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棋盘井中学 “导学案”4.3 质量守恒定律科目:化学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时间:主备:武丽同伴签字备课组长签字学习目标:1. 通过探究实验测定和实质分析,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通过对微观粒子示意图的观察和理解,学会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3通过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和解释某些现象。学习重点、难点: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本质 2.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学习过程备 注一、知识链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分裂成 , 重新组合成新的 ,所以说,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有或没有)发生变化。;二、自主预习(请大家认真阅读阅读课
2、本P112“,完成以下预习任务)1、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 的各物质的 总和,等于 的各物质的 总和。2、从微观角度解释量守恒定律: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分裂成 , 重新组合成新的 , 是化学变化中的小粒子,反应前后原子的 、 、 都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必然相等。三探究展示实验步骤反应前质量实验现象反应后质量方案一(密闭装置)1.向一支栓有绳子的小试管中倾倒约2/3体积的稀盐酸,将小试管小心放入有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套上气球。用天平称量总质量;2.取下锥形瓶(天平不动)并小心倾斜锥形瓶使试管中的稀盐酸进入锥形瓶中,观察现象;3将装置放回天平,判断是否
3、平衡,记录数据。方案二1. 取两只小试管分别倒入约2/3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小心)和1/2体积的硫酸铜溶液,把两只小试管均小心放入小烧杯中,称重2. 取下烧杯(天平不动),将两只试管中的溶液均倒入小烧杯中,观察现象(试管再放回烧杯中)3. 将装置放回天平,判断是否平衡,记录数据。方案三1向一支栓有绳子的小试管中倾倒约2/3体积的稀盐酸,将小试管小心放入有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套上气球用天平称量总质量;2.取下锥形瓶(天平不动)并小心倾斜锥形瓶使试管中的稀盐酸进入锥形瓶中,观察现象;3将装置放回天平,判断是否平衡,记录数据。4. 将上述实验结束后的气球取下,放走气体,再把气球和其他仪器一起
4、称量,观察,记录数据四讨论交流1、由上述实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质量守恒定律就是指) 。2、深入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总结出以下要点,也是我们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变化(2)本定律守恒的量是 ,而非“体积”守恒或“密度”守恒等。(3)定律中的“参加”二字是指:用本定律进行有关计算时, (填“参加”或“不参加”)的反应物不能计算在内。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不变 宏观 元素的 不变五个不改变 原子的 不变 微观 原子的 不变 原子的 不变 宏观:物质的 变二个一定变 微观:分子的 变一个可能变: 可能改变。质量守恒定律本质
5、原因3、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五反馈总结1、判断对错(1)4g碳与400g氧气反应生成404g二氧化碳。 ( )(2)2g水蒸发变成2g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3)5g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为小于5g,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某化学反应可以用A+B=C+D表示,若反应前有12gA和8gB,反应后生成10gC,A消耗完全,B剩余2g,则生成D _g.3、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组成里一定含有 元素。六课内预习: 预习P114“4.2化学方程式”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有哪些?- 3 -安全、健康小提示:天气渐寒,室外活动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添加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