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唯心史观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把某种超自然、超社会的实际存在。把某种超自然、超社会的实际并不存在的某种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并不存在的某种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变迁的终极原因;或者把人们意历史变迁的
2、终极原因;或者把人们意识、道德精神、英雄意志等作为社会识、道德精神、英雄意志等作为社会历史的支配力量。历史的支配力量。大人物心理之动进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梁启超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 3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第2 2
3、卷卷 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51995年版,第年版,第3232页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会存在的反映。(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4唯心史观唯心史观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决定决定决定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方面,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的总和,包括地理环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要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境、人口要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5 地地 理理 环环 境境6 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
4、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山川河流矿藏动植物资源等。人人 口口 因因 素素 人口因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人口条件的总和。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构成等。78物物 质质 资资 料料 生生 产产 方方 式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产方式9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象?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展的基础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
5、性质其次,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最后,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和发展。10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包括政治、法律、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包括政治、法律、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式和各
6、种社会心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式和各种社会心理。理。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
7、等形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式中。1112按主体不同按主体不同个体意识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群体意识按对社会存在反映的程度按对社会存在反映的程度社会心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按对经济基础按对经济基础的不同关系的不同关系 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的非意识形态的其它社会意识其它社会意识形式形式产生于社会中个体的人的实践,是个人独特的社会产生于社会中个体的人的实践,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构成社会意识的构成如集团意识、阶级意识、民族意识等,是人群集合如集团意识、阶级意识、民族意识等,是人群集合体特定的结构、活动
8、及其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的体特定的结构、活动及其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的反映反映 直接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种直接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种自发的、不定型的意识自发的、不定型的意识 反映社会存在的比较自觉反映社会存在的比较自觉的、定型化的意识的、定型化的意识 对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自对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自觉反映,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觉反映,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社会科学等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社会科学等 ,属于上层建筑,属于上层建筑如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等如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等,是社是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不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
9、部分,不属于上层建筑属于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历史的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
10、用。1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14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反动的社会意识反动的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15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具有不平衡性经济状况:经济状况:德国德国法国法国英国英国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落后于落后于英国英国法国法国德国德国1919世纪中叶的欧洲世纪中叶的欧洲落后于落后于落后于落后于落后于落后于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提琴:1818世纪的法
11、国对英国来说如此,后来的德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恩格斯恩格斯古希腊神话和诗史,只有在人类社会不发达阶段古希腊神话和诗史,只有在人类社会不发达阶段里才是可能的,但是,它们现在仍然给我们以艺里才是可能的,但是,它们现在仍然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就某一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术的享受,而且就某一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对人类产生着永久的魅力。不可及的范本,对人类产生着永久的魅力。马克思马克思1617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辩证法的发展过程辩证法的发展过程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黑格
12、尔黑格尔马克思马克思18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艺术艺术道德道德宗教宗教政治法政治法律思想律思想哲学哲学 宗教宗教关于日本的神社关于日本的神社 神社是崇奉与祭祀神道教神社是崇奉与祭祀神道教 中各神灵的社屋,是日本中各神灵的社屋,是日本 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由于神道教与日本人民生由于神道教与日本人民生 活密切联系,神社十分普活密切联系,神社十分普 遍。遍。19 一般时候,人们参拜神社以表示一般时候,人们参拜神社以表示 对神的尊敬,并祈求祝福。在特对神的尊敬,并祈求祝福。在特 殊的日子里更会有很多人们去神殊的日子里更会
13、有很多人们去神 社参拜,比如:新年、节分、日社参拜,比如:新年、节分、日 本儿童节以及其他节日。根据日本儿童节以及其他节日。根据日 本传统,新人们会在神社里举行本传统,新人们会在神社里举行 婚礼;新生儿出生几天婚礼;新生儿出生几天 后也会被后也会被 带到神社去祈福。带到神社去祈福。202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能动的反作用反作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反作用质的方面质的方面促进作用促进作用阻碍作用阻碍作用量的方面量的方面程度深浅程度深浅范围大小范围大小时间久暂时间久暂(一)生产力(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与生产关系22生产力的定义生产力的定义 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人们在
14、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量。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23劳动资料劳动资料 劳动者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对象 生产力生产力具有一定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即具有一定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 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是人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 劳动过程
15、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劳动过程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 生产力的构成生产力的构成24生产力生产力劳动劳动资料资料劳动劳动对象对象劳动劳动者者科学科学技术技术科学科学管理管理实体性要素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渗透性要素25(1)(1)生产力具有客观性生产力具有客观性 (2)(2)生产力具有主体性生产力具有主体性 (3)(3)生产力具有社会历史性生产力具有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的特征生产力的特征 生产关系的涵义生产关系的涵义 26 人们在生产过程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的中形成的,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合并且不生产力相适合并且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27稳稳定定性性主主体体性性生
16、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关系所有制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地位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地位和互相交换活动的关系和互相交换活动的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作作用用 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关系的内容 决定决定决定决定客客观观性性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关系的特点(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8生产力的变革生产力的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变化和改变的的马克思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
17、性质生产关系的性质手推磨产生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首的社会马克思马克思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反作用29反作用的两种情形反作用的两种情形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促进阻碍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适合适合不适合不适合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0 生产关系反作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时对生发展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作用,反之将起着
18、 阻碍作用阻碍作用 生产力的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的产生和发展的方向和形式方向和形式拉美一所制糖厂的黑奴在劳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茶农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经济基础 31 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占统定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总和注意两点:注意两点:1 1、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2 2、经济基础中不包括生产力、经济基础中不包括生产力 3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
19、应的制度、设施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和组织 33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 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观念观念无形(软件)无形(软件)士(思想家)士(思想家)劝说劝说思想一道统(儒家)思想一道统(儒家)高尚高尚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制度制度有形(硬件)有形(硬件)官(政治家)官(政治家)强制强制行为行为政统(法家)政统(法家)正义正义3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发展发展 决定决定性质性质 产生产生 35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0、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效果效果 服务服务方式方式方向方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36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上层建筑具有客观制约性对上层建筑具有客观制约性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7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的内涵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
21、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38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性表现:社会发展一般经历五种社会形态统一性表现:社会发展一般经历五种社会形态 多样性表现:有的社会由较低级的形态直接跳多样性表现:有的社会由较低级的形态直接跳跃到较高级的社会形态;有的社会形态不典型;跃到较高级的社会形态;有的社会形态不典型;同一社会形态呈现不同特点同一社会形态呈现不同特点西藏农奴走进公民社会四十年南京条约签字39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
22、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移的 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本趋势,为人们的
