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轨道工程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作者:-日期:.DOC资料. 轨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目录一 监理依据3二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31 施工准备工作31.1 工程概况31.2前期工作31.3 监理工作流程41.4基地进料检查41.5 轨排组装61.6基地钢轨焊接72 线路基桩83 铺轨前铺碴93.1 检查道碴质量93.2 铺底碴93.3 预铺道碴104 无缝线路轨道104.1 长钢轨铺设104.2 铺碴整道104.3 工地钢轨焊接114.4 线路锁定124.5 轨道整理134.6 检查钢轨预打磨145 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155.1 安装监理准备工作155.2 无缝道岔铺设165.3 道岔铺碴整道16
2、5.4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176 护轨186.1 监理工程师检查护轨连接186.2 检查承包单位检测记录186.3 核对护轨铺设地段196.4 检查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距196.5 检查护轨的弯折部分197 线路、信号标志197.1 检查标志的数量、位置、高度。197.2 检查线路、信号标志198轨道加强设备198.1查轨距杆、轨撑安装199轨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199.1施工安全监理工作的依据199.2安全监理工作主要内容209.3工作要点和方法21轨道工程质量监理实施细则一 监理依据见质量监理通则二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1 施工准备工作1.1工程概况 大四线华西监理段,起点DK19+100-DK8
3、4+724,全长65.624公里,三个车站;全线15个曲线,曲线最大半径为2000米,最小半径为800米。无缝线路、线路等级:一级 设计时速为:120公里/小时 1.2前期工作1.对基床表面层实度进行试验检测。2.复测线路中桩及路面高程、中桩、基桩、变坡点应按设计位置设置齐全。3.轨道铺设前,应按铺设计划进度与设计要求,落实钢轨、轨枕、各种配件及道碴。1.3 监理工作流程1熟悉设计文件,核对施工图纸,参加设计技术交底;2复核承包单位的交桩复测资料;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4检查开工准备条件。施工准备线路基桩设置铺碴或无碴道床施工1审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或施工工艺;2复核施工放样测量资
4、料;3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施工试验、检验工作;4按设计和验收标准要求对工程检验批、分项、分部进行检查和验收;5对隐蔽工程、重点部位或关键工序进行旁站;6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长钢轨焊接、轨排组装轨道铺设无缝线路或有缝线路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解器、护轨安装道口、防护栅栏施工线路、信号标志及轨道加强设备安装1.4 基地进料检查1.4.1 钢轨监理工程师检查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并对实物进行观察检查。钢轨的类型、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的规定,待焊钢轨轨端不钻孔、不淬火,使用旧轨时,应符合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的有关要求。1.4.2 轨枕1监理工程师检查
