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主主 讲:刘讲:刘 娜娜院院 系:工程技术系系:工程技术系说课内容说课内容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手段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大纲1.1.课程定位课程定位课程定位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 传感器原理及实用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实用技术是应用电子专业的专业必是应用电子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修课,也是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电子产品组电子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装、调试与维修等核心项目课程的支撑课程。该课程是等核心项目课程的支
2、撑课程。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装配、设备维护、产品检上,以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装配、设备维护、产品检测时测时所必需所必需的传感器应用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的传感器应用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点,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测试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测试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误差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误差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电路;
3、特性及应用电路;能检测各种传感器性能;能检测各种传感器性能;能合理选用传感器;能合理选用传感器;能设计制作单元模块电路;能设计制作单元模块电路;能分析传感器应用电路;能分析传感器应用电路;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培养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1.1.课程定位课程定位课程定位课程定位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技能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2 2、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种类课程种类名称名称学
4、分学分总学时总学时理论理论授课授课实验实验实践实践考核考核方式方式学时学时周学时周学时施教周施教周专业必修专业必修理论课程理论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分析基础6.0 966036考试考试C C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4 643232考试考试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6 967620考试考试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4 644816考试考试PLCPLC原理与应用技术原理与应用技术4 644024考试考试电子测量技术电子测量技术4 644024考试考试EDAEDA技术及应用技术及应用8 1283296考试考试可编程逻辑器件(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LD)4 644024考试考试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单片机原
5、理与应用技术4.5 724428考试考试电子整机分析与测量电子整机分析与测量4 643232考试考试专业英语专业英语2.0 32360考查考查32324 48 8 传感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原理及应用3542727考试考试54543 31 18 8 AutoCADAutoCAD2.0 321616考查考查32324 48 8 2 2、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先修课程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模电数电模电数电单片机单片机单片机课单片机课程设计程设计毕业综合毕业综合实践实践后续课程后续课程电路分
6、析电路分析电子测量电子测量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竞赛竞赛承前启后承前启后3、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思路工作岗位工作岗位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电子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压力、温湿度、位移、气体等传感器的安装、检测、调试及实用电路的设计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传感器应用检验学习领域的设计是否达到行动领域的要求检验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否达到学习领域的要求分析规纳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电子秤的设计温度计的设计测距仪的设计气体报警器的设计4、教学内容编排、教学内容编排主要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学时传感器传感器基础模块基础模块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和分类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材料、制造与标定传感
7、器的正确选用传感器测量电路与监测系统2常用常用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电阻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感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压电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磁电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气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0新型新型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多种新型传感器介绍4检测系统检测系统与接口与接口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干扰抑制技术传感器与计算机接口技术4复习复习2考核考核2电子秤的设计电子秤的设计温度计的设计温度计的设计测距仪的设计测距仪的设计气体报警器的设计气体报警器的设计4、教学内容编排、教学内容编排 通过通过四个教学四个教学模块模块的学习的学习,使使学生逐步具备学生逐步具备传感器传感
8、器的的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岗位要求。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岗位要求。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课程的重点各种传感器实际应用能力。各种传感器实际应用能力。课程的难点v努力推行课程改革,做到因才施教,争取逐步实现项目化教学。努力推行课程改革,做到因才施教,争取逐步实现项目化教学。v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解决办法5 5、课程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课程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课程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课程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1.1.教材教材
