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38.39KB ,
资源ID:162219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汽研发中心构架设置与职能及人才构成分析深度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汽研发中心构架设置与职能及人才构成分析深度分析.docx

1、上汽研发中心构架设置与职能及人才构成分析深度分析关键词:汽车行业汽车一、架构设置重组南汽之后,上汽自主品牌正全速扩充自身研发能力。目前,上汽集团已拥有了位于上海、南京、韩国和英国四大研发中心,“大研发体系”雏形显现。同时,荣威和MG名爵在技术研发的统一平台已经搭建,未来两大自主品牌的新车型将在上汽统一规划下不断推出新品。上汽技术中心是上汽研发体系的核心,它是一个全方位、全面的研发机构,既有汽车造型的开发,又有底盘的开发;既有平台开发,也有集成开发。可以说,这是一个集整车集成和子系统设计开发为一体的研发主体。上汽上海研发中心、南京技术中心、上汽英国研发中心、韩国双龙研发中心、泛亚合资企业的研发中

2、心、配套零部件研发中心和大学产学研相辅相成,恰是一个“卫星状”的布局。为了自主品牌车型开发需要,上汽研发中心不断提升规模。在上海,随着2007年底上汽技术中心一期工程新址落成,1000余名研发人员集中办公,一期工程新址投资超过7亿元,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具备整车开发和动力总成开发能力;同时,在英国的海外技术中心的工程师达到300多位,多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外籍开发人员;韩国双龙的研发中心有800多名工程人员;而刚刚整合的南汽名爵开发人员有200多人。四个研发中心的科研人员总数达到2000多人。图表1、上汽研发中心构构设置(资料来源:上汽集团)注:泛亚技术中心为合资企业附属上海研发基地总部目前,四

3、大研发基地的管理实现一体化,分工有所侧重,以上海为中心。上海中心负责新车型的研发工作,南京中心负责现有车型的研发工作。英国中心将主要负责上汽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改造尤其是欧洲化的改造工作。韩国双龙研究中心则更多承担SUV方面的研发工作。在最尖端的发动机研发方面,目前上汽研发中心已经在开发1.3L至1.8L、2.0L至2.5L、3.0L至3.6LV6多款发动机。二、职能1、上海研发中心职能上海汽车技术中心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分支机构,是国家五部委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迁建安亭的上海汽车研究中心总部具备整车开发能力和动力总成开发能力。其中整车开发包括设计、内饰、外饰、车身、电子电器、空调

4、底盘和整车集成。动力总成则主要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作为上海汽车自主品牌车型的主要研发基地,该中心目前承担荣威750,内部代号为IP21等产品在内的30款自主品牌的车型,5大项目平台,和多款全新高性能发动机,部分变速箱的开发工作。现已建成国内较为完善的研发管理流程体系与平台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工程支持体系、财务体系、人力资源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等。上海汽车技术中心现有员工近千人,预计到2010年上海本部2000人,2012年上海本部3000人。技术中心围绕“自主创新”和“国际化运作”两个主题聚集来自中、英、意、韩等多国的技术研究人才,建立一支富于创新精神并善于合作的国际化优秀工程师团队。上海汽

5、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中心(安亭)第一期工程落成,表明上汽集团研发能力已经从核心零部件研发扩展到整车开发及测试的体系研发能力。图表2、上海汽车研发中心职能构成部门构成职能业务整车开发设计、内饰、外饰、车身、电子电器、空调、底盘和整车集成。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当前任务承担荣威750,内部代号为IP21等产品在内的30款自主品牌的车型,5大项目平台,和多款全新高性能发动机,部分变速箱的开发工作体系构成工程支持体系、财务体系、人力资源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资料来源:上汽集团)注:上海研发中心指新建基地不含泛亚技术中心2、南京研发中心职能(即上汽集团商用车技术中心收购的南汽研究院)南京汽车集团

6、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简称南汽研究院)前身为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1997年被江苏省政府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6年6月1日南汽研究院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了她是集团公司自主创新体系、自主品牌研发的核心平台;是集团公司负责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基础技术的研究机构,是集团公司技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构成南汽研究院设两个管理部门:综合事务部和科技事务部;五个业务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动力总成研发中心、汽车电子工程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品工程中心;并设有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一体化工作站、江苏大学南汽研究生创新基地。现有人员近400人,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40余名,近百名高级专家

