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1.40MB ,
资源ID:142487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化学知识点.doc)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化学知识点.doc

1、 化学计量相对原子质量:以12C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所得到的比值,便是其相对原子质量。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没有单位。,碳12的质量1/12一个质子或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均约等于1,所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如水(H2O)的相对原子质量=12+16=18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

2、常数。 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其相对质量。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单位:L/mol 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注意一下那些看起来像是气体的物质,如H2O,HF,SO3。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推论同温同压下的不同气体,其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所含分子数目之比 推论同温同压下的不同气体,其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气体密度=M/Vm物质的量浓度(cB)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

3、的浓度。单位:mol/L n = N (微粒数目)= M (质量)=V (气体体积)=VcB(溶液体积物质的量浓度)NA (阿伏加德罗常数)M(摩尔质量)Vm(气体摩尔体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检漏: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

4、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溶解:将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或略大的容量瓶(100mL,250mL,500mL,1000mL).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

5、用胶头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误差分析溶质物质的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转移时,溶液溅出减少偏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减少偏低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入容量瓶减少偏高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减少偏高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增大偏低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没影响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加水补充增大偏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 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100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S 100%溶液质量S + 100溶液的稀释计算M1 A1 M2 A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仪器:托盘天平、

6、烧杯、量筒、玻璃棒(作用:搅拌,加速溶质的溶解)步骤:计算 称量 溶解 贴标签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误差分析:凡是引起溶质质量增大,会导致结果偏大,凡是引起溶剂增大,则会导致结果偏小。此类误差分析,应将引起误差的因素根据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做出具体的分析。体积分数:某气体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密度:某物质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单位g/cm 等,公式=m/V(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V表示体

7、积)标况下气体的密度=M/Vm g/L溶解度S: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单位是克。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溶解度小于0.01克0.011克110克大于10克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溶解在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的气体体积。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

8、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该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交点则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能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还能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根据溶解度变化趋势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则只能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了,若是容易发生水解的物质,则须在抑制其水解的氛围下进行加热。另外NaCl中混有少量KNO3

9、则采取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若是KNO3中混有少量NaCl,则采取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物质的分类交叉分类法:根据组成或性质,按照物质相同点,把物质分成若干类树状分类法:根据组成或性质,对同类物质按照属性不断进行细化分类 物质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K、Ca、Na、Mg、Al、Zn、Fe、Sn、Pb、 Cu、Hg、Ag、Pt、Au等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气体单质H2、N2、O2、F2、Cl2等非金属固体单质B、C、Si、P、S等稀有气体He氦、Ne氖、Ar氩、Kr氪、Xe氙、Rn氡 化合物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等两

10、性氧化物Al2O3等不成盐氧化物,特殊氧化物等CO、NO等酸按酸性强弱:强酸,中强酸,弱酸酸的通性:跟指示剂反应跟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跟碱性氧化物反应跟可溶性碱发生中和反应跟某些盐反应按从酸分子中可以电离出H+的个数 :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按是否含氧 无氧酸,含氧酸有机无机无机酸,有机酸有无氧化性: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碱按碱性强弱:强碱,弱碱碱的通性与指示剂作用与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与酸发生反应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与某些盐反应按一个碱分子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按溶解性:可溶性碱,微溶性碱,难溶性碱盐正盐Na2CO3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2(OH)2CO3混合物气-气(

11、空气);气-液(泡沫);气-固(泡沫塑料);液-气(雾);液-液(溶液);液-固(珍珠);固-气(烟);固-液(溶液、胶体、浊液);固-固(合金);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被分散的称为分散质。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叫浊液。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的直径小于 1 nm1 nm100 nm大于100 nm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实

12、例酒精溶液、氯化钠等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石灰乳、油水等性质外观均一、透明大多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两个原因:1.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要使胶体聚沉,就要克服排斥力,消除胶粒所带电荷 );2.胶体粒子在不停地做布朗运动。 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亮的“通路”,这条光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的,而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个常用的物理方法。电泳,胶

