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3 ,大小:1,002KB ,
资源ID:167314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知行合一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知行合一PPT课件.ppt

1、践行国学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看我行!知行合一,看我行!行动在知的那一刻为起点行动在知的那一刻为起点知:知道,知识,认识知:知道,知识,认识行:做到,做好,实践行:做到,做好,实践 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就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想做,却做不好

2、知道,但是不去做!态度问题态度问题能力问题能力问题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明】王阳明(王守仁)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9),中国明代哲学家,心学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王守仁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1岁前在祖父王伦培养下成长。后随父亲王华到北京任所,一度热心骑射,继又研习兵法。18岁时在回余姚的途中拜访程朱派学者娄谅(14221491),娄谅向他介绍了朱熹的格物说和圣人可学而至的思想,使他很受启发。21岁中乡试,遍读朱熹著作。28岁中进士,任职于工部,

3、后又担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知”“行”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心学”主要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知”“行”名言上善者知行合一知行善年轻人的困惑 每个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痛苦经历: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满怀抱负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却发现自己一直被教育灌输的是一套思想,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却是另外一套准 则。所以面对残酷的社会,是坚持理想抱负,被排挤打压,甚至成为先烈,还是随波逐流呢?面临社会的残酷后,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大家读的

4、都是一样的圣贤书内容,强者如云,凭什么自己能胜出?所以就放弃了追求。也有很多为人师表,整天教育他人 圣贤之道,但是自己却失去信仰。怎么做?一个人要做到“知行合一”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体贴和理解父母”,写文章时可以信手拈来,但实际行动却十年九不遇,态度上也反复无常。也懂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但仍然有时会暴跳如雷,说出尖酸刻薄的话语,事后想来则后悔莫及。关于时间和自我管理,更是说起来头头是道,而做起来则随心所欲。因此说,知行合一是需要历炼的。得到什么?知行合一给我们的启示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你自己。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年轻人是怎么“知行合一”的?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老师们给予我们了很多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谈谈班主任杨老师对自己的帮助。请大家把对杨老师说的话,写在卡片上。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