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6.40KB ,
资源ID:133538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共4篇.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共4篇.docx

1、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共4篇) 第1篇: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封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学年: 201 201 学年 学期: 第 学期 系部: 教师: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详案学年: 201 201 学年 学期: 第 学期 系部: 教师:第2篇: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析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析摘要:教师既是教授方法的实施者,也是学_方法的指导者,要合理分配教学任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教学单元为例,谈谈机械基础课教学单元设计。关键词:机械基础单元设计教学方法课

2、题:_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资助。机械基础课程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学生学_后续专业课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起到桥梁的作用。笔者以“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教学单元为例,谈谈机械基础课教学单元设计。一、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本次课90分钟的学_,学生能够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以机械创新设计小组学生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为教学项目载体,从观察机构运动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分析和掌握平面连杆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且会判定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并进行处理,从而总

3、结出判定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方法,为分析机械运动功能和设计机械结构打下基础,概括起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1)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2)会判定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并进行处理。(3)掌握判定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方法。2.能力目标(1)能够判定机构中是否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如果有,则会处理后再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2)会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运动,并且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能够通过所学过的知识解决机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3.思维目标(1)根据实际问题,分析机构能够运动的条件。(2)要学会

4、通过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得是否合理。(3)从已有知识出发,善于分析和自主学_,扩大知识范围,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的确定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二是平面机构中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及其处理办法;三是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三、教学学情的分析对于高职院校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理解方式上更偏重于实例的体会。他们喜欢从实际的案例中体会理论,学_知识,得到结论。本教学单元以机械创新设计小组学生自己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机构为教学项目载体,引入教学内容 ,分析平面

5、机构的自由度,而不是直接进行理论分析,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_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_热情。本单元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以实际案例让学生观察机构的运动,引出新的知识平面机构的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及其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获取新知识。从零件静止时的分析转变到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由静到动的变化过程,要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来启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要从具体的构件抽象出简图来研究运动特点。这是利用以往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也是改变学生学_思路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处理借助图形的直观含义和严密的数学推理之间的关系。既要引导学生从直观上发现问题的实质,也要注意对某些关

6、键的结论进行缜密的逻辑推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决办法任何一个机构都是若干个构件由运动副连接起来的。为了按一定要求进行运动的传递和转换,当机构的原动件按给定的运动规律运动时,该机构其余构件的运动也都应是完全确定的。为了使所设计的构件能产生相对运动并具有运动确定性,有必要研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根据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学生下一阶段学_的需要及授课时限,决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其三种特殊情况(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的处理。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会判断平面机构中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并进行处理,目

7、的是能够正确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在进行机构的设计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2)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平面机构中要求每个构件相对于机架的运动都是确定的,以使执行构件能够按要求执行相应的运动。本单元的重点是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是否合理,目的是在进行机构设计时考虑机械结构的合理性。教学重点解决对策:重点讲解;启发主动思考;让学生随堂练_;提供学生参与机会。例如,机构的复合铰链部分,首先让学生判定抛光机机构的运动确定性,学生得出结论:原动件W=1,自由度F=3,机构运动不确定。而让学生观察抛光机机构的运动动画,发现机构的运动是确定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观察机构中

8、构件连接比较特殊的地方,从而发现有3个构件在同一处用转动副连接,引出了对复合铰链的解释和处理办法的学_。最后用正确的方法计算机构的自由度F=W=10,得到正确的结论: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这样利用真实案例、动画演示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印象深刻,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及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根据学生情况以及以往经验,本次课的教学难点是计算平面自由度时虚约束的判断及处理。教学难点解决对策:根据学生的反映,把握讲解速度;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利用提问和练_方式,随堂检验学生掌握程度。例如,平面机构中的虚约束常出现在以下情况中:转动副连接两构件运动轨

9、迹重合;两构件组成多个转动副、且各转动副轴线重合;两构件组成多个移动副、且各转动副导路平行或者重合;两构件组成多个平面高副、且各高副接触点处公法线重合;对机构运动不起作用的对称部分,如行星轮。每一种情况都配以图片分析讲解,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五、教学方法的设计1任务驱动法本次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在讲解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其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时,将采用“任务驱动法”。实施过程为:设置任务观察机械创新设计小组的学生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的运动;布置任务机构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如何判定机构运动的确定性;在对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讲解平面机构

10、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和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以及判定机构运动确定性条件的使用,将教、学、做一体化,按照“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分析完成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的模式开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同时还利用知识点完成了实际的任务,增强了成就感,激发了求知欲望,培养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机构的创新设计提供条件。2.案例演示法本单元课程以机械创新设计小组学生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作为教学案例载体,通过观察机构的运动过程,分析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方法。该教学方法不是单纯的传授教学知识,而是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际应用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具备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以往案例教学

11、的经验,采用案例演示法教授知识,更容易让学生集中精力,有效提高其学_的积极性,加快知识和能力的获取速度。3.T-P-S法(思考讨论分享)在做综合练_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资料思考和学_相关知识,两个人一起讨论完成_题,最后以两人组合给大家讲解分析思路及解题过程。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学_,培养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等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_的主动性。T-P-S法实施步骤为:独立工作(自己独立学_思考),交流(2个人或更多人讨论交流),成果展示(有多种方式,如展板、汇报等)。4.分组讨论法在学_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这