13、体粒子可以选择性地吸附某一种电性的离子,通电时会向异性电极发生定向移动。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硫化物,金属硫化物,非金属含氧酸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淀粉溶液等有机物胶体不带电。 聚沉,胶体颗粒在适当的条件下,互相结合成直径大于100nm颗粒而沉积下来的过程,称之为聚沉;使胶体聚沉的原理就是要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常用方法有:加入电解质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加热胶体提纯胶体常用渗析法。渗析又称透析。利用小分子和小离子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的性质。胶体的应用农业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医疗卫生:血液透析;日常生活:卤水点豆腐、明矾净水、墨水不能

14、混用;自然地理:江河三角洲;工业生产:工业除尘、 精炼瓷土制备Fe(OH)3胶体:把1ml2ml饱和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煮沸至呈红褐色。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如碳素墨水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等乳浊液的乳化:往水和植物油形成的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状态或形状发生变化。化

15、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蜡烛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化学反应的分类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分解,化合,置换有无电子得失: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离子反应,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参与物质类型:无机,有机有机中:取代(卤代、硝化、酯化、水解等)、加成、消去、氧化、还原、聚合(加聚、缩聚)热量考虑:吸热,放热反应进行程度:可逆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升失氧还原剂,降得还氧化剂)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还原剂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生成氧化

16、产物 氧化剂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生成还原产物 电子得失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和结果线桥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同一元素上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线桥由还原剂失电子元素指向氧化剂的得电子元素.利用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守恒配平方程式:1.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2.列升降: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值。3.求总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最小公倍数)。4.配系数: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5.查守恒: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

17、以及气体沉淀符号等细节。KMnO4+HCl Cl2+MnCl2+KCl+H2O Cu2S+HNO3Cu(NO3)2+H2SO4+NO+H2O HNO3+ZnNH4NO3+Zn(NO3)2+H2OC + HNO3 NO2+ CO2+ H2O CuO + Al2O3 CuAlO2 + X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两个守恒关系: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总数守恒.归中律:即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反应遵循“可靠拢不相交”.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常见的氧化剂1.非金属性较强的单质单质:F2、Cl2、Br2 、I2、O3、O22.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3+、Ag+

18、Cu2+3.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KClO3、KMnO4、K2Cr2O7、浓H2SO4 、HNO3、4.氧化物:MnO2 、Na2O2、H2O2、NO25.能电离出H+:稀HCl、稀H2SO4、NaHSO46.其他:HClO、银氨溶液、新制Cu(OH)2常见的还原剂:1.活泼或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Fe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递减)2.某些非金属单质:C、H2 、Si、S3.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Fe2 、HCl 、H2S、HI、KI 、CO、SO2、SO32-、NH3牢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4-3-2-10+1+2+3+4+5+6+7H2H2OC

19、N2O2F2NaMgAlSiPSClKCaFeCuAgCrBr2I2电解质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条件:熔化(离子化合物)或溶于水(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非酸性气体氢化物,部分有机物)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即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如铜、石墨;又如盐酸虽能导电,但因为是混合物,所以它什么都不是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如C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

20、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同样的还有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气等BaSO4 AgCl 等盐难溶于水,但它们在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能导电,所以也是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电离方程式:能表示电离过程的方程式,如NaCl = Na+ + Cl-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HCO3-、CO32-、OH-、SO42-、

21、NO3-等原子团不能拆开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成H+和SO42-,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强电解质电离时用“=”,弱电解质电离时用可逆符号“”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原因:电解质在溶剂水的作用下,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在恒定电压作用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取决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同等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离子反应:离子间的反应。本质上是离子浓度的减少或离子种类发生变化条件:1.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 2.复分解反应类型生成难溶性的物质,如沉淀;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如气体;生成难电

22、离的物质,如水、弱酸、弱碱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如Ba2+ + SO42 = BaSO4 书写步骤:一写,二拆,删和查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把易溶解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删去方程式左右两边没参加反应的离子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以及细节符号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HAcOH=AcH2O2.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3.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SO