7、图表3、南京研发中心架构(资料来源:上汽集团)南汽研究院现有近2亿元固定资产,拥有从日本、德国、奥地利等国家引进的国内一流的发动机性能及排放检测设备,包括在建的国内一流的整车排放室、产品造型设计室以及从英国罗孚公司购置的大量研发设备等。产品研发中心以名爵(MG)下一代4个整车平台研发为重点;以概念设计、造型设计及车身3D设计为基础;全面掌握整车开发的系统集成技术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技术;在车身结构分析、汽车主被动安全性以及整车NVH等CAE仿真技术方面开展深度研究。现有市场经营部及体系建设部、造型开发部、产品企划部、车身开发部、车型开发部、工程分析部,共七个部门。已具备从汽车造型创意、造型设计

8、模型制作、A面设计、车身及底盘设计、工程分析(CAE)能力。造型设计团队由有多年国际整车公司造型设计工作背景的外籍高端人才带领,该团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具备商用车、轿车全系列的造型设计、模型制作及A面设计能力;CAE团队拥有一流的CAE分析软硬件设施,由具多年汽车行业工程分析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已成功进行了多款车车身强度、刚度及模态等,为整车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整车设计团队具备多年的车身设计经验,从白车身设计到内外饰设计以及仪表板等,其设计能力已达一流水平,成功开发过多款轻、中、重型卡车、轿车、商务车。主要业务:包括整车产品(包括轿车和商用车)及其分系统的造型创意、造型设计、整车结构设计以

9、及工程分析(CAE)等。动力总成研发中心动力总成研发中心是集产品开发、试验研究、质量检测于一体的科研机构,拥有150KW交流电力测功机、电涡流测功机、定容和直采发动机排放分析系统、底盘测功机和汽、柴油车排放测试系统等众多先进检测设备,可承担220KW以下发动机性能和排放检测、440KW以下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检测。是国家环保总局认定的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检测机构,是中国汽车产品认证中心授权的发动机质量检验单位。主要业务1)检测项目汽车及发动机排放检测车用汽油机、柴油机及新型代用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检测2)技术开发及服务汽油机、柴油机及新型代用燃料发动机的开发、技术咨询发动机排放研究、

10、技术咨询汽车电子工程中心汽车电子工程中心(南京天擎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南京汽车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专业从事汽车电子系统的产品设计、开发、制造、服务,产品系列有CAN总线车身控制系统,数字仪表、导航仪、车辆调度控制系统等,公司拥有多项汽车电子专利。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拥有天线与微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电子303计量站,EMC实验室,综合环境试验中心,微电子中心,柔性加工中心等优势资源,是国内电子行业优势企业,股东方南汽集团拥有国家级汽车检测中心,名爵轿车、跃进卡车,依维柯客车、菲亚特轿车、专用车等整车平台,为公司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

11、源和平台资源。主要业务为三大块:1、总线控制系统:主要是对主机厂的新车型的研发或传统系统的改进,与主机厂的研发同步。2、综合导航系统:主机厂的前装市场。PDA导航仪主要是后装市场。3、车辆管理调度管理系统和终端:主要是物流和车辆多需要综合管理的单位。产品检测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国家试验室)是以汽车产品试验和研究为重点,集汽车整车、零部件、工程材料于一体的科研检测机构,专业门类齐全。产品检测中心拥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先进的检测装备。共有测试工程师和测试人员120人,是国家实验室合格评定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本中心下设市场经营部、整车研究所、零部件研究所、金属材料研究所、非金属材料研究

12、所五个部门,拥有设备700余台套,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实验室严格按照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试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进行运行管理,开展各类检测业务。主要业务可按照GB/T、QC/T及客户要求完成汽车整车性能、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等试验以及密封、制动、排放、空调、除霜除雾等专项检测可按照GB/T、QC/T及客户要求完成传动、制动、转向、悬挂、车身及附件、汽车电器等零部件的检试验、产品认可、新品研发可按照GB/T、QC/T及客户要求完成金属材料产品工程中心以工程样车试制、非标设备的研发为重点。可承接汽车制造工艺装备、汽车综合测试系统及各类铸造模具、焊装夹具的设计制造;承担工业环保工程及相