5、全部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对实物进行观察检查。轨枕类型、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规定。使用旧轨枕时,应符合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的有关要求。2见证取样检验轨枕的结构强度(静载抗裂强度和疲劳强度)。 3见证检验轨枕的型式尺寸(长度、高度、钉孔距和两承轨槽距离)。 1.4.3 钢轨扣件及联结配件1监理工程师见证检验扣件的型式尺寸。2检查扣件及连接配件的规格、型号、铺设数量。3见证取样检测扣件的扣压力和疲劳强度。1.4.4 护轨及其扣件监理工程师检查承包单位检查记录,并对实物进行观察检查。护轨及其扣件规格、型号、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1.4.5 道岔、岔枕监理工程师检查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并
6、对实物进行观察检查。道岔及岔枕的类型、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规定,再用道岔应符合再用道岔技术条件的规定。1.4.6 道口铺面板、轨距杆、轨撑、防护设施及标志1监理工程师检查道口铺面板及其结构件材质。2查验产品合格证并检查轨距杆、轨撑的类型、规格、质量。3查验全部混凝土试验报告、钢筋检查证和施工检验记录,对实物进行观察检查。防护设施及标志的规格、尺寸、配筋、混凝土强度、涂料质量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1.5 轨排组装1.5.1 轨排组装施工前,监理工程师检查承包单位的配轨计算书。1.5.2 检查硫磺砂浆配合比选定单。硫磺锚固施工之前承包单位应根据拟选用的原材料进行硫磺砂浆配合比设计,锚固
7、用硫磺、砂、石蜡等原材料应进行试验。当其产地、规格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5.3 检查硫磺砂浆配制过程,重点检查质量计量和配备的高温温度计测量。1.5.4 检查抗拔试验报告,见证检测数量为承包单位检验数量的20%。抗拔力有一个以上不合格的,再加倍抽检,若还有不合格的,该批道钉锚固质量为不合格。1.5.5 检查道钉,螺旋道钉偏离预留孔中心不得大于2mm,与承轨槽垂直,偏斜不得大于2度。道钉圆台底应高出承轨槽面:弹条扣件02 mm;扣板扣件05 mm。1.5.6 检查每千米轨枕铺设数量及规格、型号。轨排组装时,除按规定的轨距挡板、轨距调整块号码控制轨距外,尚应使用万能道尺验证,并可按
8、轨距调整挡板和轨距块。轨端相错量应在铺轨前进方向一端量测,直线两轨端取齐,曲线相错量按计算确定。1.5.7 检查轨排接头相错量偏差。1.5.8 检查扣件安装1. 70型扣件螺栓扭矩100120Nm。2 I型弹条扣件螺栓扭矩在半径大于650m时为80120Nm;在半径小于等于650m时应大于120Nm。3. 型弹条螺栓扭矩为100140Nm。4. 轨距挡板应靠贴轨底安装正确,螺旋道钉丝杆涂油,各种扣件安装不良率不超过8%。1.5.9 巡视检查承包单位轨排质量检验后的检验标识,同一个建设项目产品标识样式应统一。1.6 基地钢轨焊接监理工程师对焊接工艺、参数、流程以及焊头型式检验进行全方位的旁站监理
9、1.6.1 监理工程师检查钢轨焊接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检验:1钢轨焊头试生产时;2调试工艺参数时;3采用新轨型、新钢轨品种时;4周期性生产检验结果不合格时;5钢轨生产厂家变更时。1.6.2 检查批量生产过程中承包单位周期性生产检验,落锤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若检验结果有1根及以上试件不合格时,应按现行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TB/T1632)规定的办法进行复验。1.6.3 检查焊接前承包单位制定的焊接施工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基地(或工厂)焊接长钢轨应采用接触焊。1.6.4检查焊接施工。1焊接前应严格挑选待焊钢轨并对钢轨端头进行处理,焊接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全长淬火轨焊头应
