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59.38KB ,
资源ID:132899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设备点检管理方案.doc)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设备点检管理方案.doc

1、目 录一 前言二 点检简介三 点检组织管理四 点检作业流程五 点检内容与标准六 点检实施七 点检目的与考核八 设备故的倾向管理九 阶段性工作安排十 点检人员应知应会一、前言 设备点检管理制度是设备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责任制度,通过点检人员对设备进行点检,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实行有效的计划维修,保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延长机械寿命,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维修费用,保障正常生产。二、点检介绍设备“点检”是指为了维持生产设备原有的机能、确保生产和设备的安全运行、按照设备的特性,通过人的“五感”和简单的工具、仪器,对设备规定部位,用五定的模式,按预先设定好的技术标准和观察周期,对该点进

2、行细致的、逐项地周密检查,查找其有无缺陷和隐患、劣化(不良部位),使其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修复,这样对设备的检查过程,称之为“点检”。点检对象是企业的各种生产设备,点检管理的目的是对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诊断,尽早发现缺陷,判断并排除隐患。一旦发生故障,要尽快确定故障修理的内容、范围,编制工程实施、备品备件供应等精确合理的设备维修计划,这是设备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点检设备是预防维修和设备管理业务的基础,是现代设备管理运行阶段的核心,一切设备维修实施的行动始于点检。点检的实质,就是为了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测定,按预先设定的部位(包括结构、零部件、电气、其他)的劣化程度提出防范措施,治疗这些

3、劣化的早期征兆,以保持设备性能的稳定,延长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实施针对性的维修策略,达到以最经济的维修费用,完成维修设备的目的。三、点检组织管理总负责人: 厂长设备点检推进负责人:设备经理设备点检监督人:设备管理员设备点检执行负责人:设备主任设备点检执行人:乙班维修班长设备点检执行人:甲班维修班长维修工.维修工维修工维修工.二线一线一线二线四、点检作业流程维修主任点检标准设备点检表设备管理员 监督点检问题设备班长、维修工 指导检查故障处理异常故障发现 日常点检每周点检每月点检五、点检内容与标准:1、点检内容要求:1.1.在日常点检中要对设备进行认真的保养与维护,对设备进行点检后要填写设备点检

4、表(见附件设备点检表 )。1.2.在点检设备的时侯,要保证人身安全及设备内部器件的完好度和清洁度。1.3.设备点检时,由生产车间维修人员每天,根据设备点检表对设备进行逐一点检。维修班长点检完设备的同时还要监督维修人员的点检情况。设备经理和维修主任逐级监督维修人员和维修班长的点检情况。1.4.在点检过程中能即时处理的要即时处理,需交接班处理的,安排人员交接班处理,根据生产需求和故障大小需要在倒班时间处理的在倒班统一处理(在交接班或倒班处理的问题要在设备点检表中的问题描栏备注填写)未完成的问题统一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统计和收集,交于设备经理审核。1.5.填写设备点检表时,要求填写内容真实、准确、字迹清

5、楚。1.6.进行特殊设备点检时,要不少于两人进行维修操作,以免发生意外事故。1.7.设备点检过程中发现设备有运行不正常情况,必须认真查找原因或及时上报(逐渐上报:维修工 维修班长 设备主任 设备经理)并做好故障记录。 1.8.维修工在拆卸设备维修时,要认真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对非正常磨而造成的故障,必须报维修负责人分析原因给予裁决。1.9.设备点检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备点检标准进行,必须细化检查,如实检查操作,保证点检部位安全运行,无缺陷无损坏,及时反馈检查情况,进一步遏止故障发生。2.点检标准(直接附点检标准表)说明:点检人员严格按照设备点检表对设备进行点检,正常的划,不正常的划。在不正常的情

6、况下将检查情况填写记录表问题备注处。点检人员将检查情况及时填写到设备点检表上,根据备件损坏情况确定剩余使用时间,尽可能集中交接班时处理,如有突发事故的问题,应及时排除故障,以保证生产正常有序。白,夜班维修人员按照负责设备的区域,每条线填写一张设备点检表。六、点检实施设备点检可分为日常点检,每周点检,和每月点检三部分,具体点检实施如下:1.日常点检:每条线由维修工及维修班长每天进行点检,设备管理员负责统计和监督。在设备运转中或设备运转前后,点检人员靠“五感”对设备进行短时间的检查。如:机械震动,机械噪声,发热松动、漏气、漏油,漏水等等,检查周期为每班,要依据点检标准严格执行(见附件一点检标准标准