13、关处理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施工;是机电产品、汽车装备的试制基地。产品工程中心下设综合办公室、技术开发部、非标设计部、产品试制部四个部门。拥有先进的系列三维设计及分析软件、五轴加工中心、快速成型机、真空注塑机、电脉冲加工中心、多种型号数控加工中心及数控车削加工中心等高精度加工设备及三坐标测量设备,并具有完整的多型号常规加工设备,是机电产品、汽车装备的试制基地。主要业务产品工程中心主要从事工程样车试制及非标装备的开发工作,并长期致力于汽车制造工艺与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工厂设计、工艺规划、技术改造及非标装备的设计能力;可承接汽车制造工艺装备、检试验专用设备及各类铸造模具、焊装夹具及检具的设计制造;承

14、担工业环保工程及相关处理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施工任务;承接各类机械零件加工和制造,具有快速试制和快速模具的能力。在行业中有较大的影响。产学研一体化项目CVT项目针对本公司的轿车产品,进行无级变速器(CVT)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包括无级自动变速与汽车匹配规律、电控模块集成化设计及工程化软件开发、CVT样机集成、CVT样机的台架性能试验、整车匹配、性能、适应性试验等工作,获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VT关键技术及专利,并准备产业化。混合动力项目为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挑战,经过对各种新燃料、新能源和新动力的探索,混合动力汽车成为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选择之一。开展混合动力方面的研究和开

15、发,既有前瞻性,又有迫切性,必将极大地影响未来几年汽车市场的走向。工作站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目前其中的两位研究生来自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工作站正开展MG3系列混合动力轿车的方案设计、计算机建模仿真分析等工作。3、英国研发中心职能英国技术中心是上海汽车提升研发实力的重要举措,其继承于MG罗孚的世界顶级研发能量,将在上海汽车的创新重塑中再现辉煌。目前,英国技术中心共有工程师200名,其中150名是欧洲籍的工程师,另外50名是国内的工程师。在150名的欧洲籍工程师中,有80是原MG罗孚的开发人员,另外20来自于国际一流的零配件供应商。有20年汽车设计工作经验、曾首席领衔Mini、Rover75、Lot

16、usEliseS2、LotusM250等名车设计的林德瑞(DavidLindley)先生对其领导的这个团队非常自豪:“我们的团队平均行业经验在20年以上,这是一个非常有实力与经验的团队。比如原罗孚的工程师们,大多数都经历过与本田的合作,在那里增强了对生产中质量稳定性控制的理解;通过与宝马的合作,在设计工艺、技术方法等方面融汇了更多先进的思想;再加上罗孚自身近百年的历史积累,尤其是在汽车动力性与操控性方面的固有优势,可以说这些工程师都是欧洲第一流的。”英国技术中心与上海汽车工程院中国本部在产品开发上有着紧密的合作以及合理的分工。荣威750的诞生即凝聚着英国技术中心的创新智慧(当时是RICARDO

17、2010),其工程队伍到上海和上海汽车工程院的团队一起开发荣威750和系列的发动机,加速了荣威750和系列发动机的建设和二次开发。英国技术中心还协助上海汽车进行后续新产品(汽车和动力总成)的概念开发,协同上海汽车的中国团队和韩国团队一起对后续产品进行创新开发。几乎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上海汽车所有新产品的战略规划和开发工作。有已经发布的荣威750系列车型的发动机,还有没有发布的后续的系列产品的开发工作。同时,英国技术中心还是国际汽车技术的窗口,是上海汽车与国际技术接轨的桥梁,同时也是人才培训的基地,每年为上海汽车培训员工50多人次。传承经典的精髓,切实演绎“世界为我所用”的志愿,英国技术中心在过去的

