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5KB ,
资源ID:159937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老人去世第一年烧新香的流程.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老人去世第一年烧新香的流程.docx

1、老人去世第一年烧新香的流程烧新香,又叫烧清香,就是邻里或亲朋家人若上一年有人去世,大年初一(或初二、初三)首先要去给死者拜年即到墓前为死者烧纸、鸣炮、磕头,然后再到死者家中给其家人拜年,主人要设宴款待。亦有在家设灵祭拜,就无需去墓前。烧新香要早,拜年次之,取亡人为大之意。而逝者家里,对联是用白纸,表示家里新去世了人,第二年贴黄纸对联,第三年贴绿纸对联。三年后才能贴红纸对联,即表示三年守孝期满。烧新香习俗起源古扬州吴越之域,具体年代无从考证。其习俗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如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等依旧凄续。俗说:凡祭祀先祖,所以求福。人们借助烧新香这个流传千百年历史的古老习俗,通过慎始敬终”的形式

2、来表达我们对逝去者的缅怀与怀念,提醒我们:珍惜生活,珍爱生命三个多月前,母亲撒手人寰。这是母亲走后的第一个春节,按照当地风俗,要给逝去的亲人烧新香。在诸多祭奠先人的旧俗中,烧新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甚至比满七还要隆重。初一早上开始,亲戚朋友和乡邻从不同的地方赶来,携带鞭炮和香烛,为母亲烧新香。放罢鞭炮,亲友和乡邻叩首跪拜,家中的长子也相对跪地还礼。香案前,烛光摇曳,香火旺盛,墙上,母亲的黑白遗像还是那么慈祥,宛若生前的模样。已经物是人非了。曾经生活过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老屋,几乎空空如也,父母生前用过的物什,还残存一些,墙壁冷冰冰地立在那里,两口大木箱搁在板凳上,落满了灰尘,父母没有穿完的许多

3、新衣服,早就分赠给农村的亲戚。走在每一个房间内,呼吸中还有着母亲的味道,真的希望在哪一个房间能够再看到母亲的影子。然而,这一切都不再可能,唯一能够看到的,只有那张黑白遗像。从老屋走出来,再回到老屋,当年鲜活的双亲,却成为永远的追忆,一幕幕叠映,在脑海里生动着。客人吃罢午饭,兀自散去,我们也要告别老屋,告别墙上的母亲,告别一段刻骨铭心的过往,就像一场悲情而精彩的演出,到了谢幕的时候,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母亲走的那天,门前的枫叶正火红着,如今,只剩下满树的枫球,不时坠落,打在身上。那棵活了几十年的歪脖子枣树,光秃秃地站在一边。再过一段时间,落过叶的树还将枝繁叶茂,春天仍将回到老屋,但再也找不回母亲

4、的影子了。母亲走后的那些日子,我常常会在梦里见到这么一个场景:走进村口,看见母亲远远地站在门前的大枫树下,眼巴巴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每一次告别,母亲也会站在大枫树下,眼巴巴地目送着儿子的远去。而父亲,则总是坐在门前的小木椅上,抽着烟,目光却追随着我。那是一种让人想大哭一场的温情。那个场景无数次上演,没有一点新意,却每次都能深深地打动我温软的心灵。母亲给了我生命,而我却只能回报以余生简单的奉养,以及离去后一柱细细的香火,缥缈,虚无。老屋及老屋的历史,都留在那里,我什么都带不走。关上厚重的木门,挂上冰冷的铁锁,父母以遗像的形式,在漆黑的老屋里相依为命,了无生机,伴随他们的,只有蛛网和屋外的风雨声、鸟鸣声。而我们,在遥远的地方生活着,呼吸着空气和阳光,感受着人间的冷暖。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