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6.04KB ,
资源ID:151957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XX镇“救急难”互助社管理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XX镇“救急难”互助社管理实施方案.docx

1、XX镇“救急难”互助社管理实施方案(试行)为突出专项救助的“救急难”功能,解决群众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落实“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各村(社区)实施救急难”工作情况,为主动、精准、灵活、高效地开展“救急难”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试行)。一、互助社人员组成村居互助社设理事会,负责日常工作。主要由本村(社区)居民志愿组成,可以由村(社区)村民委员会主任担任社长(理事长),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担任理事会秘书长,充分吸纳本村(社区)内外的公益人士(不少于3人的单数)为理事会成员,服从XX镇“救急难”互助社联合会管理。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应救尽救,确保

2、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及时救助;(二)坚持适度救助,着眼解决基本生活困难、摆脱临时困境,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三)坚持公开公正,做到政策公开、过程透明、结果公正;(四)坚持制度衔接,加强各项保障措施与救助制度的衔接配合;(五)坚持资源统筹,促进政府救助、社会帮扶、家庭自救有机结合。三、资金管理(一)“救急难”互助社成立后开展救助所需经费,主要依靠社会捐赠予以保障。当救助资金不足时需适时开展群众捐赠,村集体可以设立专项补助资金予以支持。(二)加大筹资宣传力度,争取村居民以及有关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公益人士等社会力量的持续资金支持。(三)互助社明确一名专兼职报帐员,负责捐赠资金收缴、救助资金发

3、放,委托镇农经站核算中心一名专职会计负责帐务代管。(四)采取备案登记设立的互助社,资金采取专账核算方式进行管理,在各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账户里设子科目;采取成立登记方式设立的互助社,资金采取专户专账核算。村级“救急难”互助社按照不少于3万元标准筹集注册资金,通过三个渠道进行筹集,具体高新区财政一次性补助1万元,村集体不少于1万元,社会捐款筹集资金不少于1万元。专款专用,结余资金滚存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四、救助对象和程序(一)救助对象凡具有本村户籍,或者有具有本村户籍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由于以下原因生活陷入困境的,均可申请“救急难”救助。1、因患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等重大疾病,需住院治疗出

4、现临时困难的;或经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报销及其他专项救助后,自负医疗费用仍然较重,家庭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2、因遭遇车祸、溺水、火灾、洪灾等突发意外事件,在扣除各种赔偿、保险、救助等资金后,个人实际负担仍然较重,家庭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3、其他突发原因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因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需要开展紧急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二)救助程序按照个人申请(或主动发现)、审核确认、公示发放的程序给予救助。1、个人申请。申请人应按规定向村救急难互助社提交以下材料:XX镇“救急难”救助申请审核确认表;申请人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低保、特困、监测对象等相关佐

5、证材料;导致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相关佐证材料。2、审核确认。村救急难互助社受理申请后组织开展入户调查,调查核实困难情况后,村救急难互助社对经核查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按程序及时审核确认。3、公示发放。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村救急难互助社在救助对象或有具有本村户籍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户籍地村公开栏公示(1天),接受社会监督。救助对象情况紧急时可简化程序,采取先行救助的方式,为困难对象提供及时救助。符合先行救助条件的,应当在紧急情况解除之后,按规定补齐审核审批手续。救助对象及其附属材料实行一人一档,专人保管。五、救助方式和标准“救急难”救助工作,遵循分类分档、自下而上、逐级救助的原则,以现金救助为主,实物救助和转介服务为辅。救助标准按照意外事件对申请对象基本生活的影响程度以及申请对象家庭困难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急难情况,由村救急难互助社确认发放,救助金额500-1000元;特殊困难的,经理事会研究可提高救助标准。村救助后家庭仍有困难的,上报镇救助中心评估后给予救助。对基本生活陷入极度困难、救助金额已达上限仍不能缓解的特殊个案,互助社积极联系有关社会力量,为困难群众实施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措施。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