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6.75KB ,
资源ID:140933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docx

1、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一、工程概况二、监理工作的依据2.1已批复的监理规划;2.2_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管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3设计图2.3.1_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排水工程(J335-SS00PS0701PS)2.3.2_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给水工程施工图(含初步设计)(工程编号:J335-ZB00GS0701GS)2.3.3_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再生水工程施工图(含初步设计)(工程编号:J335-ZB00ZS0701ZS)2.4相关技术规

2、范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规程 DB11/38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保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DBJ01-8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年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实施日期年3月)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_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DBJ0162_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和管理标准 DBJ0172建筑沟槽内工程监

3、测技术规范 GB5049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DB11/489-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YS5229-96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11/T80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设部87号文件;三、顶管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工作坑开挖锚喷支护顶管架安装顶管后背制作顶管导轨安装挖土顶管触变泥浆减阻注浆挖土顶管粉煤灰、水泥浆充填置换。四、监理工作要点及目标值审核施工单位专项施工方案,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方案施工,施工过程中结合专家论证意见:1、套管高程在满足距电力管底净距不小于1m的前提下,尽量避免管顶进入砂层。2、工作坑开挖过程根据土质情况,采取缩小开挖步距或注浆加固措施,开洞口部

4、位注意设置加强筋,保证支护结构的整体性。3、明确穿砂层采用的工具管形式,顶管过程严格按照短开挖、勤顶进的原则进行施工管理,同事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5、按施工内容与施工环境,完善监测项目及监测控制标准。4.1测量控制顶进过程中应勤监测、及时纠偏,在第一节管顶进200300mm 时,应立即对中线及高程测量进行监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以后的顶进过程中,应在每节管顶进结束后进行监测,每个接口测1点,有错点时测2点;在顶管纠偏时,应加大监测频率至300mm一次,控制纠偏角度,使之满足设计要求,避免顶管发生意外。4.2工作坑及设备安装4.2.1工作坑的平面位置除应符合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外,还应同时

5、考虑下列因素:、应避免设置在高压电线下、里弄或单位的车辆出入口及交通繁忙场地狭小处。、应尽可能避让或离开地下管线、建筑物、水体、铁路等有一定距离,减少施工扰动的影响。、工作坑与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最小平面距离,应根据土质、场地条件并结合工作坑的施工方法而定。采用钢板桩或沉井法施工的工作坑,地面沉陷的影响范围,一般可按基坑深度的1.5倍考虑,否则应采用必要的技术保护措施。、工作坑的施工机械设备或脚手架等设置,与架空输电线路之间的最小距离,应满足有关电业规定。4.2.2顶进工作坑的后靠设施和土体的最大允许反力必须经过计算,并满足最大顶力的需要,必须结构稳定,无位移,必要时对结构后靠及土体予以加固

6、4.2.3在顶管进出预留洞的一段距离范围内,视土体特性、机头类型、周边地下管线、建筑物的情况,应采取井点降水、土体加固及特设的保护措施,保持土体稳定,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安全,确保机头顺利进出洞口,防止水土流失、机头下沉磕头。4.2.4工作坑的洞口必须设置止水圈和封门板,止水圈应在整个顶管过程中能有效防止水土和触变泥浆的流失,封门板应抽拔方便。4.2.5导轨、顶机、千斤顶、油泵站、后靠的布置、安装,应顺序进行,达到导轨稳定,顶机平稳,轴线、标高、坡度符合顶管设计要求。顶机及相关设备应进行单机、单系统调试,并进行整机系统运行试车,操作运行正常后才能拆除封门机头顶入土体。在顶进过程中,全部设备应有

7、专人维护和保养。4.2.6多个千斤顶同时使用时,必须规格、型号一致,油路并联,行程同步,若有偏差应查明原因,调整合格后才准予使用。4.3管节出洞4.3.1出洞前,监理必须对顶管整个系统的安装、单机调试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并检查设备联动调试,确认设备系统运转正常,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才准于开顶出洞。未经监理批准,不准开顶。4.3.2检查洞口止水圈的安装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应安装牢固、尺寸准确,能完全封堵机头与洞口的空隙,无渗出水土与触变泥浆。4.3.3洞口前方的土体已采取措施得到稳固,确保拆除洞口不会产生水土流失。4.3.4洞口前方的地下管线、地面构筑物,采取技术措施有效保护,并建立了沉降监测。4

8、3.5机头出洞时,顶进操作应谨慎平稳、匀速推进,首节管出洞口后即应开始均匀压注触变泥浆。在管节出洞1020m范围内,监理应检查并督促施工人员将切土、出泥、顶速、土压、轴线、标高等技术参数和操作,逐渐调整至正常状态。4.3.6若机头出洞即遇到异物、机头下沉“磕头”等现象,应暂缓顶进,查明原因经处理再予顶进。特殊情况,有相应措施保护才可将机头退出,经处理后再次顶入出洞。4.4管节进洞4.4.1管节进洞前,必须严格监控机头轴线和标高并对准洞口,控制平稳顶进和纠偏量,确保机头、管节顺利顶入接收坑洞口。4.4.2对洞口处的土体、地下管线及地面构筑物,应采取必要的稳定和保护加固措施,并监测土体的变形情况。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