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预防新冠肺炎的正确消毒与防护学校预防新冠肺炎的正确消毒与防护 学校复课在即!如何做好开学后的日常防范与消日常防范与消毒工作毒工作是每一位教职工与学生都应该了解并掌握的内容。1.首先要做好个人防护 在校期间教职工和学生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最好是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应保持1米以上。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以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为例:(1)佩戴口罩时,深色面(正面)朝外,浅色面(反面)朝内,金属鼻夹朝上,佩戴前洗手。(2)将口罩折面完全展开,紧贴面部,依次覆盖鼻、口、下颌。若为系带式,口罩上方系带于头顶中部,下方系带于颈后。(3)将双手指尖沿鼻梁金属条
2、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4)调整口罩,使周边充分贴合面部。怎样正确脱摘口罩?怎样正确脱摘口罩?1.不要用手接触口罩外表面(污染面)及口罩内表面。2.若为系带式和医用防护口罩(上下位置头带),则先解开下系带(摘下下头带),再解开上系带(摘下上头带)。动作轻柔防止产生气溶胶,手部碰触脑、颈后方系带摘下,摘下同时闭眼。3.摘掉口罩后立即进行手卫生。戴口罩的注意事项戴口罩的注意事项1.一次性医用口罩使用建议不超过4小时,遇污染、潮湿时随时更换。若将口罩带入污染区,出污染区后应摘除后更换。2.若口罩使用时间不长且未被污染,可以悬挂晾干存放,下次继续使用。若遇污染或前往区域人员密集、
3、时间较长,则需更换。3.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后应放入专用的垃圾桶内,疑似人员使用后的口罩需用消毒液喷洒消毒后用塑料袋密封,再放入专用垃圾桶内。病例和医务人员等佩戴的口罩应作为医疗废物按照相关流程规范处理。面对疫情,很多人知道戴口罩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却忽视了手卫生 口罩很重要口罩很重要 手卫生手卫生更重要!更重要!我们为什么要勤洗手?我们为什么要勤洗手?因为我们的手经常暴露在外,活动范围广,是最有可能接触病毒的部位,也是接触自身口、鼻、眼最多的部位。所以勤洗手才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佩戴口罩前、摘口罩后 咳嗽或打喷嚏后 饭前便后 准备食物
4、前 从公共场所返回或接触公共物品后 接触过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后 手部有明显的污染时 怎样洗手才是正确的?怎样洗手才是正确的?使用流动水及皂液/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清洗双手,揉搓至少20秒(采用快乐洗手法,可唱2遍生日快乐歌),然后用纸巾擦干或自然晾干。咳嗽和打喷嚏时应注意什么?咳嗽和打喷嚏时应注意什么?1.咳嗽和打喷嚏时,应背对人,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尽量避免用双手遮掩口鼻、触及颜面部。2.咳嗽或打喷嚏后立即清洗双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对手进行消毒,揉搓至少20秒。若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或脏污应先洗手或用湿巾清洁双手后,再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清洁双手。3.日常说话放低分贝,避免唾液喷
5、溅到周围环境和人员。2.做好预防性消毒措施(一)室内空气 1.加强通风换气:(一)每班教室、宿舍对应楼道设立专职通风员,由班主任负责指导、监督。(二)学生进入教室后立即开窗通风,离开宿舍前将窗户打开进行通风。(三)每天上、下午大课间通风对流半小时。其余课间时间提倡适度通风,提倡师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四)根据天气情况,室外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上,全天通风;低于20摄氏度,每天通风至少2小时。大风、沙尘、阴雨、雾霾天气可以不通风。(五)通风员每天如实记录通风情况,每周上交年级组通风登记表,年级组收齐各班通风记录后上交校医务室。(六)若自然通风不良且无辅助机械通风的条件下,可采用紫外线灯
6、照射。需注意紫外线灯应由专人管理,严格按照使用规范进行操作,消毒时应在无人情况下进行,每次作用30分钟1小时。(二)地面、墙壁和物体表面 1.对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楼梯间等人员密集的区域可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楼道扶手、桌椅台面、各种门窗把手、开关、地面等;以均匀喷湿不流为宜。作用30分钟1小时,视情况再次使用清水擦拭。地面、墙壁未被污染则不必进行消毒处理。(二)地面、墙壁和物体表面 2.各年级、处室、班级应安排消毒人员,每日放学后,对办公室、教室进行清扫,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3.每间宿舍可选择12名值班员于每日晨上
7、课前负责宿舍内公共区域清洁和消毒,消毒桌椅台面、宿舍门把手、柜子把手、电灯开关、床栏杆等手经常触摸的部位,及时清理宿舍内产生的垃圾。(三)分泌物、呕吐物 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液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小心清除干净。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也可使用一次性呕吐腹泻物应急处置包处理。清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教室发生学生呕吐事件处置流程教室出现学生呕吐在班老师通知班主任并马上转移其余学生到备用教室班主任立即通知保洁人员对呕吐物及教室进行
