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6 ,大小:1.68MB ,
资源ID:144110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龙胜鑫兴滑石开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续采工程.DOC)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龙胜鑫兴滑石开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续采工程.DOC

1、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续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公示稿)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二一四年十二月项目名称: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续采工程委托单位: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环评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编制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014号)环评协助单位: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环评 证乙字第2924号)所 长:周连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黄 伟(注册环评工程师登记证A10140180800)项目编写人员:姓 名职 称评价上岗证号编写章节签 名黄 伟高级工程师注册环评工程师证A10140180800号1、2、3、6、15雷金勇工程师注册环评

2、工程师证B29240030500号4、5、9、12唐文杰工程师注册环评工程师证B29240050800号8、10、13莫 斌工程师注册环评工程师登记证B292400710007、11、14刘峰彪教授级高工注册环评工程师证A10140111000审核覃朝科教授级高工注册环评工程师登记证A10140161000审定130 / 136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目 录前 言11 项目由来12 建设项目特点23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24 评价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45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4第一章 总 论51.1 编制依据51.1.1 法律法规51.1.2 部委规章51.1.3技术规范及其它依据61.

3、1.4其他依据71.2 评价目的、原则、级别、重点及范围71.2.1 评价目的71.2.2 评价原则81.2.3 评价等级的确定81.2.4 评价重点111.2.5 评价范围111.3 评价标准121.4 环境保护目标141.5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识别151.5.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151.5.2 评价因子筛选15第二章 原有采矿工程概况162.1原有采矿工程基本情况162.1.1 原有采矿权情况162.1.2 矿山勘查历史162.1.3 矿山采矿历史与现状172.1.4原有工程组成172.1.5 矿山原有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182.2原有采矿工程工程分析192.3原有采矿工程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1

4、92.3.1 原有采矿工程大气污染源和污染物192.3.2 原有采矿工程水污染源和污染物192.3.3 原有采矿工程固体废弃物202.3.4 原有采矿工程噪声污染源212.3.5 原有采矿工程生态影响222.3.6 原有采矿工程“三废”排放总量222.4原有矿山环评情况介绍242.4原有矿山情况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242.4.1 大气环境242.4.2 水环境242.4.3 固体废物252.4.4 生态环境25第三章 续采工程263.1续采项目概况263.1.1续采工程名称、性质建设地点及建设单位263.1.2资源条件263.1.3工程组成263.1.4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63.1.4矿石去向

5、263.1.6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273.1.7矿区开采工程地质条件303.1.8矿山开采303.1.9矿区总平面布置323.1.10建设条件323.1.11消防措施343.1.12投资估算343.2续采工程工程分析363.3续采工程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363.3.1 续采工程大气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363.3.2 续采工程水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363.3.3 续采工程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373.3.4 续采工程噪声污染源383.3.5 续采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态变化383.3.6 闭坑期的影响分析383.4 “以新带老”环保措施及可行性分析393.4.1 废气“以新带老”措施393.4.2 废水

6、以新带老”解决措施及可行性分析393.4.3 固体废物“以新带老”措施403.4.4 生态恢复“以新带老”措施403.5 “以新带老”措施的落实计划403.6 续采前后“三废”排放量变化41第四章 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424.1 自然环境概况424.1.1 地理位置424.1.2 地形、地貌424.1.3 矿区地质424.1.4 气候气象434.1.5 地表水434.1.6 自然资源444.1.7 土壤454.2 社会环境概况454.2.1行政区划、人口与面积454.2.2经济发展454.2.3 文教卫生464.2.3 生态环保474.2.4 旅游及文物调查474.2.5 周边环境敏感点、保

7、护区调查48第五章 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49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95.1.1监测布点495.1.2 监测因子495.1.3 监测时间和频率495.1.4 采样及分析方法495.1.5 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505.1.6结果分析与评价505.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35.2.1监测布点535.2.2监测时间和频率535.2.3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535.2.4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545.2.5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555.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75.3.1监测布点575.3.2监测因子575.3.3监测时间频率575.3.4分析方法585.3.5评价标准585.3.6评价方法