12、部分内容时,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按四种不同的情况讨论机构运动的确定性。学生前面已经学过了有关机构自由度计算的内容,可以采用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完成学_。在学_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学_,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_的主动性。分组讨论法的实施流程为:教师布置讨论内容,进行临时小组讨论,现场展示讨论结果,学生总结,教师评价。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_兴趣,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为学_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龚绍文.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入门大学施教学初步M._:_理工大学出版社,.2方华灿.论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M._:石油工业出版

13、社,.第3篇:第十一单元英语课程教学教学设计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英语课程教学教学设计(单元) 课程名称:English主备教师:任课教师:教材: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Unit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I cant stand them.We dont mind them.What does he / she think of Dumpling King They love her.2.Ability objects: 1.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and w

14、riting skills.2.Train students speaking skill and reading skills.3.Moral Object: Each has his likes and dislikes.Please choose what you like and give up what you dislike.四、Important points: 1.The phrases in 1a.2.The target language: What do you think of .六、Teaching steps: Step 1 Revision 1.Check the

15、 homework exercises first.Ask different students to say their answers to theexercises of the workbook.2.Ask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you ever been to some interesting places on your vacation You must answer thequestion truthfully.”5.Ask several pairs to share their conversations with the cla.Step 5

16、Summary 1.In this cla, weve learned names of some TV shows first, which are talk show, soap opera, sports show.Then weve done much listening and oral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Whatdo you think of sitcomsI cant stand them.We dont mind them.What does he / she think of Dumpling King They love

17、her.2.Ability objects: 1.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and writing skills.2.Train students speaking skill and reading skills.3.Moral Object: Each has his likes and dislikes.Please choose what you like and give up what you dislike.四、Important points: 1.The phrases in 1a.2.The target language: What do you

18、think of .六、Teaching steps: Step 1 Revision Revise the new words about TV showsStep 2: Listening (2a, 2b) 1.Call students attention to the five phrases in 2a and read them.2.Draw students attention to the picture and understand the 2 girls are talking about the TVshow.3.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19、time, students listen and number the expreions 15 as they hearthem.4.Check the answers: 13 5.Play the recording the second time, students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Before listening, drawtheir attention to the dialogue in 2b.6.Check the answers: 1)love 2)like3)cant stand4)dont mind5)dont like7.Stu

20、dents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in 2b in pairs and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about TVshows they know.8.Check some pairs.Step 3: Practicing (3a)Activity 1 1.Call students attention to the list of TV shows and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names to the cla.2.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What do you t

21、hink of English Today / Sports News . Then fill in the blanks.4.Check the answers: Yang Lin: loves, likes, doesnt like, likes, cant stand, doesnt like Alan: loves, likes, doesnt like, likes, cant stand, doesnt mindActivity 2 1.Call students attention to the conversation in 3b.Teacher reads it to the

22、 cla.Ask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blanks.2.Work alone.Ask students to use the information in Activity 3a.Fill in the blanks.3.Check the answers.1)Yes, I do. 2) I like it. 3) I dont like it.4) English Today5) I like it.4.Ask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in pairs in 3b.Then make their

23、 ownconversations.Activity 3 1.Students work in groups.Take out a piece of paper and list TV shows as many as poible.2.Students write down what they think of the TV shows on the paper.3.Ask one of students to do a report for their group.Listen and check.Step 4: Homework 1.Copy the new words.2.Make s

24、ome similar dialogues like 3a.Period3 Teaching goals: 1.Words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3.Check the answers.1.b 2.a 3.e 4.c 5.f 6.dActivity 2 1.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Ask and answer about the six pictures.For example: A: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eltA: Yes, I like them.B: What does yo

25、ur father think of the watchWho likes the key ring / the sunglaesWho cant stand the scarf? 2.Ask several students to give their answers.3.Students read Marias article again.Fill in name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hart on Page 87.4.Check the answers.(watch)Gina Taylor loves.Ann Rice doesnt mind.(key ri

26、ng) Jack Smith likes(sunglaes) Ann Rice likes, Jerry Green likes (scarf) Jordan cant stand(wallet)William Jones loves(belt) everyone lovesStep 6: Writing 1.Teacher reads the letter to cla and call their attention to the blanks.2.Students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activity 1a on Page 68.Complete the le

27、tter with their own opinions.Use the words like, love, dont mind, dont like, cant stand, 3.Students read the letter aloud agai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expreions:enjoy doing sth,This is what I think.Step 7 Homework 1.Recite 3a on page 69.2.Make a survey in your family and write

28、a composition.Period 6Finish the exercises and go over the main points of this unit教学后记第4篇:学课程中“教学”主题学_单元教学设计学课程中“教学”主题学_单元教学设计 摘要:主题学_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以主题、问题及任务活动为设计核心,学_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分析传统学课程中“教学”内容在授课中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将主题学_单元教学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内容,合理设计主题与专题,及其相关教学活动,以期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学;教学;主题学_单元;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

