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5.06KB ,
资源ID:170017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讲义文稿】授人以渔的“善”.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讲义文稿】授人以渔的“善”.docx

1、讲义文稿】授人以渔的“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字面意思很简单,指的是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人怎样捕鱼,意喻与其施予对方一时的帮助,不如教授给对方长久的饱腹技能。但是,这个故事最初并非用来启发普通人,它出自淮南子说林训,后被汉书董仲舒传引用,其目的在于以小见大地开通文识者特别是当局者的思维。所以,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就会发现这个故事虽妙,但作为教育类故事,它令人感同身受的程度实际远不如孟母三迁这样的育儿故事,操作难度也是更上一层楼,属于典型的绕弯子式教育,而绕弯子恰恰才是“授人以渔”的重点所在。有了以上前提后,不知是否就会有人生出这样的感受了呢?“授人以渔”的故事未免有些戛然

2、而止,它只达成了“教授”的问题,却没有对两位主人公后续的故事进行交代。可在生活中,往往后续的牵扯才更为现实。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不能否定授人以渔这一行为,它本身是自发地去做一件善事。其次,我们也应该发现它的“善”是由“智”作为支撑点的,而授人以渔的“智”不只是体现在教授上,更体现在教授后的自我保护和获利上,这正是故事最后隐去的部分。不过,历史中无数真实的“授人以渔”案例却为我们保存了后续。拿晋朝举例,时任甘肃甘谷东南地区太守的庞仲达因闻辖区中有位名叫任棠的老先生身负才学,且为人颇具节操,所以上任后便立刻前往他隐居的地方拜访。谁知任棠见到他后却拒绝与他交流,只是拔了一把蓬根,拿了盆清水放在门

3、前,然后就抱了孙子匍匐门前。身边的主簿对庞仲达说:“大人,任棠这么做是因为生性倨傲。”可庞仲达却认为其中必有隐藏含义。最终,他在经过几番思索后终于明白过来,对方用的是暗示手法,水代表清廉,拔莲根代表打击当地豪强,抱着孙儿匍匐门前是希望他能够体恤老弱百姓。由此可见,任棠用这种绕弯子的方法进言不是因为他倨傲,相反是因为他同属于弱势群体,一些得罪人的道理他不能直说,匍匐更是在表明他自己身份的低微。当我们粗看这个故事时,或许只会将视线聚焦到意识形态上的“至善”,却很难从中领悟到善的形态一则在于保全,二则在于完善。用智慧保全自己,甚至能够使双方日后都有所得才是至善,这才是聪明人之间的“交易二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一带一路”中的授之以渔。在世界几次三番地发生粮食风暴后,我国制定了“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粮食生产与贸易计划,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支援,而是要在教会对方种植技术的同时,既能令他们自给自足地产粮,又能在日后通过贸易途径购买他们的粮食,至善地去解决未来肯定会再度发生的粮食危机。所以,中国式的授人以渔最重要的在于正确地理解“善”。善意确实不能以回报计,但真正的善意总能获得应有的回报。做一个聪明的好人,如此“绕弯子”才能变成走大路。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