8、595.3.7评价结果595.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595.4.1监测布点595.4.2监测方法605.4.3监测时间和频率605.4.4评价标准605.4.5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605.5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15.5.1 监测布点615.5.2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615.5.3 评价方法625.5.4 评价标准625.5.5 监测与评价结果62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3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36.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636.2.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636.2.2水环境影响分析646.2.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66.2.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676.2.5爆破振动影

9、响分析686.2.7社会环境影响分析696.3运营期满(闭坑)后的环境影响分析69第七章 环境风险评价707.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707.2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707.3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707.4危险性识别717.4.1炸药爆炸危险性识别717.4.2坍塌、崩塌危险识别727.5后果分析737.5.1炸药爆炸发生后果分析737.5.2坍塌、崩塌后果分析747.6风险防范措施747.6.1爆炸风险防范措施747.6.2坍塌、崩塌风险防范措施757.7应急预案757.7.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757.7.2应急救援组织职责任务767.7.3应急救援保障措施787.7.4事故善后处理78第八章

10、 水土保持方案798.1水土流失预测及影响分析798.1.1预测内容798.1.2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818.2水土流失防治方案828.2.1方案实现的目标828.2.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838.2.3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848.3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及资金来源858.4结论85第九章 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879.1施工期环保措施及可行性分析879.2运营期环保措施及可行性分析879.2.1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及可行性分析879.2.2水污染防治对策及可行性分析889.2.3噪声控制措施及可行性分析909.2.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及可行性分析919.2.5矿区生态恢复对策及可行性分析929.2

11、6矿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9610.1清洁生产的目的10010.2清洁生产分析10010.2.1清洁生产评价10010.2.2续采工程所采取的节能措施10210.2.3结论10210.2.4建议10210.3总量控制10310.3.1污染物达标分析10310.3.2总量控制指标10311.1产业政策10411.2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10411.2.1规划相符性10411.2.2资源条件10511.2.3基础设施条件10511.2.4水源因素10511.2.5污染影响因素10511.3各种堆场选址合理性分析10611.3.1矿仓选址合理性分析10611.3.2废石堆场选址合理性分析10711.4总图

12、布置分析107第十二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812.1经济效益分析10812.2环保投资及效益分析10812.2.1环保投资估算10812.2.2环保投资效益10912.3社会效益109第十三章 公众参与11013.1 公众参与的目的11013.2公众参与的方法和内容11013.3调查对象11313.4调查结果与分析11313.5小结11513.6公众参与问题的解决办法115第十四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1714.1环境管理原则和管理机构11714.1.1环境管理原则11714.1.2环境管理机构11714.2环境管理工作计划和方案11714.3环境监测机构设置11914.4环境监测计划119

13、14.5水土流失监测计划11914.6地质灾害监测计划11914.6监测技术要求及档案管理12014.7环保设施“三同时”竣工验收12115.1结论12315.1.1符合产业政策12315.1.2工程分析12315.1.3环境影响评价12415.1.4环境保护措施12815.1.5矿山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12915.1.6水土保持方案12915.1.7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12915.1.9经济损益分析13015.1.10公众参与13015.2建议13015.3总结论130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前 言1 项目由来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位于龙胜县三门镇鸡爪村团包岭附近,矿山距龙胜县

14、城、三江县城和桂林市的运输距离分别约70km、80km和150km,行政区划隶属龙胜县三门镇政府管辖,从龙胜县城到三江国道有简易公路通三门镇后直通矿山,交通尚属方便。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053,北纬253653。团包岭滑石矿始建于1998年,原属龙胜县三门镇镇属乡镇企业,2008年采矿权人变更为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于2008年3月取得由龙胜各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颁发的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证号为45,原有采矿证有效期限为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设计开采方式和规模为地下开采2.0104t/a,矿区面积为0.1991km2,开采深度为+9