7、模板)。2.每周点检:设备主任进行有计划的检修并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有规模的检修,设备管理员负责统计和监督。设备检点检人员靠“五官”或简单工具,仪表对设备重点部位进行静态或动态的外观检查。检查周期为一周,要依据点检标准严格执行(见附件一点检标准标准模板)。3.每月点检:设备经理有计划的作出检修方案,并组织设备主任、维修班长、维修工进行大规模的检修,并由专门的设备管理员负责统计和监督。和日常点检,每周点检中的项目重合,进行外观详细检查,用比较的方法,来确定设备内部工作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部或局部的的拆解修理,对设备部件进行详细的测量或检查,以确定其磨损变形程度。检查周期为一月,依据点检标准严格执行

8、见附件一点检标准标准模板)七、点检目的与考核1.主要是为了提前预防,保全设备完好性,有计划的去对设备部件定期检修或更换,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对设备各部件定期检查,细化检查频次,保障设备部位完好无损,以控制设备故障发生,做好设备点检工作就是为了使设备各部件的运行情况得到认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工作效率。2.各专职点检人员严格按照各设备点检标准,准时,准确完成设备计划维修工作,保障设备的完好率,提升设备利用率,以此正确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与时间,能够更好的诊断设备自身完好状况。设备计划维修后,将维修内容严格按照设备点检记录表填写,以保证数据查询验证。3.根据设备点检方案开

9、展,各专职点检人员随时观察设备部件的利用性以及损坏情况,准确的判断出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部件的更新时间,很好的确保设备在平稳状态下运行。2、考核2.1.各点检人员严格按照设备点检表开展点检工作,点检过程中发现维修工有弄虚作假现象罚款50元,当班班长连带50。发现修班长有弄虚作假现象罚款70元,维修主任连带50。发现维修主任有弄虚作假现象罚款100,设备经理连带50。2.2.点检过程中发现维修工未做记录和不及时反馈的罚款50元,当班班长连带50。发现维修班长未做记录和不及时反馈的罚款70元,维修主任连带50。发现维修主任未做记录和不及时反馈的罚款100元,设备经理连带50。2.3. 维修工未能提前

10、检查到部件的问题,使其设备发生故障的,对其罚款50元,当班班长连带50, 维修班长未能提前检查到部件的问题,使其设备发生故障的,对其罚款70元,维修主任连带50。维修主任未能提前监督班长点检设备问题,使其设备发生故障的,对其罚款100元,设备经理连带50。2.4.每天发现设备点检表中有一项未按时填写或检查的,对点检责任人罚款10元,当班班长连带50, 维修主任连带50,设备经理连带50。2.5.每月度各线设备故障率发生4次以上,对负责该设备维修工罚款50元,当班班长连带50, 维修主任连带50,设备经理连带50。2.6.各维修工每月度按时、准确、认真填写设备点检记录表的,奖励100元,班长每条

11、生产线连带20。2.7.维修班长每月度按时、准确、认真填写设备点检记录表并监督,督促维修工完成点检工作的奖励150元,维修主任连带50。2.8.维修主任每月度按时、准确、认真填写设备点检记录表并监督、督促维修班长完成点检工作的奖励200元,设备经理连带50。2.9.维修工,维修班长,维修主任每月度按时,准确的完成点检工作的给予设备经理奖励300元。 2.10.每月度生产线设备没有发生故障且设备各部件完整表面清洁,给予该线负责100元奖励,班长每条生产线连带20。2.11.每月度各线设备每有发生故障且设备各部件完整表面清洁,给予设备经理300元奖励,维修主任200员奖励。说明:点检中发现点检人员

12、有弄虚作假现象,未做记录和不及时反馈点检情况、日常点检、周点检、月点检,没每有细心点检使设备出现故障等等问题。纳入个人月度绩效与年度绩效中,作为年度效益奖与个人提升的重要依据八设备的倾向管理1设备劣化的倾向管理观察对象设备故障参数、控制设备的劣化倾向,定量掌握设备工作机件使用寿命的管理,称做设备的倾向管理。2.劣化倾向管理的定义 为了把握对象设备的劣化倾向程度和减损量的变化趋势,必须对其故障参数进行观察,实行定期的劣化量测试,对设备劣化的定量数据进行管理,并对劣化的原因、部位进行分析,以控制对象设备的劣化倾向,从而预知其使用寿命,最经济的进行维护。3.实施设备劣化倾向管理的条件 具有可测量劣化