23、3Ba2+2OH=BaSO4H2O CuO2H+=Cu2+H2O4.浓H2SO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2SO4写成化学式。5.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如:Zn+2H+=Zn2+H26.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如澄清石灰水,应拆成离子Ca2+和2OH-;若是石灰乳则不能拆,应写成化学式Ca(OH)2 。表示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1.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2.看能

24、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3.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可逆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4.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5.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6.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1.复分解: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物质或易挥发、难电离物质的离子(要求熟记很多东西,并完成下表)2.双水解:弱酸根和弱碱阳离子相互促进水解,3.氧化还原: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

25、子不能大量共存: 4.络合:银氨、Fe(SCN)3注意:题目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以及像溶液中C(H+)=1*10-13mol/L,C(H+)=1*10-1mol/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还要注意题目中逻辑关系词语(可能,应该,一定等)的判断。在水溶液中,将许多与该离子不能共存的离子在下表中补充完整,并记忆原因颜色:Fe2+ ( )Fe3+ ( ) Cu2+ ( )MnO4- ( )Cr3+ ( )Cr2O72- ( )CrO4-( )Ba2+

26、OH-Ca2+CO32-Mg2+HCO3-Al3+SiO32-Fe2+F-Fe3+Cl-Cu2+Br-Ag+I-H+SO42-NH4+SO32-Zn2+HSO3-S2-HS-ClO-AlO2-Al3+S2-Fe3+HS-NH4+CO32-Mg2+HCO3-Zn2+SiO32-Fe2+AlO2-Cu2+C6H5O-SO32-Ac-Cr2O7-Fe2+MnO4-S2-ClO-HS-NO3-SO32-Fe3+HSO3-Cl-Br-Ag+I-Fe3+元素周期表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元素的原子核结构和性质,把当时已知的一百来种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将化

27、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按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7个):短周期(1-3);长周期(4-6);不完全周期(7)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族(16族,18列):主族(7);副族(7);第族;0族 同一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每周期(第一周期除外)开头的元素为金属元素,靠近结尾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半导体:梯

28、线(金属与非金的分界线Si,Ge,Ga等);农药:右上角(N,F,P,S,Cl,As等)催化剂,特种合金材料: 过渡元素(F,N,Pt,Pd等)元素周期表示意图(这个需要记:原子序数,化学符号,中文,常用元素的相对质量)A原子序数(核电荷数8 O氧16.00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0族1 AAAAAA23456789101112BB BBBBB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475354555679808586核外电子电子层:核外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上的运动叫核外电子的排布。层数(n)1234567符号

29、KLMNOPQ电子离原子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n层不超过2n2;次外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原子结构示意图(自己画)镁原子 镁离子 氯原子 氯离子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看相同,找不同)H NaNa Na+Na+ Mg2+Cl Cl-S2- Cl-K+ Cl-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实质: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导致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化学老师说的竖弯钩,两个极点)竖(以第A族,碱金属为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离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相似金属性;失电子的能力离子氧化性与氧气反应剧烈;产物复杂与水

30、反应剧烈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弯(以第三周期为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离子半径:1-4;5-7最高价=族数; 最低价=族数-8非金属性;得电子的能力与氧气反应剧烈;产物复杂与氢气化合易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勾(以第A族,卤素为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离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相似非金属性;得电子的能力离子还原性与氢气化合易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如碳14,质子数6,质量数14,146C;那么中子数就为8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化性相似

31、物性不同。如氕氘氚,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化学性质相似一定条件下可转化;原子排列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同分异构体:相同分子式,结构不同的有机物。化性物性可能同可能不同化学键: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分类: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金属键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吸收能量断裂,生成新键放出能量的过程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概念阴阳离子形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特点电子得失电子对不偏移电子对偏移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同种非金属原子异种非金属原子存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例如NaOH,Na2O,NaClO2,Cl2HCl,CO2离子化合

