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 ,大小:16.90KB ,
资源ID:16816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班语言《小板凳歪歪》PPT课件教案参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班语言《小板凳歪歪》PPT课件教案参考教案.docx

1、 活动目标:1、学习朗诵儿歌,读准菜、奶、衣、鸟、哝的发音。2、运用看图讲述的方法,通过连环式地摆放图片学习儿歌的内容。3、体会儿歌诙谐、风趣的特点。活动准备:1、小图片:板凳、娃娃、小猴、公鸡、豆虫各两张。2、将图片以连环的方式排列在黑板上。活动过程:(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儿歌中的物体、动物、人物。1、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出示、摆放图片。2、教师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一一认识图片中的物体。(正确说出儿歌中的物体、动物、人物的名称和他们相应的动作。)3、让幼儿准确地练习讲述。(二)教师通过抽、摆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儿歌。1、教师边摆放、抽取相同内容的图片,边朗诵儿歌。教师:今天这些好朋友在一起发生了一件

2、有趣的事情,我们来听一听。2、教师强调操作教具的动作,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动作,自然地感知儿歌连环式的结构。3、教师在幼儿有节奏地拍手伴奏下,再次朗诵儿歌一遍。(三)多种方式学习朗诵儿歌。1、师幼之间开展接口朗诵。2、幼幼间开展对口朗诵。(四)鼓励幼儿通过给你给他朗诵的方式再次朗诵儿歌。教师自然地引导幼儿相互对同伴念儿歌。活动延伸:家园共育:请小朋友回去后给奶奶搬小板凳,把小板凳歪歪表演给奶奶听。活动反思:实录:丰富的儿歌内容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孩子们会认真去记忆每个环节的内容,由于儿歌内容的特点明显,我充分挖掘每一句的内在联系,并使用小图片方便幼儿记忆儿歌内容。一开始,我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下小板凳

3、是什么意思,再出示相关联的系列图片,先让孩子们认识图片的内容,再试图让他们自己找出连锁关系,小图片是移动的,说完上一句就马上接下一句,教师的反复念诵让幼儿很快发现了这个规律。接下来的教学是只要我说出来上句,小朋友就能立马根据这一规律说出下一句说的主语是什么。在整首儿歌都完整的展示在孩子们面前时,几乎所有孩子都能记住儿歌中的主要内容。活动时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我说:今天又许多好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啦,看看有谁呢?然后出示图片,第一张是一张小板凳,以前我也碰到过这个问题,在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时小朋友就说这是椅子不会说板凳(在我们这个地方很少说板凳的),这次我问孩子们时,出乎我的意料,他们都说板凳,这

4、让我紧张的心放宽了许多(可能今年我班外地的孩子比较多,他们那的方言称椅子就是板凳)介绍完小板凳后,依次出示了奶奶、小猴、公鸡、豆虫。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充分的调动了小朋友学习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我在出示最后一张图片是谁时,我让小朋友们一起数一二三请好朋友出来,这样活动气氛活跃的许多,最后孩子们共同朗诵时为了让孩子提起兴趣,我也以游戏为主,用接儿歌的游戏形式进行,我念儿歌的前面一句,孩子们念后面一句,一遍过后,又换花样了,我又让孩子们念前面一句,我念后面一句,当他们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我也不说出来,只是做一下那一句里人物的动作,他们也自然而然的猜出来了。这个环节都我注重了与小朋友的互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小朋友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优缺点:小板凳歪歪是一首诙谐有趣的绕口令式的儿歌。目的就是让幼儿读准菜,奶,衣,鸣,哝!儿歌的内容生动活泼,虽然有点长,但是每句都有押韵,念起来也很容易上口,很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小板凳歪歪每句都有押韵,而且儿歌的内容生动活泼,很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教授这首儿歌的时候,我觉得孩子们兴趣浓厚,以游戏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建议:在教授这首儿歌的时候,我觉得孩子们兴趣浓厚,我与孩子们的互动也较多,各个环节都以游戏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但在这里面,我也忽略了要重点注意孩子们吐字和发音,因为我发现有的孩子发音不是很准确,下次遇到此类课时,应加强这方面。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