13、减损量的机件:即能使用测量工具或测定仪器,并可以测得减损量的数据的零部件。具有可测量的手段:要获得劣化减损量数据,必须具备测量手段,如仪器、工具等。4.实施设备劣化倾向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设备劣化倾向管理,是点检作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具体有专职点检人员计划实施,其设备劣化倾向管理方法如下: 4.1.确定实施劣化倾向管理对象设备的范围。 4.2.根据对象设备及其设备点检表的内容和设备点检标准的允许值数据,选定实施劣化倾向管理对象设备的管理项目。 4.3.事先编制好劣化管理用图、表、以便记载劣化倾向的数据。 4.4.确定测量的周期,按周期进行定量测定对象、项目的劣化量。 4.5.实施劣化倾向程度的测定

14、或使用检测仪器进行状态监视,进行诊断、调查、预测劣化情况。 4.6.提出精密点检计划、内容。 4.7.委托技术诊断小组,进行精密点检,掌握其实际数据。 4.8.作好劣化倾向的记录,完成劣化倾向管理图表的制作,以供分析和编制各种计划之用。5怎样实施设备劣化倾向管理5.1.正确选择劣化倾向管理的对象 首先要确定作为劣化倾向管理对象的设备及零部件。其次对该设备及零部件作倾向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确定选择设备及零部件被测试的面或点以及实施周期。 对点、面的选择,首先要对设备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再分析被测试点、面的代表性或劣化的控制部位。实施周期可按现场实际情况作修改,最终确定。 例如,对重要设

15、备上使用的减速机实施倾向管理,一般选定其轴承齿轮、油质为管理项目,而不将其外壳作为管理项目。这就是正确选择劣化倾向管理的对象分析。另外,对测试点或面的确定可采用分析法或比较法。5.2.劣化倾向管理实施 5.2.1.选择测试工具 选择与被测试物相适应的测试工具。如量具、测振仪、测厚仪、专用测试工具等等。 5.2.2.选择测试目标 主要选择被测试设备是在运转状态下测试,还是在静止状态下测试。如测试轴承振动,只能在运转状态下进行,而对运动部件的磨损量或厚度却只能在静上的状态下进行测试。 5.2.3.作好测试记录 在现场测试,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一般只对测试的数据用比较简单的方法作好实绩记录,从而为作

16、台帐提供实际资料。九阶段性工作安排1. 每个月的第一天编制点检标准和设备点检表。 2. 每天按照点检标准开始实施、执行设备的点检工作。3. 各工厂每个月按照点检标准规定的内容对日常点检、每周点检、每月点检进行自评并汇总。4. 每个季度冷饮事业部设备管理部会派专人对各个工厂进行评估。5. 阶段性评估标准按照设备点检标准和设备点检表内容执行实施。十点检人员应知应会1.应知:1.1.能系统的了解分担设备的操作维护事项,能按情况作出改进方案。1.2.充分的了解设备工作原理、运转、维护要领。1.3.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设备管理技巧。1.3.1.掌握预防维护、事后维修的具体方法。1.3.2.掌握设

17、备机械部件的示意图。1.5.掌握机械主件、机械材料、润滑、材料强度、测量等机械基础知识。1.5.1.了解主要机械部件的种类,规格、用途、特性等概要。1.5.2.了解主要机械材料的种类,用途。1.5.3.掌握润滑的必要性、润滑方法的基础知识。1.5.4.了解一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对设备主要部件进行准确测量。1.6.掌握电气、仪表及其他有关的基础知识。1.6.1.在掌握基础的电气知识的同时,要了解主要电器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1.6.2.掌握有关仪表、能源管理的基础知识。1.7.掌握有关机械修补及修理计划的基本知识,有关机械装配、焊接等基本修理知识。1.8.具备有关的安全作业知识。1.8

18、1.了解有关工具、防护用品的性能、使用目的,点检基准。1.8.2.了解易燃材料、电器、灭火器的使用注意事项。2.应会1.1.根据点检计划,能对点检设备进行准确的点检。1.1.1.按“五感”对设备进行点检,能判断原因,并能分析其原因。1.1.2.能对出现异常情况的设备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进行处理。1.2.能进行简单的精度测量1.2.1.能使用一般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游标卡尺、千分尺、水平仪,彩色粉笔等等)1.2.2.对高精度的设备零部件进行正确检查判断。1.3掌握有关的机械装配、焊接等基本技能。1.4.能编写维修计划,写出简单的改进方案,画出示意图。1.4.1能理解一般日修、定修等工程顺序,并能作出维修计划。1.4.2. 能对设备上的问题点,作业中的欠缺点作出维修方案。1.5.能进行安全作业。1.5.1.能正确使用维修工具,保护工具。1.5.2.能正确使用易燃材料,开关,灭火器等。1.5.3.能在高空环境中进行安全作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