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5.78KB ,
资源ID:169778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X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工作新亮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X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工作新亮点总结.docx

1、X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工作新亮点总结“美丽XX”是“美丽中国”在XX的具体实践。近年来,XX各地大力开展“美丽XX宜居城市”建设活动,紧紧抓住“宜居”这一鲜明特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城市病”等问题,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美好家园。1月28日,区公布20XX年“美丽XX宜居城市”综合奖及优秀范例评选结果,我区共X个市荣获宜居城市综合奖,X个项目获宜居城市建设优秀范例。一是改造后的长洲区冬湖路北段道路。为增进民生福祉、建设“美丽xx”,X市长洲区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紧紧围绕“宜居”的特征,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提升城市形象,不断提

2、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据统计,20XX年-20XX年,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市本级棚户区改造共征拆房屋X套,实施棚户区改造X套,棚户区改造任务量居全区前列。其中,长洲区积极探索新经验新做法,集中优势资源、精干力量,加快推进两龙片区棚改征拆工作,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采取有力推进征拆工作和棚户区改造工作。两龙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范围包括长洲区龙平村、龙新村以及新兴村。改造前,该片区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乱搭乱建现象严重,房屋建筑密度大,建设使用年限长,抗震等级低,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利,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和消防等安全隐患。为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切实改善和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及

3、生活质量,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面貌,长洲区推行“书记在现场”工作法,以“不分一线二线,人人都上前线”的态势组建队伍,强有力推进征拆工作和棚户区改造工作。三是积极解决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征拆过程中,长洲区坚持务实为民的作风,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主动上门为棚改户提供服务,解决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房屋“签得下、搬得出、拆得了、住得好”。四是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难题,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掘塘冲村民陈XX的妻子莫XX因糖尿病被截肢行动不便,苦于囊中羞涩一直换房无望。在棚改工作人员动迁时,陈XX提出希望带妻子去看安置房的心愿。一线工作队员邓朗背着100多斤的莫XX在狭窄弯曲

4、湿滑的台阶上下走了192级,沉重的脚步“印”在台阶上,也刻在莫XX的心里。在看房后的第二天,莫XX和丈夫对新房十分满意,也被工作队员的真诚感动,欣然签下了棚改协议。类似陈XX、莫XX等情况的棚改户不止一家。一线工作队员与拆迁户拉家常、交朋友、算细账,力求让群众吃透、弄懂征拆政策以及棚改的重要意义。做好政策加上多渠道的宣传工作,“有温度的拆迁”最终赢得了群众对拆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五是注重出台优惠政策,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按照相关要求,长洲区建立棚户区改造房源信息平台,棚改户可选择红安小区、龙安小区的现房或拆迁范围内安置点的期房作为产权置换房,亦可选择货币安置,根据市价格中心出具的项目所在地区位或同类地段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市场平均价格补偿;除此之外,还享受签约奖、搬迁奖和一次性征收奖等,以最优良品质、优惠价格、优质服务对棚改户选购住房、贷款及税费减免提供优惠政策,让棚改户享受更多实实在在的优惠。六是工作取得的成效。如今,长洲区已经形成了“政府要棚改”转变为“群众要棚改”、由政府单方面实施棚改转变为群众与政府一同棚改、由政府做群众工作转变为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良好工作氛围。“长洲经验”也不断带动着市加快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推动城市更新,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