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6.60KB ,
资源ID:133216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诗经微型课教学设计语文微型课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诗经微型课教学设计语文微型课教学设计.docx

1、诗经微型课教学设计语文微型课教学设计诗经蒹葭教学设计旧城中学张文景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把握诗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学习诗歌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3、把握“追求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特点。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形式特点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2、把握“痴情恋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2、点

2、拔引导品味赏析。教学过程:一、自读感悟,体会情感。1、复习诗经的文学常识,重点是“六义”。2、背诵诗歌,由重章叠句的手法入手掌握背诵的方法。3、体味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用一段文字描绘诗歌的意境(画面)。4、给诗歌关雎或蒹葭的作者写一段颁奖词。(颁奖词的写法: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参考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颁奖词:贾平凹秦腔颁奖词: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解读。 麦家长篇小说暗算颁奖词: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的展现。)二、创设情境,

3、激趣导入。(课前多媒体播放动漫配歌曲在水一方,)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诗篇,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板书课题:令人遐想,美不胜收)三、品读背诵,感知手法。(重章叠句及赋比兴)1、学生背诵,谈谈你是怎样利用诗经“起兴”及“重章叠句”的手法快速背诵的。 明确: 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表

4、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境,起到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2、学生填空:(大屏幕投影)蒹葭(),白露()。所谓伊人,在水()。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蒹葭(),白露()。所谓伊人,在水()。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蒹葭(),白露()。所谓伊人,在水()。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3、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叠音词的运用,七个四字句,二二拍的节奏,最后一句五字句,使诗句抑扬顿挫。(这里让学生拍手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歌谣的特点)四、点拨引导,品味语言。1

5、学生描绘画面教师描绘画面,感受意境之美。深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2、学生品味景物描写的“三美”,即“意境美,含蓄美,朦胧美”。从景物描写的变化中体味情感,把握“痴情恋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多媒体大屏幕投影:(体味成果渐次打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6、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凄清寂寥焦急惆怅扑朔迷离、美丽动人热烈向往,执着追求,朦胧飘渺板书:意境美:清凉幽渺的深秋,茂密苍青的芦苇,晶莹透亮的露水,呈现一种凄清寂寥朦胧的意境。痴情者的形象:憧憬焦急,热烈倾心,执着追求。秋水伊人:扑朔迷离,朦胧飘忽五、拓展赏析,加深理解。1、背诵关雎,进一步体味重章叠句、“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比较两首诗歌内容方面的异同。大屏幕依次打出:篇目艺术手法内容关雎重章叠句赋比兴“窈窕淑女”形象优美鲜明。追求者热烈向往,执着追求蒹葭重章叠句赋比兴“秋水伊人”形象朦胧飘忽。2、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关雎与蒹葭颁奖词,在颁奖词中结束教学。六、作业运用网络,再从诗经中找一首运用了赋比兴,并具有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之美的诗歌背诵,并推荐给同小组的成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