10、进行淬火处理。2钢轨焊缝两侧各100mm范围内不得有明显压痕、碰痕、划伤等缺陷,焊头不得有电击伤。轨底上表面焊缝两侧各150mm范围内及距两侧轨底角边缘各35mm范围内应打磨平整,不得打亏。钢轨焊接接头应纵向打磨平顺,不得有低接头,钢轨焊头平直度应符合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1.6.5 监理工程师检查承包单位钢轨焊头探伤检查记录。焊头不得有未焊透、过烧、裂纹、气孔夹碴等有害缺陷。要求承包单位用超声波探伤仪全部检查。1.6.6 监理工程师检查焊头质量检验合格证并对实物进行观察检查。长钢轨出厂时焊接接头编号清楚,编号标记齐全,字迹清楚。2 线路基桩2.1 监理工程师见证检测承包单位进行的
11、线路贯通测量,检查基桩的设置位置及数量、中线和高程测量精度。2.2 监理工程师查验基桩所用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对实物检查。2.3 监理工程师检查基桩标志。基桩标志应设置牢固,标示应设置齐全,色泽鲜明、清晰完整。3 铺轨前铺碴3.1 检查道碴质量1监理工程师检查承包单位提供的碴场建场检验、生产检验和出场检验报告。2检查进场道碴生产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对实物进行观察检查。品种、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碴规定。3检查道碴材质试验。承包单位对同一产地、同一级别的道碴,每50000m3为一批,不足50000m3时亦按一批计,每批抽检一次。4检查道碴粒径级配、颗粒形状及清洁度,检查级配试验报告。3.2
12、 铺底碴1监理工程师复核复测结果,参与交接。铺轨承包单位铺碴前应取得线下承包单位线路测量资料、中桩、基标和水准点,并进行铺碴前路基面检查,复测线路中桩、基桩及路基面高程,形成交接记录。2巡视检查上碴运输。承包单位选用的上碴运输车辆的轮压不得超过路基基床表层承载能力,上碴运输车辆在基床表面上应按要求行驶,以免损坏基床。3检查压实密度检测报告。底碴铺设应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的机械碾压,压实密度不低于1.6g/cm3。承包单位检算碾压机械压强,压实密度每5km抽检5处,用灌水法检测压实密度。4检查底碴厚度。厚度允许偏差为50mm,半宽允许偏差为50、0mm。3.3 预铺道碴1监理工程师巡视检查
13、预铺道碴施工。桥梁及顶面高于路肩的涵洞两端各30m,预铺碴面应高于桥台挡碴墙或涵顶不小于50mm,并做好顺坡。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无碴道床与有碴道床,以及新筑路基与既有路基连接地段的预铺道碴应加强碾压,长度不应少于30m。.2检查施工记录。有缝线路单层道床轨道,铺轨前每股钢轨下预铺碴带宽度应不小于800mm,厚度150200mm。3铺轨后应及时分层补充道碴并整道。4 无缝线路轨道4.1 长钢轨铺设1监理工程师检查长钢轨、钢轨胶接绝缘接头的产品合格证,对实物进行检查。2检查轨枕。轨枕应方正,间距及偏斜允许偏差为20mm。3检查轨道中心线与线路设计中心线偏差。左右两股钢轨的胶接绝缘接头应相对,
14、夹板端板距轨枕边缘不应小于100mm。长钢轨铺设后随即进行第一次上碴整道和单元轨焊接。4.2 铺碴整道1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测记录,并见证检测。道床经分层铺碴整道达到初期稳定状态时,状态参数应符合验标规定。2检查整道后的道床断面,曲线外轨超高应按设计设置,并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减。3检查轨道达到初期稳定阶段的静态几何尺寸偏差。4检查铺碴整道作业。铺轨后铺设的道床应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分层铺碴整道。每层起道、捣固作业后,应进行1至2次动力稳定作业。桥梁及隧道有碴道床进行动力稳定作业应遵守以下规定:(1)在桥上严禁起振,不得停振,作业频率应避开桥梁自振频率,稳定荷载适当减小。调整稳定作业参数应在距桥
15、台耳墙外1030m范围内的路基上进行。(2)稳定车在桥上或隧道内的作业速度不应低于1km/h。(3)经试验不允许使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稳定作业的T型梁,可通过压道稳定道床。5审查大型养路机械起道、捣固、稳定作业施工方案,巡视检查作业施工。(1)大型养路机械起道量不超过50 mm时可进行单捣作业,5080 mm时应进行双捣作业。一次起道量不应超过80 mm。道床铺设厚度不足150mm时不得进行捣固作业。(2)无缝线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一次起道量小于等于30mm,一次拨道量小于等于1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锁定轨温20;一次起道量在3150mm,一次拨道量在112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锁
