上附子中毒以后一般讲究是用蜂蜜,或者是用甘草水,用甘草煎汤,这两种方法我在临床上也经常用过,还包括绿豆水啊,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要出现中毒症状,轻症也得要一到四小时,重症可能需要一整天,症状才会消失掉,就象西医所说的乌头碱才会代谢。咱们国家现在常用的附子一般是黑附子,还有清水附子,清水附子炮制比较浅一些,力量比较大,辛味比较足一些,在临床上很多病,你看象肾衰有时候重症,肝硬化,肝炎,阴寒凝盛的这种病症,不用附子,你无法短期内取效,如果用附子又用不到量的话,如果用附子一次用不到量的话,反复用,它又会造成累积作用,也是会中毒的,但是这个时候呢,效果又达不到,所以就是建议要用附子就要看准一次用到量,一次用不到量的话,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