18、两年中为上海汽车的发展,特别是新产品的开发和开发能力的培养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未来上海汽车全球自主研发体系中将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研发理念以全新起点打造世界级开发实力的上海汽车,在“中国主导、全球联动”的版图中,正形成以上海汽车技术中心为“中枢”,下辖技术中心中国本部、英国技术中心以及韩国双龙研发中心的整体工程开发体系。英国技术中心作为上海汽车技术中心的一员,全力融入上海汽车研发体系,在亲如一家的合作氛围中,以成熟的运作体系及强大的研发实力,为整个研发体系提供强劲支持,“ONEFAMILY”理念正是这种支持的精神诠释。图表4、ONEFAMILY示意图(资料来源:上汽集团)ONE组织机构定义

19、一个单一的、强大的、有全球能力的组织机构,目前每个部门都有一位总监和一位副总监,中国和英国有相似的组织机构。ONE技术团队建立一个单一的技术团队,根据各地人才资源、地域优势、职责分工的差异进行偕同合作,最大程度激发化学反应,实现最优配置资源。ONE工作方式建立一个中国和英国都适合的工作方式,发挥全球协同研发体系的内部协同效应,在强大的PDM(ProductData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保障下,实现中英两地研发机构的实时互动。ONE决策流程建立一个单一的、有效的决策流程,技术中心中国本部主导产品开发、市场定位、生产计划、投资预算以及工程开发主时间表;英国技术中心在研发方面占较大

20、比重。ONE交付模式建立一个单一的工程交付模式,中英总监对规划达成一致意见后,区域本地总监将承担交付责任,负责管理当地技术工作的落实。研发能力体现W2概念车上海汽车隆重推介中国首款自主研发且将量产的概念车W2,此款概念车众多未来科技的应用,以及先驱设计感的体现,成为车展最受瞩目的明星,也是本届车展最接近消费者的一款概念车。荣威概念车W2正是上海汽车全球自主研发体系高效运作的集中体现,W2是中、英、韩三方技术精英共同设计的结晶,也是上海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本部与英国技术中心联动的成果。无论在外形还是内饰方面,其全新且国际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无疑将对该级别车型产生深远影响。W2概念车基于全新平台开发而成

21、为一款三厢中级轿车,是上海汽车完全依靠自有力量,由驻英国雷明顿上海汽车英国技术中心(英国)及驻上海的上海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本部组织研发而成,充分代表了上海汽车可持续的研发能力以及致力于未来发展的高科技技术实力。在该平台上将诞生一款全新量产的中级轿车,于2007年年底前投产,是上海汽车自主的5款车型平台中的一款。这款针对下一代中级轿车而设计的全新概念车型所展现出的设计理念,代表了上海汽车荣威对未来中级轿车内涵的创新理解。W2作为一款体现未来中级轿车新标准的全新概念车,设计十分前卫。从外观设计来看,带有明显的欧洲特别是英国轿车的设计理念。反光镜的设计灵感来自高尔夫3号Spoon杆头。高腰线、窄玻璃

22、给人动感十足,舷窗线采用上扬式处理手法,车身侧面显得非常动感,同时也非常沉稳扎实。据上海汽车相关人士透露,该车型的量产车整车撞击性能将按照欧洲NCAP五星级碰撞要求进行设计。前脸设计采用了“鸥翼”造型,饱满且富有张力,引擎盖设计较高,据内部人士称,也是为了满足欧洲最新的行人碰撞安全要求。W2最眩的设计体现在其大胆创新、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内饰。3D全覆盖的全透明IP仪表板上,中控面板采用iphone的LED触摸屏互动方式,镁合金构造的高强度模具使得中控台和后椅充满质感,并大大减轻了内饰重量。据悉,在即将量产的车型将着重体现动感、科技,并将应用无钥匙点火系统、分区恒温自动空调、GPS卫星导航、手自一

23、体变速器、六位一体的主动安全系统、多气囊等该级别轿车最先进的科技配备。W2独具英国品味的设计手法和设计方案,使得W2不仅具有沉稳扎实的欧洲车风格,同时也很好的结合了中国用户的消费特征和审美取向,整体富于动感而不乏柔和,是中国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造型方向。同时,设计规范也兼顾了中国的法规和标准和海外市场的标准和法规,特别是欧洲的法规,如碰撞方面的技术要求。W2的设计目标是EUROCAP5星和C-NCAP5星,排放的设计要求设定是欧4,同时兼顾升级成欧5的技术储备。不难看出荣威W2带着浓重的“混血”特征,这正是上海汽技术中心携手英国技术中心,整合资源全球研发资源,通力协作的见证,标志着上海汽车建立世界