16、定轨温-20+15。4.3 工地钢轨焊接1检查焊接施工。工地钢轨焊接宜采用接触焊。气温在0以下应采取保温措施,钢轨焊头应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锁定焊接需要插入短轨时,插入短轨长度应大于6m,材质与原钢轨相同,焊后应保持原无缝线路技术状态和锁定轨温不变。2检查钢轨焊接接头的型式检验和周期性生产检验、钢轨焊头探伤试验检测记录,并检查、钢轨焊头外观。 3检查接头平直度。4检查工地焊接、焊头编号标记。5检查钢轨胶接绝缘接头焊接的电绝缘性能。电绝缘性能应符合现行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T2975)规定。4.4 线路锁定1检查线路锁定准备条件。有碴道床轨下基础应达到初期稳定状态,道床断面应基
17、本达到设计要求。单元轨节锁定前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好钢轨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应设置齐全、牢固、不易损坏并易于观测。2检查施工过程以及记录,在长钢轨的始、中、终端进行旁站监理。(1)长钢轨始终端落槽合拢后,应立即与缓冲区轨道联结,接头螺栓按规定拧紧,轨缝按设计设置。长钢轨全部落槽,终端合拢后应立即整正轨距,并由两端向内两股同步锁定,同时在长钢轨上设置纵向位移观测的“零点”标记。(2)线路锁定时,实际锁定轨温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左右两股钢轨及相邻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差均不得大于5。同一区间内各单元轨条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10。要求承包单位用轨温计全部测定并记录。(3)如长钢轨终端不能按
18、设计要求正常合拢,应按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处理。监理工程师检查施工记录,监理员旁站处理过程。(4)要求承包单位在线路锁定后,及时在钢轨上设置纵向位移观测的“零点”标记。定期观测钢轨位移量并做好记录。位移观测桩处换算200m范围内相对位移量不得大于10mm,任何一个位移观测桩处位移量不得超过20mm。位移量超过20mm后,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应力放散。(5)要求承包单位对位移观测桩编号,每对位移观测桩基准点连线与线路中线应垂直。(6)缓冲区钢轨接头螺栓扭矩应达到900Nm,接头处钢轨面高低差及轨距线错牙偏差不超过1mm。接头轨缝应按设计预留。单元轨节长度应满足施工进度和铺设时
19、应力放散最佳效果的要求,以9002000m为宜,最短不得小于200m。应力放散时,宜每隔100m设一位移观测点。应力放散应均匀。4.5 轨道整理1检查承包单位检测的道床达到稳定状态时的状态参数。状态参数实测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应大于20%。承包单位检测道床纵、横向阻力及支承刚度,每5km各检测一处,每处10根轨枕,分别求取平均值。有桥梁和隧道的区间应在桥隧范围内各抽检一处。2检查轨道整理作业后的整道偏差。3无缝线路轨道动态质量应检查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和线路区段整体不平顺(均值管理)。轨道动态质量管理值应符合验标规定。建设单位用轨道检查车全部检查。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
20、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参加。4.6 检查钢轨预打磨1铺设无缝线路的级铁路开通前应对全线钢轨进行预打磨作业。2钢轨预打磨应具备以下条件:(1)无缝线路经整理作业后,道床进入稳定阶段。(2)轨面高程及道床外观尺寸符合设计要求。(3)钢轨扣件齐全紧固。3钢轨打磨后,应消除以下缺陷:(1)消除轨头表面在铺设作业时产生的碰伤、机具夹伤、锈蚀等缺陷;(2)消除轨头表面约0.3mm厚的脱碳层。4预打磨后的钢轨顶面及内侧工作面纵向平直度1米范围内不应大于0.3mm。(1)使用打磨列车测量仪器检测时,监理工程师全部检查。(2)使用钢轨波纹磨耗测量仪检测时,每5km为检验批,要求承包单位分别检验基地焊头、工地焊