8、消毒处理马上开窗通风班主任年级组长疫情报告人 班主任通知校医并将呕吐学生送至校隔离室并通知其家长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对该生及其他同学进行排查工作嘱家长带学生及时就医,班主任密切关注就诊结果对疑似或确诊结果要立即上报相关部门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排查及消毒工作建议:建议:复课开学后,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每人自备12个厚实、不渗漏的塑料袋放在教室书桌内或宿舍内,一旦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状,尽可能的吐在自备垃圾袋内,再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处置。这样可以减少因呕吐物扩散而产生大量的气溶胶,最大限度降低班级师生被感染的风险。(四)个人用品及餐饮具 水杯、饭盒等个人物品应个人专用,保持清洁干燥,每周可煮沸消毒15分钟,
9、或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半小时后清水冲净晾干备用。注意:注意:含氯消毒液对皮肤、粘膜及呼吸道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使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不得直接接触,消毒后一定要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五)生活垃圾 1.生活垃圾应按垃圾分类要求丢弃,口罩应丢入专用垃圾桶;对于可疑症状者用过的口罩需用消毒液喷洒消毒后用塑料袋密封,再放入专用垃圾桶。2.学校内设置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每日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堆放的垃圾和垃圾桶内部及周围进行喷洒消毒,后续按照生活垃圾处置。3.常用消毒剂及配置方法含氯消毒剂安全使用须知含氯消毒剂安全使用须知1.1.采取防护。采取防护。含氯消毒剂一般
10、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或腐蚀性,长时间直接和人体接触,对皮肤和粘膜有较大的刺激,调配及使用时必须佩戴橡胶手套。2.2.正确使用。正确使用。含氯消毒剂严禁与其他消毒或清洁产品混合使用。严禁与洁厕剂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刺激人体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亦不能与酒精混合使用,同样会产生有毒物质。3.3.规范用途。规范用途。含氯消毒剂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严禁与酸性物质接触,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4.4.安全存放。安全存放。含氯消毒剂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并应该放在小孩触摸不到的地方,避免误服。要设置专门的储存点,设置警
11、示标志,严禁与有禁忌的其他化学品混存。5.5.应急处置。应急处置。皮肤沾染含氯消毒剂原液时,必须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部溅到含氯消毒剂时要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连续冲洗,并迅速送医院治疗。误服者可立即喂食牛奶、蛋清等,以保护胃黏膜减轻损害,然后进行催吐,并马上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切记:切记:含氯消毒剂的预防性消毒含氯消毒剂的预防性消毒浓度不得超过浓度不得超过500mg/L。乙醇(酒精)只有70%-75%的酒精才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并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可彻底杀死细菌。因此,WHO推荐含量70%-75%的乙醇作为首选消毒剂。酒精不适宜用于大面积酒精不适宜用于大面积消毒。消毒。酒精
12、安全使用注意事项酒精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当空气中的酒精含量达到19%,温度等于或大于13以上时,遇到火星就会闪燃,使用时切记远离火种。使用前彻底清除周围易燃及可燃物,使用时不得接触明火或靠近明火。使用后必须将容器上盖封闭,严禁敞开放置。使用过的毛巾等布料清洁工具,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密闭存放,或放通风处晾干。2.各处室不要囤积酒精。酒精容器必须有可靠的密封,严禁使用无盖的容器。存放时远离火种、热源,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3.如果酒精遗撒,应及时擦拭处理。酒精意外引燃可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灭火,小面积着火也可用湿毛巾、湿衣物覆盖灭火。如在室外燃烧,可以使用沙土覆盖。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