23、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间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的过程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40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但是,社会形态更替的进步性、渐进次演进的基本趋势,但是,社会形态更替的进步性、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性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4142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
24、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43(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25、运动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的因素,是人类社最基本的动力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瓦特和他的蒸汽机44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是“一一切历史冲突根源切历史冲突根源”,决定,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和发展。(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5 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的变化和发展。(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6二、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
26、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阶级的定义阶级的定义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这种关系大部分是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
27、也不同。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集团的劳动。47阶级斗争阶级斗争 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根源根源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48(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动力 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
28、一种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不同的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
29、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运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49(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 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50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社会革命定义社会革命定义
30、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人替旧的社会制度,度人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发展 。51社会革命根源社会革命根源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展形式变
31、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革。52(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作用之一: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作用之一: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武昌起义法国大革命53 作用之二:社会革命能作用之二: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作用之三:无产阶级作
32、用之三: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而创造条件。十月革命54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提下,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是同一种社会形态部改善。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立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域采取革新举
33、措。“为秦开霸业商鞅变法商鞅变法55社会主义的改革社会主义的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和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也是解放生产力。力。”邓小平邓小平56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作用之一:对生产方式产作用之一: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生了深刻影响 纺织工具的变革57作用之二:
34、对生活方式产作用之二: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生了巨大影响 交通工具的发展58作用之三:促进了思维方作用之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式的变革 59(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电子垃圾干裂的土壤水源污染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第三节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两
35、种历史现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一)两种历史现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被称为英雄史观。被称为英雄史观。60 与唯心史观相反,唯物史观主张,与唯心史观相反,唯物史观主张,“全部历史本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活动”。人是现实的社会
36、中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人是现实的社会中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历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史发展中的作用。61 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所谓实的人,所谓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种现的。这种现的人,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
37、关系中的、具人,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有能动性的人。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62(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如下原则: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如下原则: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造者问题 其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
38、和说其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63(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 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64质的规定性: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质的规
39、定性: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量的规定性:指多数人量的规定性:指多数人(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65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的第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财富的源泉。66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第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67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三,人民群众的第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变革的决定力量。68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不能随心所欲
40、地创造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历史条件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历史条件(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条件)的制约,其(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条件)的制约,其中经济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中经济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定性的影响。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阶级政党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41、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到群众中去的路线。69(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每每个个人人尽尽管管在在历历史史上上发发挥挥作作用用的的性性质质和和程程度度各各有有不不同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
42、印记。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者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者,对历史事件有深刻影响对历史事件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甚至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从而导致历史发展发生这从而导致历史发展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倡导者、发起人、组织者和领导者。倡导者、发起人、组织者和领导者。7071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政政治治家家思思想想家家科科学学家家艺艺术术家家72杰出人物的作用杰出人物的作用
43、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家,由于他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家,由于他们在知识、才能、品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们在知识、才能、品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往往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比较深刻地往往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集中群众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集中群众智慧,提出新的理论,并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为智慧,提出新的理论,并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为实现特定的历史任务而斗争,因而对历史的发展实现特定的历史任务而斗争,因而对历史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他们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策划者,是历史任务的发起他们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
44、策划者,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者和组织者73时代造就英雄时代造就英雄时势召唤英雄时势召唤英雄74时代造就英雄时代造就英雄时势锻炼英雄时势锻炼英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75时代造就英雄时代造就英雄时势筛选英雄时势筛选英雄76普通个人的作用普通个人的作用 第一,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第一,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77普通个人的作用普通个人的作用 第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第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展而来的。毕升毕升 瓦特瓦特78普通个人的作用普通个人的作用 第三,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有第三,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有
45、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超常性影响”。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的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的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 史作用史作用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46、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生影响,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性现象,只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个别原因。性现象,只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个别原因。79 (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
47、进行具体的、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全面的考察。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与坚持阶级分析的方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与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是一致的。法是一致的。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80复复 习习 思思 考考 题题 1 1、马克思认为:、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
48、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第第4747卷,人民出版社卷,人民出版社19791979年版,年版,第第427427页页)这段话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49、2 2、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觉性会有什么帮助?81复复 习习 思思 考考 题题3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哪些变化?分配、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哪些变化?分配机制有哪些改变?。机制有哪些改变?。4 4、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
50、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5 5、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国面临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境污染较严重。我国面临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结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