21、头和钢轨各一处。监理工程师全部见证检测。5 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5.1 安装监理准备工作1监理工程师检查钢轨伸缩调节器、12号及以上可动心轨辙叉道岔的合格证。2检查铺设道岔位置。困难条件下,经统筹研究,可在不影响股道有效长度和不变更其他运营设备条件下,将道岔位置前后移动不得大于0.5m。3检查道岔轨面高程、轨面高差、顺接坡度。交叉渡线铺设时,四组单开道岔与主要连接线应在一个平面上,次要连接线上的道岔与前后连接线轨面高差,按规定顺坡,并兼顾相邻道岔。再用道岔前后应铺设与道岔磨耗程度相近的钢轨,否则在接头1m范围内打磨接头处轨面高低差及轨距线错牙。更换新道岔时应同时更换前后引轨。4检查与正线连接的
22、道岔前后各50根、与站线连接的道岔前后各15根(含岔后长岔枕)轨枕。其类型应与岔枕类型相同,每千米铺设根数及扣件应与连接线路标准一致。铺设无缝道岔时,直股前后线路过渡枕的型号、根数及间距,应符合铺设图的规定。当道岔轨型与连接线路轨型不一致时,道岔前后应各铺一节长度不小于6.25m与道岔同型的钢轨;在困难条件下,长度可减小到4.5m。前后两道岔间距小于9m,且道岔轨型不一致时,应用异型轨连接。5检查可动心轨辙叉道岔起道作业。二股道应同时起平,保证可动心轨辙叉在一个平面上,做好道岔前后及道岔曲股顺坡。改道作业时,应采用调整不同号码轨距挡块调整轨距,调整量不足时可加垫片调整,但厚度不得超过2mm。6
23、检查道岔螺栓丝扣。各类螺栓丝扣均应涂有效期不少于二年的油脂。7检查抗拔试验报告,见证检测混凝土岔枕螺旋道钉锚固抗拔力试验。8检查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和护背距离(翼轨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9检查道岔紧固螺栓扭矩和扣件螺栓扭矩。10检查混凝土岔枕螺旋道钉位置、高度。5.2 无缝道岔铺设1监理工程师检查基本轨、尖轨轨面外观质量。基本轨、尖轨轨面应无碰伤、擦伤、掉块、低陷、压溃飞边等缺陷。2检查承包单位用轨温计测量轨温。无缝道岔内锁定焊及与无缝线路锁定焊连时,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无缝道岔与相邻轨条的锁定轨温相差不得超过5。3检查无缝道岔铺设偏差。道岔铺设应使限
24、位器子母块居中,两侧间隙允许偏差1mm。4检查道岔内焊接接头平直度。无缝道岔内钢轨焊接、道岔与无缝线路焊接,应在道床达到初期稳定状态、轨面高程、轨向和水平已基本达到设计标准时,方可施焊。5.3 道岔铺碴整道1监理工程师检查承包单位检测以及记录。无缝道岔锁定前道床应达到初期稳定状态。整道后的道岔应道床饱满,捣固密实。2检查导曲线。导曲线不得有反超高。钢轨接头、尖轨尖端、跟部、辙叉心等部位不得有空吊板;其它部位不得有连续空吊板,空吊板率不得大于8%。3检查道岔转辙器(或可动心轨辙叉)。转辙器应扳动灵活。尖轨无损伤,尖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不低于基本轨顶面2mm。在静止状态下,尖轨尖端(或可
25、动心轨)至应与基本轨或辙叉密贴,间隙小于0.2mm;其它地段小于1mm。4检查道岔整道偏差和道岔整道后偏差。5检查道岔整理后,结构尺寸偏差和顶面宽、度厚度偏差、5.4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1监理工程师检查钢轨伸缩调节器的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文件,并观察检查。钢轨伸缩调节器种类、型号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产品技术条件规定。2检查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位置。3检查预留伸缩量。铺设钢轨伸缩调节器时,应根据铺设时的轨温预留伸缩量,铺设后应作好伸缩起点标志。4检查钢轨伸缩调节器安装。(1)钢轨伸缩调节器的尖轨刨切范围内应与基本轨密贴;尖轨尖端至其后400mm处,缝隙不得大于0.2mm,其余部分不得大于0.