24、顶级研发实力的成功实践。全球联动的“赛日模式”在位于英国雷明顿的上汽英国技术中心,记者注意到,办公室墙壁上一般悬有三面挂钟,分别显示着中国、韩国和英国当地时间。“在PDM(ProductData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保障下,上汽中英韩三地的研发机构会不停地进行实时互动,每一方的进展或碰到的问题,另外一方均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这意味着在上汽自主品牌的全球研发系统中,始终有三个时间在不停更替,即北京、伦敦与首尔时间。”上汽英国技术中心黄文华告诉记者:“通常,上海、首尔那边都下班了,英国这里正好上班;英国这边下班了,首尔、上海则先后开始上班。这样算起来,我们的研发系统一天要运转1

25、7个小时,就好比在跟太阳赛跑我们称之为赛日模式。”据曾为英国MGROVER集团、莲花(LOTUS)集团供职超过20年、现任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的林德瑞(DavidLindley)介绍,该中心的前身就是一度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焦点的“里卡多(Ricardo)2010”。上汽股份正式成立上海汽车英国控股公司和上海汽车英国工程公司,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收购了里卡多2010,并正式更名为上海汽车英国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而此前,成立于2005年5月的里卡多2010,是上汽集团在英国开设的海外研发中心,即“上海汽车海外(欧洲)研发中心”,隶属于上汽工程院,由上汽委托世界著名汽车技术咨询公司里卡多公司对其进行管

26、理。不过,同一款车,来自不同设计风格最终又销往不同的市场,此中必定需要很多平衡之处。就此,林德瑞对记者透露,上汽英国技术中心研发团队成员虽然大多来自欧美其他汽车制造商,但都已习惯于不断创新和变化;受成本控制影响,三地联动开发,将以中国方面为主导,在配置、造型以及安全性法规认证方面,预留出今后面向海外其他市场的修改和提升余地。4、韩国双龙研发中心职能2005年1月,中国上汽集团股份宣布,公司已经正式入主双龙汽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向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支付5,900亿韩元,完成交割手续,获得双龙汽车48.92%的股份,合计59,094,188股,正式成为韩国双龙汽车的第一大股东。双龙汽

27、车研发中心为研发出更加安全、更加娱乐、更加环保的车辆在规划、设计、开始、测试的所有环节都一直秉承“Best&OnlyOne”。目前双龙汽车研发中心正在全心致力于IECS(IntelligentElectronicControlSuspension),ESP(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等已经应用到新主席、新雷斯特、路帝等车辆上的尖端系统及考虑到未来汽车发展的新燃料开发,混合动力车开发,尖端发动机及控制装置,信息通讯等新技术的研发。目前,韩国双龙的研发中心有800多名工程人员,主要负责上汽SUV、混合动力车的开发,此外还承担双龙汽车原有车型的提升研究。图表5、韩国双龙研

28、发中心职能设置部门构成职能业务原有车型研发雷斯特II Rexton II享御Kyron路帝Rodius爱腾Actyon主席ChairmanSTAVIC提升研发新车研发混合动力成、新燃料汽车当前任务上汽SUV产品、混合动力车(资料来源:上汽集团)5、泛亚技术中心职能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亚)是通用汽车公司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汽)合资组建的汽车工程设计企业,双方各占50%的股份,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公司于1997年6月12日正式成立。公司位于上海,以发展和推动中国汽车技术与设计能力为己任。1999年6月,DNV授予泛亚ISO9001证书。作为本地区一家完全独立于其母公

29、司的企业实体,泛亚不仅为通用汽车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服务,也为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其他汽车企业提供一流的汽车工程服务。与其他独立运作的企业一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对客户授权的所有业务均严格保密。泛亚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汽车设计、工程和测试服务,如五轴模型制作,三维制模,技术规范发布,碰撞模拟分析,模拟路面测试,以及发动机测试等。泛亚汽车的产品开发流程高度电子化,除采用业内先进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造型(CAS)、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外,最新的iMAN系统,使得泛亚能与通用汽车全球公司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同步开发。泛亚的排放中心是由中国环保总局指定的11家排放测试中心