9、教材教材简化推导,精炼理论,内容体系合理简化推导,精炼理论,内容体系合理与工程检测技术结合起来,更具实用性与工程检测技术结合起来,更具实用性 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绪论第1章传感技术基础知识第2章力学量的测控第3章光学量的测控第4章温度量的测控第5章几何量的测控第6章磁学量的测控第7章气体量、湿度量的测控第8章新型传感器及其应用第9章检测系统与接口技术第10章实验指导教材主要内容简教材主要内容简介介减少传感器基本原理的讲解,增加了传感器应用方面的讲解减少传感器基本原理的讲解,增加了传感器应用方面的讲解。教材内容的取舍以自行制作的多媒体教材为主,以
10、书本教材为辅以自行制作的多媒体教材为主,以书本教材为辅。收集了大量工程实际案例收集了大量工程实际案例 。2.2.教学参考资料教学参考资料教学参考资料教学参考资料传感器与微系统传感器与微系统中国测试技术中国测试技术仪表技术与传感器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测控技术测控技术传感器世界传感器世界 http:/ 1、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理解理解有难度有难度2 2、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将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理念将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
11、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高职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缺乏主观能动性2.不善于思考与分析3.害怕困难,不愿探索4.学习方法欠佳五、教学程序设计五、教学程序设计资讯计划实施1、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思路检查评价检查评价 项目的教学均按照岗位工作过程项目的教学均按照岗位工作过程实施,通过实施,通过“资讯资讯-计划计划-实施实施-检查评价检查评价”四步教学法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引导和四步教学法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最终完成工作任务。任务完成过帮助,最终完成工作任务。任务完成过程事先有计划和方案,中间有记录和图程事先有计划和方案,中间有记录和图表,最后有结果和报
12、告,还要能进行自表,最后有结果和报告,还要能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我评价和相互评价。4 4 4 4学时学时学时学时 学习情境1: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2、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主要教学活动主要教学活动有以下几项内容有以下几项内容:1、布置项目,提出任务要求和学习布置项目,提出任务要求和学习内容内容,介绍工作流程介绍工作流程;2、学习在、学习在网络网络环境下搜索资料的方法环境下搜索资料的方法;3、学习、学习电子电子秤的工作原理秤的工作原理;4、学习、学习电子秤电子秤测量电路、放大电路、测量电路、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和显示电路的
13、设计转换电路和显示电路的设计;5、学习学习弹性弹性敏感元件的特性、结构、应变定量公式及特点敏感元件的特性、结构、应变定量公式及特点。6、学习电阻应变计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方法。学习电阻应变计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方法。7、学习学习电阻应变电阻应变片温补电路的应用片温补电路的应用;第一个阶段是:第一个阶段是:资讯资讯。90分钟分钟设计一个电子秤设计一个电子秤测量范围是测量范围是2kg分辨率为分辨率为1g精度为精度为0.5%RD1个字个字利用利用LED显示显示教师教师:通过教室网络演示查找资料的方法。百度,谷歌直接搜索;万方、知网、维普等专业数据库搜索;专业传感器论坛:http:/ 感器的有关知识和电子
14、秤的设计方案。u弹性弹性敏感元件的特性、结构、应变定量公式及特点敏感元件的特性、结构、应变定量公式及特点。u电阻应变计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方法。电阻应变计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方法。u电阻应变电阻应变片温补电路的应用片温补电路的应用;新新 课课 主要教学活动是:主要教学活动是:1 1、学生分学生分成成4 4组组;2 2、小小组协组协作作讨论讨论确定项目实施总体技术方案;确定项目实施总体技术方案;3 3、小小组协组协作作讨论讨论确定进度计划,小组成员分工。确定进度计划,小组成员分工。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计划。计划。15分钟分钟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在教学示范和指导下按计划完成方案学生在
15、教学示范和指导下按计划完成方案。1 1、根据设计要求画出电路原理图;、根据设计要求画出电路原理图;2 2、写出电子秤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写出电子秤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3 3、学生通过上网确定电阻应变片和弹性体的选型;、学生通过上网确定电阻应变片和弹性体的选型;4 4、电路其余元器件的清单。、电路其余元器件的清单。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实施。实施。45分钟分钟学生派代表演示设计方案。学生派代表演示设计方案。学生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工作态度和过程质量进行评价。学生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工作态度和过程质量进行评价。老师对学生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结果进行检查、点评和总结。老师对学生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结果进
16、行检查、点评和总结。第四个阶段是:第四个阶段是:考核评价。考核评价。30分钟分钟3.教学反思与总结教学反思与总结1.本教学单元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引入新课从生活实例本教学单元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引入新课从生活实例入手,创设一定的项目情境,入手,创设一定的项目情境,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的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的“教教”转向学生的转向学生的“学学”,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用。2.在本教学设计单元中涉及测量电路、放大电路、在本教学设计单元中涉及测量电路、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和转换电路和显示电路,除电阻应变电桥测
17、量电路新授内容外,其余均为学生显示电路,除电阻应变电桥测量电路新授内容外,其余均为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通过项目情境的开展,不但较好的实现了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通过项目情境的开展,不但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更对学过的知识灵活应用,温故知新。教学目标,更对学过的知识灵活应用,温故知新。3.本教学设计中较好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环境来弥补实本教学设计中较好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环境来弥补实验设施的不足。验设施的不足。4.由于受课时、经费的影响,在前期的教学实践中电子秤的设计只由于受课时、经费的影响,在前期的教学实践中电子秤的设计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进行实际的焊接、组装和调试。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进行实际的焊接、组装和调试。希望系部在接下来能够考虑建设传感器实验室或者提供一定希望系部在接下来能够考虑建设传感器实验室或者提供一定的经费使本课程能更好的开展。的经费使本课程能更好的开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