15、50m+400m,开采矿种为滑石矿。目前,采矿许可证已届满。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向龙胜各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采矿权延续登记材料,拟申请矿区范围和开采深度与原采矿证核定矿区范围在平面和深度上一致,面积为0.1991km2;开采深度为+950m+400m;设计开采方式和规模不变仍为地下开采2.0104t/a。为申请续采采矿权,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已做了大量相关工作: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西总队作为勘查单位对矿山储量进行探明并于2010年11月编写完成了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2010年12月12日桂林市矿产资源储

16、量评审专家组对提交的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做出了评审意见书(详见附件3),2011年1月龙胜各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已完成对报送的矿产资源评审材料进行备案(详见附件4);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设计院于2011年3月编写了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开采设计;由龙胜各族自治县龙江水电设计室于2011年5月编写了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于2011年6月通过了桂林市水利局组织的审查(详见附件5);由桂林理工大学于2011年10月编写了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于2011年1

17、1月通过了桂林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的评审(详见附件6);由桂林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0月编写了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并于2011年11月通过了桂林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的评审(详见附件7);由桂林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2月编写了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环境保护部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于2013年9月委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编制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续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接受委托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

18、成立了本项目环评课题组,对开采工程地址及附近区域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和较细致的现场踏勘,同时委托兴安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和有色金属桂林矿产地质测试中心对评价区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进行了现场采样监测,并按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要求进行了公众参与工作,最终形成了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续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整个评价工作得到桂林市环保局、龙胜县环保局和兴安县环境保护监测站等单位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2 建设项目特点本项目属于矿山开发类,采用地下开采方式,设计年开采滑石矿规模为2万t/a,服务年限为8.2年。3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在接

19、受委托单位的委托后,我单位详细研究了项目的设计方案,对项目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最终确定本项目的环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1)技术路线环评技术路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详细工作程序见图3-1。(2)工作内容通过现场调查与现状监测,了解续采工程所属区域的污染源分布及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环境问题等。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部分主要通过收集资料、现场勘察、现状监测等方法进行。通过过程分析确定项目的主要污染源和排污特征,预测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工程分析部分主要采用类比分析、查询参考资料和排污

20、系数法等技术进行本项目的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部分主要采用数学模型和类比分析等技术方法进行各环境影响要素的影响分析。评价工程的环保设施和污染物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及对策,为项目的工程设计、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图3-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4 评价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建设及运行特点,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项目运行期的原矿爆破、转运、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运输汽车产生的扬尘对空气环境的不利影响;矿井涌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开采造成的地下水疏干及废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采矿废石对环境的影响

21、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续采工程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要求,建设单位在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和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落实本环评报告书提出的防治措施,保证各项环保和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保证矿区“三废”达标排放,实行“三同时”制度的前提下,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本评价认为,从环境保护角度,建设的项目是可行的。第一章 总 论1.1 编制依据1.1.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3)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

22、97);(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1.1.2 部委规章(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国务院令257号);(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99);

23、4)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5)印发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6)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424号文);(7)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5,环发109号);(8)国家发改委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9)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225号);(10)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6);(1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6);(12)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13)国务院关于

24、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14)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2008);(15)国家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8);(16)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17)关于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的通知(桂环发201152号);(18)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9)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0)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升级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29

25、号);(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办法的通知(桂政办发2012103号);(2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23)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2013年);(24)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桂环发201410号)。1.1.3技术规范及其它依据(1)国家环保总局有关环境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HJ/T 2.3-93、HJ2.2-2008 、HJ2.4-2009、HJ610-2011、HJ19-2011);