30、之一,也是其中唯一地处南方的排放测试中心,还是中国第一家能进行全套轻型汽油车欧三排放试验的试验室。泛亚位于浦东金桥王港,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各项工程、设计设施一应俱全,如样车试制车间,排放试验室,模仿各种颠簸路面的短途试验道路和虚拟现实中心等等。多套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设施陆续建成,包括新动力总成试验室、底盘运动与动力学参数测量试验室、噪声振动试验室等等。此外,结构试验室、子系统安全试验室、电气试验室、材料试验室等一系列先进的研发设施也正在建设中,由此,泛亚的工程与设计能力将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客户车辆开发的需要。在新厂址上,泛亚安装了先进的欧三排放测试

31、设备,并建造了模仿各种颠簸路面的短途试车道。设计部宽敞明亮的油泥模型大厅里,可以同时切削3台油泥模型。此外,虚拟现实工作室、样车试制车间、底盘运动及动力学参数测量设备以及噪声振动试验室等先进的工程设计设施已在建设中,泛亚的工程与设计能力将得到持续提升。同时,为了快速提高工程开发能力,造就一支更为强大的产品工程团队,使泛亚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具市场竞争力,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和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在双方均保持独立法人经营体制的前提下,就支持系统如行政服务等部门进行重组和调整,形成了一个共享的支持业务体系。泛亚将为员工提供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的学习环境,并对员工取得的成果予以奖励,激励他们不断地学习

32、和创新。截止2004年9月,泛亚共拥有816余名正式员工,800名为工程师、设计师及技师。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人员培养方式,泛亚的研发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大部分中方技术人员曾在通用汽车公司澳大利亚、德国和美国的设计、工程中心接受过专业培训;而来自海外的长期/短期工程专家为泛亚带来的不仅有全新的设计理念、技术,还有系统化的运作方式。通用汽车的先进技术和专业管理能力与上汽对中国国内市场的经验,在泛亚的到充分融合。泛亚秉承以自我能力提高为前提,以市场机制,市场竞争为背景,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产品为目标的发展理念,定将在中国的汽车工业带来新的突破。图表6、上汽泛亚研发中心职能构成部门构成职能业务主要业务

33、汽车设计、工程开发和试验认证:如五轴模型制作,三维制模,技术规范发布,碰撞模拟分析,模拟路面测试,以及发动机测试等。新车研发上汽、通用现行车型:别克等当前任务上汽通用汽车车各类车型测试、验证、工程设计体系构成样车试制车间,排放试验室,短途试验道路,虚拟现实中心,新动力总成试验室、底盘运动与动力学参数测量试验室、噪声振动试验室,结构试验室、子系统安全试验室、电气试验室、材料试验室等(资料来源:上汽集团)三、经费投入2005年以来,上汽集团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大,不包括建设与收购类费用仅研发经费投入每年达到将近10亿元。到2007年底随着各研发中心建设收购完成,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到近20亿元。前期建

34、设改造、收购等投资则超过80亿元。图表7、20052007年上汽研发中心研发经费投入年份上海研发中心南京研发中心英国研发中心韩国双龙泛亚200520061.51.220071.0323.52008E52.543.55备注表示上汽尚未进入或者建设中(资料来源:上汽集团)注:上海研发中心指新建基地不含泛亚技术中心由上表可以看到上汽研发中心的人才构成情况。显然人才队伍规模庞大、配置合理是其主要特点。图表9、2007年上汽研发中心工程师比例机构工程师人数比例上海11011.0%南京379.3%英国20016.7%韩国双龙12012.0%泛亚10512.9%(资料来源:上汽集团)图表10、2007年上汽研发中心工程师比例(资料来源:上汽集团)由上图可以看到上气研发中心中,英国、泛亚工程师比例最高,其次为韩国双龙。南京、上海本部稍低。从团队规模看目前除南京研发中心外其余基本均在千人规模,上海本部成长较快预计2010年可达2000人。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