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17KB ,
资源ID:136360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道德与法治心中110说课稿.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道德与法治心中110说课稿.doc

1、道德与法治心中“110”说课稿心中的“110”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心中的“110”(板书课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说教材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教育主题下的第三课。本课是在承接前面两课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自救自护的内容基础上的深化。旨在从人际安全方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陌生人。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有点警惕性”,通过创设独自在家有人来敲门的情境以及智捉小偷的案例,重在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第二个板块的话题“不要上当受骗”,通过吴华被骗的故

2、事,重在引导学生不轻信陌生人,提高警惕;通过辨析几种情境,引发思考如何对待陌生人,从而提高意外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接触的人员更为复杂,处在各种各样未知的环境当中,对周遭危险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弱,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人身侵害。现实社会中,儿童受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案件屡有发生,如:拐骗、绑架、勒索、性侵等,一但发生,对儿童和家庭会产生很大的伤害。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教育。帮助他们有效识别人际交往中的骗术,防盗、防骗、防拐、防性侵

3、做到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意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初步建立人际安全防范意识,能预防拐骗、盗窃、性侵。2提高分辨能力,人际交往中懂得自我保护,学习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1.识别潜藏在人际交往中的危险,懂得如何应对拐骗、盗窃、性侵等危险情况。2.学会遇到危险时的自救自护方法。二、说教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

4、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说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我该怎么办?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的陌生人,很多陌生人都会主动关心、帮助我们,但也有一小部分不怀好意的人可能会伤害我们,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一些警惕心。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九课:心中的“110”。(结合日常生活案例引入课程内容)一、有点警惕心活动一:师生互动讨 1、你遇到过课本上这些情况吗?2、当你感觉到危险时是怎样做的?设计意图(结合日常生活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二、不要上当受骗活动二:新闻案例分析1、教师分析新闻中学生受骗的案例,并让学生分享感受。 2、学习和陌生人交往的礼仪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既保持一定的警惕心,又能和陌生人以适当的方式相处)课堂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陌生人,老师和父母也不可能一直陪在我们身边,去帮我们应对遇到陌生人的情况。这些陌生人中大部分是对我们友善的、愿意帮助我们的,也有小部分是可能伤害我们的,我们要提高辨别能力,保持警惕心,也要学会和陌生人交往的恰当礼仪。四、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不轻信 防受骗心中的“110” 遇事情 多动脑 ?陌生人 要警惕此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主线,突出教学重难点,简单明了,便于掌握。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聆听!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