26、3)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T/T55-2000);(4)地表水和污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6)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7)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8)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9)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1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27、安全规程(GB164232006)。1.1.4其他依据(1)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西总队编写的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2010.11); (2)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设计院编写的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开采设计(2011.3);(3)龙胜各族自治县龙江水电设计室编写的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区滑石矿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11.5);(4)桂林理工大学编写的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2011.10);(5)桂林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写的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区地

28、下开采安全现状评价报告(2011.10);(6)桂林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写的广西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报告(2011.12);(7)龙胜各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龙胜各族自治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0年);(8)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9)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提供的有关资料、图件和现场收集的有关基础资料。1.2 评价目的、原则、级别、重点及范围1.2.1 评价目的(1)通过对本项目所在地的现场调查、监测和资料收集,了解本项目原有开采情况、周围区域的自然环境背景、生态环境现状、社会经济状况,查明原有环境问题,评估区域内水环境、大气环境

29、和声学环境的环境质量现状,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目标。(2)通过工程分析和污染源调查,以及采用模式计算和类比调查分析等方法,对该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系统的预测分析和综合评价,突出主要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为提出减缓环境影响措施和总量控制提供基础资料。(3)论证续采工程采矿工艺及技术的先进性、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满足行业清洁生产要求,明确建设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减轻或消除环境不利影响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建议,把环境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和允许限度。(4)明确污染控制目标,确定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方案,根据国家及地方的环保法令和法规,提出环境管

30、理和环境监测的建议方案,为企业的环境保护、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结合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论证续采工程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性,明确项目建设在环境影响方面的可行性结论,为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设计部门提供设计依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的环境管理、环境监控提供依据。1.2.2 评价原则(1)依法评价原则在环评过程中贯彻国家及地方的各项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2)早期介入原则在项目建设前介入,分析项目可能会产生的环境污染,提出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3)完整性原则根据项目工程内容及特征,客观、公正、全面、科学地分析本项目对环境的各种影响,

31、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4)广泛参与原则环评工作中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单位、个人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1.2.3 评价等级的确定1.2.3.1 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污染源分析,本续采工程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采矿凿岩、爆破、运输中产生的粉尘。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评价工作分级原则,第i类污染物地面最大浓度占标率Pi和第i类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值的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值定义为:Pi=(Ci/Coi)100%式中:Pi第i类污染物的地面最大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类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

32、i类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续采工程投产后,估算模式计算出的TSP最大地面浓度为4.3110-2m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0.9mg/m3,计算得出废气的最大Pi4.7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的分级原则,当Pi10%或D10%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时,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由此可见,本续采工程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见表1.2-1。1.2.3.2 地表水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续采工程产生的生产废水为矿井涌水(矿井正常涌水量约为140m3/d,最大涌水量为280 m3/d)经沉淀处理后部分作为采矿用水综合利用,部分外排。外排废水经沉淀

33、处理后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属简单类型;受纳水体矿区北面鸡爪溪为类水体,主要是农灌功能,多年平均流量15m3/s,属小河。生活污水(污水量约2.4m3/d)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于林木施肥,不外排。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93),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2-1。1.2.3.3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续采工程主要噪声源为井下爆破、采掘机械、通风机、水泵等;交通运输噪声等。井下噪声源距地面数百米,对地面影响甚微;对车辆进行限速等措施来减轻交通噪声;对生产系统中的空压机、水泵等强噪声源,设置消音器和利用建筑隔声,吸声材料、

34、减震等防护措施使矿区场界的噪声满足标准要求。由于续采工程处于声环境功能区(GB3096)规定的2类地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见表1.2-1。1.2.3.4 生态影响评价续采工程影响区域无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分布,属于一般区域。矿区面积0.199km2,小于2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2-1。1.2.3.5 风险评价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的规定,将炸药、雷管等爆破器材、地表塌陷作为

