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 ,大小:14.74KB ,
资源ID:172154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docx

1、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一、我院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范围: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o二、报告及处置:(一)、微生物室发现多重耐药目标菌株时,应立即按危急值电话通知主管医师,同时报告院感办。(二)、院感办对临床科室提供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指导。(三)、主管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四)、在院感办的指导下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无条件时实施床边隔离),按照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严格执行。并使

2、用相应隔离标志(病人一览表、病房门口、床头牌、病历夹上、深蓝色手腕带)。(五)、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及麻醉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六)、做好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严格按照流程处置。三、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建立多重耐药菌的连续性监测。微生物室发现目标菌应立即报告临床科室和院感办,院感办给予消毒隔离指导。(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留取临床标本,及早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三)、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掌握侵袭性诊疗的适应证,并减少侵袭性设备如

3、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深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等的应用。(四)、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将患者隔离在单人病房、隔离病房或同种疾病的病房,隔离标识明确(病人一览表、病房门口、床头牌、病历夹上、深蓝色手腕带)。(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携带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六)、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医务人员还应当戴上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七)、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八)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疗护理前后、脱去手套后及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和手消毒。(九)、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