29、a 文章编号:1674-9324()18-0248-03“教学”内容是学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开展教学实施必需的基本技能与要领,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笔者通过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现状调查,了解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教学大纲制订中对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数过少,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难以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不能有效应用于实际,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通常是以讲解、示范、演练的渐进式教学为主,教学过程分散、内容独立,学生不易掌握技能要领,学生学_主动性差;3.评价方式上不重视学生

30、技能的考核,常常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有效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因此,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主题学_单元教学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力图将其应用于“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中,以期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主题学_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学_单元的教学设计,以主题、问题及任务活动为设计的核心,开展以学生主动参与为特点的学_活动,这些活动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_的合作、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关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知识构建。1在主题单元学_中,学生主要围绕主题及其专题,以真实的任务模块展开学_,其学_过程涵盖了多

31、样的学_活动方式。(一)主题学_单元设计的基本要素主题学_单元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助学者、导学者的身分出现。其教学设计主要是强调设计出适合教学的主题学_单元方案,帮助学生建构学_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_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因此,主题学_单元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应包括:(1)整合、提炼主题及核心概念;(2)分析单元教学目标、主题涉及内容及课程标准;(3)设计学_方法、学_任务、学_过程、资源和评价方式。(二)主题学_单元的主要特点1.主题化:选择合适的主题是设计主题单元学_的前提,在整合学_过程中,学_活动都是围绕主题展开的。2.情境性:主题是学_者学_或探究的对

32、象,因此主题应是体现与社会、生活及自然的联系。3.问题化:主题学_单元学_中强调对学_的引导和探究,应是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_中应注重学_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学_。4.开放性:主题学_单元学_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反思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学_内容的组织上要不局限于课本,使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更多的学_资源。5.任务化:有效开展主题学_单元学_,应布置学生明确的学_任务,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根据学_任务开展学_。6.活动化:主题学_单元是以“活动为中心”的学_,是培养积极、主动的学_者,学_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的记忆,应是使学生学_过程中通过

33、各种学_活动,形成对知识的建构。二、“教学”主题学_单元的教学设计(一)整体规划在主题学_单元教学设计中,首先应确定学_的主题。主题的范围、对学科内容的覆盖、对知识和技能的涉及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学_的效果。根据学大纲的规定,结合实践教学需要,本内容主题确定为“教学”学_主题,其整体规划方案如图1示。(二)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学_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_,掌握开展教学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备课、上课、说课等初步技能。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确定本主题含四个教学内容。因此,确定主题教学按四个学_活动过程组织教学活动。1.主题单元标题:教学。2.课时:12课时。3.主题学_概述:在本主

34、题学_单元的学_活动中,主要以如何进行教学为问题出发点,开展与教学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活动从质疑出发,以解疑为径,辅之以具体学科整合实施的活动设计。4.主题学_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主题收集、整理资料,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运用资料,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程所涵盖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理解、概括课堂中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在综合活动中能充分展示相关教学方案及进行技术演示。(2)过程与方法: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教学方面,学_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通过合作交流、分工协作及个人展示完成学_。(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学会分工协作,具有合作意识。通过课程学_具备热爱教师职业的精神,树立良好

35、的职业道德及努力学_职业技能的思想。5.学_专题设计。(1)教学理论知识基础篇。本专题以教学实施应具备的知识是什么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问题探究、资料查阅、案例研讨等方式,将质疑、解疑贯穿整个活动过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_能力。(2)备课知识与实践准备篇。本专题从教学准备着手,了解备课方法和策略,通过让学生自选教学内容,完成备课工作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实践准备中明确备课的方法。(3)上课技能与实践应用篇。本专题着眼于上课的实践,掌握上课技巧,通过模拟教学,真正体验上课的过程,分析“如何上好一堂课”,了解一堂好课的精髓。(4)说课技能与

36、实践提高篇。本专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就某一知识或课题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并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把握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分析、总结的能力。6.教学资源设计。为开展有效的教学,该主题学_中,需为学生提供知识管理工具、教学案例、教学主题网、学_交流平台、组建班级博客、备课技能文献资料、教案撰写模板等学_工具或资源。7.教学评价设计。该主题学_的评价方式设计为:(1)提交备课材料,评价学生备课方法的学_结果;(2)学生教学演示,评价学生上课技能的学_结果;(3)学生说果演示,评价学生说课技能的学_结果;(4)按照备课-上课、撰写说课稿-说课的综合应用,评价学生教学的综合应用能力。三

37、结束语主题学_作为一种新的学_方式正在不断冲击着传统学_方式,将该模式应用于学课程中,可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过程控制性更强、优化学_效果,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_的迁移。在具体的主题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与学_内容的联系;围绕主题学_,构建学生能力拓展体系;精心设计主题单元,提供优秀资源,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同时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顾小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权社,.2张晓琴,武丽.主题单元学_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19):69-70.3黎家厚.主题资源单元与资源发展j.信息技术,(7):16-17.科学单元教学设计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试卷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共4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