35、本工程环境风险分析的重要因子,最具威胁的环境风险事故部位为炸药及爆破器材临时存放点。本建设项目续采工程生产中使用的硝酸铵炸药属于爆炸性危险物质,但由于使用量小,其临时贮存量为0.375t,远远小于贮存场所临界量250t,其临时贮存单元不属于重大危险源,因此确定续采工程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表1.2-1)。表1.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环境要素评价依据评价范围或程度评价指标评价等级引用标准大气环境最大地面占标率4.79%10%三级HJ2.2-2008地形特征中低山区农村地表水环境污水排放量最大外排量280m3/d1000m3/d三级HJ/T2.3-93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简单简单地面水域规

36、模小河小河地面水质要求类类声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声环境功能区(GB3096)规定的2类地区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二级HJ2.4-2009生态环境工程影响范围约0.199km22km2三级HJ19-2011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一般区域一般区域风险评价物质危险性毒性、可燃性、爆炸性爆炸危险性二级HJ/T169-2004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是否为重大危险源不属于重大危险源1.2.3.5 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由于本矿山开采过程需要抽排水,可能会引起局部

37、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矿体的开挖扰动、废石和矿石的堆放也有可能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因此本项目属于类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要求,类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所具有的类和类特征分别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按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2-2)。表1.2-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按建设项目类别评价因素划分依据各依据的分级类别环境影响评价级别类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本项目的包气带岩(土)

38、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岩块粘土及合桐组第五段灰白色白云石大理石岩,覆盖层厚度Mb1.0m。第四系残坡积岩块粘土渗透系数为K=7.9510-5cm/s, 合桐组第五段灰白色白云石大理石岩渗透系数为K=7.1810-5cm/s。包气带的防污性能分级为中三级建设项目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项目区存在一层地下水。大气降水除部分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其余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内小冲沟处。地表水由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属中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矿区范围内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区域村民饮用水源为山泉水,无分散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属不敏感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地下采

39、场矿井涌水最大外排水量为280m3/d本项目的污水排放总量属1000m3/d污水排放量分级为小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类型数为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个。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项目区地下水供水、排水量最大值为280m3/d,属0.2万m3/d。规模分级为小三级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本项目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半径最大为757.7m,在0.51.5km之间。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分级为中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项目区不属生活供水水源地的准保护区、补给径流区,不是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属不敏感建

40、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大小项目区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不产生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含水层疏干不明显,不出现土壤盐渍化、沼泽化现象。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级属弱类建设项目三级1.2.4 评价重点根据续采工程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特征,本评价重点是工程分析、生态环境、固体废弃物及污染防治对策,同时对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影响分析。1.2.5 评价范围(1) 大气评价范围:以续采工程的井下通风口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各外延2.5km为评价范围,总面积约25km2;运输道路中心两侧各30m的范围。 (2) 噪声评价范围:工业场地及

41、其外延200m范围;运输道路两侧各50m的范围。(3) 水环境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矿区范围内及下游1km的鸡爪溪共1.5km河段;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矿区所在地所属的水文地质单元,评价范围为20km2。(4)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矿区外延1km2,约2km2的范围。(5) 评价时段:施工期、运行期和矿山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段。1.3 评价标准根据桂林市人民政府文件市政200023号桂林市地表水环境功能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的通知规定,对龙胜鑫兴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团包岭滑石矿续采工程环境影响拟按以下标准进行评价:表1.3-1 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环境

42、质量执行标准标准类别执行标准名称标准代号执行级别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地下水环境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1993类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土壤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废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厂界噪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工业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43、2001鉴别标准危险废物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限值列表如下,见表1.3-2:表1.3-2 执行标准限值标准类别标准名称及代号执行级别项目标准值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SO2小时均值500g/m3日均值150g/m3年均值60g/m3TSP日均值300g/m3年均值200g/m3PM10日均值150g/m3年均值70g/m3NO2小时均值200g/m3日均值80g/m3年均值40g/m3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pH69SS*25COD20mg/LDO5mg/LNH3-N1.0mg/L硫化物0.05mg/L砷0.05mg/L汞0.0001mg/L铁0.3mg/L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