32、物:凡是有离子键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盐)(特别注意铵盐)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非金氧化物,非金氢化物,酸,有机物)(特别注意AlCl3)电子式书写:NaOH, Na2O, NaCl, Na2O2 O2, Cl2 N2, HCl, CO2 NH4Cl, HClO CCl4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概念相邻原子强烈的相互作用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负电性大的成键原子通过氢原子形成的静电作用存在范围分子内或晶体内分子间氢原子与N、O、F原子之间能量大(100-800kJ/mol)小(10-100kJ/mol)化学键

33、 氢键 范德华力影响因素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规律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氢键能量越大,熔沸点越高性质影响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熔沸点)几种晶体原子晶体: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叫做原子晶体。 原子晶体一般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和硬度。如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二氧化硅等。分子晶体: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构成的晶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弱,分子晶体具有较低的熔点、沸点,硬度小、易挥发,许多物质在常温下呈气态或液态。离子晶体:由正、负离子或正、负离子集团按一定比例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晶体称作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一般硬而脆,具有较高的熔沸点,熔融或

34、溶解时可以导电。元素及其化合物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性化性串联起来,补充并记忆该反应(如A与B在C条件下反应生成D和E)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NaClCuCu2OCuONa2SO4MgOAl3+Cu2SCuCl2MgMg2+Mg(OH)2MgCO3AlAl2O3Al(OH)3Cu(OH)2Mg3N2MgSAlO2-Cu(OH)2CO3Fe3O4CS2FeFeOFe2O3CH4CCOCO2H2CO3Na2CO3NaHCO3Fe2+Fe3+SiCFe(OH)2Fe(OH)3SiH4SiSiO2Na2SiO3H2SiO3FeS2H2SSSO2SO3HClCl2HClOC

35、lO2HClO3HClO4H2SO3H2SO4NaClKClO3S2-SO32-SO42-AgClMg3N2NH3N2NONO2HNO3NH3H2ONH4+NO3-金属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金属的原子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数少 金属的化学性质特点:易失电子,易被氧化,易发生氧化反应,具明显的还原性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活泼的钠钙钾铁锌为化合态;不活泼的银金铂为游离态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人类使用的早晚,用量大小: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世界上最常见,应用最广的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金属活动性越不活泼,该金属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就越不稳定,就越容易被人们冶

36、炼出相应的金属单质,并且被较早被发现和利用。金属活动性越活泼,该金属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就越稳定,越难以被冶炼出来相应的金属单质,被发现和利用也就越晚。金属的物理通性与特异性共性:大多数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在室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特性: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汞的熔点最低,是液体;钨的熔点最高;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锇的密度最大;锂的密度最小,铬的硬度最大。焰色:金属元素的鉴别定义: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原理:金属元素的原子接受火焰提供的能量

37、时,其外层电子将会被激发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外层电子不稳定,又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基态。不同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具有着不同能量的基态和激发态。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波长的电磁波,如果这种电磁波的波长是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就会在火焰中观察到这种元素的特征颜色。利用元素的这一性质就可以检验一些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存在。它并未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操作:取洁净的铁丝蘸取待测物在酒精灯灼烧,观察火焰颜色现象:Na:黄色; Cu绿色; K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用途:检验金属元素,烟花(锶、钡、铜、钠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 NaMgAlZnFeSnPb(H)CuHgAg PtAu钾钙钠镁铝

38、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非金属经通过熔合成均匀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形成条件:金属之间要有熔沸点交集,才能融合在一起性能:合金比组成金属的硬度更高,熔点更低,抗腐蚀性能力更强注意: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其内部组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合金比组成金属的硬度更高,熔点更低,抗腐蚀性能力更强。 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为合金。 但是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这样并不属于合金。因为合金中各成分是均匀熔合在一起的,3.几种常见合金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在于含碳量的不同,生铁含碳量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比生铁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还有硅钢,钨钢,不锈钢等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