26、8mm。(2)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调整后,应达到基本轨伸缩无障碍,尖轨锁定不爬行。(3)钢轨伸缩调节器垫板、轨撑及螺栓安装齐全,螺母达到规定扭矩:尖轨轨撑扣件螺母扭矩应为120150Nm,基本轨轨撑扣件螺母扭矩应为6080Nm,铁垫板塑料套管连接螺栓螺母扭矩应为300320Nm。伸缩调节器两端、尖轨尖端、尖轨轨头刨切起点处,轨距允许偏差均为1mm。5检查轨枕间距及偏斜偏差。6检查钢轨伸缩调节器轨道中线与设计中线偏差。6 护轨6.1 监理工程师检查护轨连接护轨每个接头应不少于4个接头螺栓,螺母应在轮缘槽外侧。有轨道电路时,护轨梭头连接处应设置绝缘接头。6.2 检查承包单位检测记录桥面护轨两端伸出桥
27、台胸墙外不小于5m(在直线上桥长大于50m,曲线上桥长大于30m的桥上为10m)后,应将其弯折交会于轨道中心,弯折部分的长度一般不小于5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3m,特殊情况按设计要求办理。轨端应切成斜面结成梭头,固定在轨枕上,梭头超出台尾应大于2m。其他地段的护轨(含单侧护轨),两端应伸出防护地段不小于5m后再弯折。弯折部分的长度同桥面护轨。单侧护轨与双侧护轨相连时,相连侧护轨伸出防护段后应弯向道心,长度不小于5m,另一侧按规定做成喇叭口。6.3 核对护轨铺设地段护轨应在轨道基本稳定后铺设。护轨的每根轨枕上应设置不少于2个道钉或扣件。当木枕净距等于或小于150mm时,可每隔1根钉2个道钉。6.4
28、 检查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距(基本轨为60kg/m及以上和采用分开式K型扣件时为220mm),允许偏差为10mm。6.5 检查护轨的弯折部分弯度应一致,梭头斜面平整,坡度不得小于11。护轨面高于基本轨面不得大于5mm,低于基本轨面不得大于25mm。7 线路、信号标志7.1 检查标志的数量、位置、高度。7.2 检查线路、信号标志的材质、规格、图案字样。各种标志应设置端正,涂料均匀、色泽鲜明,图像字迹清晰完整。标志设置牢固,标示方向正确。8 轨道加强设备8.1 检查轨距杆、轨撑安装1轨距杆、轨撑的安装位置、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轨道电路区段的轨距杆应绝缘。2轨距杆或轨撑无失效,丝杆应涂油。9 轨道工程
29、施工安全管理9.1 施工安全监理工作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3、铁道部关于安全生产的规定4、委托监理合同5、施工合同6、建设单位关于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7、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J259)9.2安全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1.施工单位是施工安全的主体,项目监理机构在施工监理中应根据有关法律条例和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进行督促和检查。2、监理单位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时,一般包括:(1)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项目经理、技术主管、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配备的人数及安全资格培训证上岗情况
30、2)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情况;(3)起重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和电器设备等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模板、脚手架工程、起重机械设备拆装等专项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情况;(6)冬季、雨季等季节性施工方案的制定情况;3、监理工程师在对工地进行巡视检查时,应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及时下达停工指令,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当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总监理工程师应下达停工指令,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4、当施工单位的不安全行为经多次指出仍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时,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向建设单位作出报告,并可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直接
31、报告。5、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9.3 工作要点和方法1、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查(1)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必须监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已制定。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施工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2)持证上岗;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有关作业人员(电工、钢轨探伤人员、钢轨焊接工、电焊工、架子工装卸工、爆破工等),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持证上岗。2、施工场地安全管理(1)施工单位的临时油库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定。库
32、区应设围栏,使用中应配足消防设备并设专人看守,严禁在库区内燃放易燃物品。(2)施工现场应有安全标志。施工时所有的工具及材料不得侵入线路限界,以免影响工程列车运行和长轨卸轨换铺。(3)在临时交通干道附近和居民密集地段施工时必须设安全围栏和警示牌,实行封闭管理,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4)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设施,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5)易燃和可燃材料的存放场所与作业场地应配设消防器材,保持足够防火间距并留出消防通道。(6)作业区及生活区设置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房屋、库棚、场地的消防安全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3施工机械使用及技术安全状况检查(1)操作人员应熟悉机械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具有对突发事故采取紧急措施的能力,严禁疲劳作业,严禁机械带故障作业。(2)施工作业使用的特种设备,使用前必须经劳动部门鉴定、检查批准。(3)工地使用的具有一定高危险性的大型临时设备,使用前需经施工单位上级安全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经试吊、试运行方式正式使用。4、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作业过程的检查(1)每分项、分部工程开工前,监理工程师姚检查施工单位编制的安全操作细则及施工单位安全作业交底记录。(2)检查工地临时用电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乱拉、乱接线现象。(3)桥上进行铺架作业时,对桥下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