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预案编号:编制单位:发布人:批准日期:2022年月日执行日期:2022年月日编制日期:2022年4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批准页编制:(人员签名)2022年月日审核:(人员签名)2022年月H批准:(人员签名)2022年月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布令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它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的要求,有效防范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减少单位财产损失,本单位特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是本单位实施应急救援的规范性文件,用于指导本单位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行动。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于2022年月一日批准发布,202
2、2年月日正式实施。本单位内所有部门均应严格遵守执行。主要负责人:年月日目录1总则.1.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11.2应急预案编制依据11. 3应急预案适用范围41.4 事件分级51.5 应急预案体系51.6 工作原则72公司基本情况及周围环境综述82. 1公司基本情况82.2公司周边情况93环境风险源分析103. 1另IJ103.4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103.5 风险诱因、影响范围及危害后果分析103.6 0;124. 1应急组织体系124.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职责124. 3外部救援155预防与预警164.4 环境风险ILL165. 2预警及措施196应急处置2361236. 2
3、信息报告287. 3应急措施326.4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386.5应急监测416.6彳口AI-Ij456. 7应急终止457后期处置477. 1善后处置与恢复重建478应急保障497.1 通信与信息保障498. 2口Z498. 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499. 4经费保障5010. 5519监督管理5211. 1土口Ulj5212. 奖励与责任追究5413. 3环境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要求5510Pf寸贝U5714. 1术语和定义5710.2制定和修订59103应急预.案实施6111附件621总则Ll应急预案编制目的D通过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针对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
4、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现场环境应急处理、处置,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2)能够使公司充分意识到采取应急措施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公司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反应、应急能力,随时做好应急准备。3)能够促进公司规范化管理,提高公司应急能力,采取最佳事故救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1.2应急预案编制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各级政府下达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其它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一)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2015年1月1日施行);2、中
5、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实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2016年1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三号,2016年11月7日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22年1月I日实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2009年5月1日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2007年11月1日施行)。(一)行政法规及规章1、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
6、务院224号令);2、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5号);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4、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第17号令);5、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保部第32号令);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保部第34号令);7、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保部第31号令);8、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9、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10、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434号);11、企业突
7、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保部公告2016第74号);12、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13、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鲁政办发(2014)15号);14、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20号);15、山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导则(试行);16、山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鲁政发(2012)5号);17、山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鲁政办字(2017)62号)。(三)技术指南、规范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3、山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
8、案评估导则(试行);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6、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o(四)环境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5、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9、);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9、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I8597-2001)及修改单。(五)其他资料1、电缆电线制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关于对电缆电线制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商环报告表2017第298号);3、其他相关资料。1.3应急预案适用范围电缆电线制造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需要由公司负责处置或者参与处置的环境风险事件的应对工作。包括:原辅材料燃烧、爆炸事件;危险废物泄漏、着火等事件引起的次生、衍生的环境污染事件;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污染治理设施异常
10、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等造成的突发性环境事件。1. 4事件分级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公司和班组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公司将事件细分为公司重大事件(I级)、较大事件(I级)和一般事件(In级),与国家突发环境事件等级相衔接:1)公司I级突发环境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为重大事件(I级);原辅材料等燃烧、爆炸事件,超出公司处置能力,需请求外部救援的。2)公司II级突发环境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为较大事件(11级):a、原辅材料等燃烧事件,公司能处置,不需要外部救援的;b、公司发生火灾,
11、但范围仅限于公司内部,不需要外部救援的;3)公司In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废气超标排放等突发事件,但影响范围限制在发生部门区域范围内,对环境污染较小,危害后果较小,部门能够控制处理,不需要启动公司级以上应急救援的。1.5应急预案体系我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求,针对公司的现有工艺、规模制定。预案内容包括危废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废气处理设施故障,危废处置不当等现场处置措施,以及可以控制并减轻、消除污染的措施。如突发环境事件时造成安全事故,则应启动公司安全事故预案,并与环境预案相结合。超出公司应急能力的事故应急与济南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
12、指挥权交由政府部门,在商河县政府的组织下进行应急行动。公司应急预案内部体系框图见图I-Io图1-1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内部体系框图发生公司I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因自己能力和资源所限,需向政府部门求助。应急预案体系从层面上分为三级:政府总体应急预案、部门/行业应急预案、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对本公司外环境造成危害环境事故,在场人员要立即向公司带班领导汇报并报告环保部门,应急领导视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落实巡查、监控措施;如隐患未消除,应通知相关应急部门、人员作好应急准备。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外部支援体系框图见图l-2o图1-2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外部支援体
13、系框图1. 6工作原则1)救人第一、环境优先的原则环境一旦受到污染,修复难度大且成本高,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环境事故发生时,应首先坚持先救人,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优先对污染水、气、土壤等事故源进行堵漏、收集、处置等,减少对环境的危害。2)先期处置、防止危害扩大的原则当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公司在及时上报情况的同时,迅速采取措施,在第一时间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减轻后果。3)快速响应、科学应对的原则应根据应急预案提出的处置措施,合理快速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4)应急工作与岗位职责相结合的原则指挥机构单独设立,应急职能不交叉,不分散力量,应急任务要
14、细化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2公司基本情况及周围环境综述2.1 公司基本情况表2-1公司基本情况单位名称主要从事业务单位所在地行业类别及代码中心经度中心纬度组织机构代码法人代表登记注册类型注册资本建厂年月邮政编码应急联系人联系电话2.1.1 项目组成表2-2生产项目组成序号项目组成工程内容一主体工程生产车间轻钢结构,总建筑面积2400m?二储运工程原材料仓库车间内,面积200成品仓库车间内,面积300下脚料存放区车间内,面积IOom2三辅助工程办公楼租赁办公室,面积约为200#门卫砖混结构四公用工程供水由城区产业园自来水管网提供供电由城区产业园变电站提供供热办公楼采用空调,车间不供暖五环保工程废气
15、处理有机废气经光氧催化设备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有组织排放废水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外运堆肥噪声采用基础减震、隔声等降噪措施固废一般固废暂存于各车间内的一般固废暂存室2.1.2 主要原料、产品方案及物化特性1、产品方案年产电缆电线100O吨(电缆500吨、电线500吨)。2、原辅材料用量表2-3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一览表项目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原辅材料1无氧铜丝t/a350外购,汽运2无氧铝丝t/a25外购,汽运3PVC塑料颗粒t/a50外购,汽运4低烟无卤聚烯燃电缆料t/a100外购,汽运5云母带填充料t/a25外购,汽运2.2 公司周边情况如表2-4所示为周边公司环境保护目标的情
16、况。表2-4公司所在地与周围重点保护目标距离方位序号村庄名称相对厂区方位距厂界距离(m)1商河温泉基地NE2602万家坊村W4503小张家村NW9064商中河(徒骇河支流)E12003环境风险源分析3.1风险识别31物质风险识别根据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本公司涉气环境风险物质为原辅材料,塑料颗粒易燃烧,发生火灾。3. 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公司风险级别为一般一般-大气(Qo)+一般-水(QO)o3.3风险诱因、影响范围及危害后果分析3. 3.1风险诱因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化学品,在使用、运输、储存和生产过程中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发生事故的诱因主要有设备失修、管线破裂、
17、阀门受损泄漏,工艺控制不严、误操作、违章操作、突然停电、停水等。4. 3.2影响范围及危害后果1、火灾危险本项目原材料主要为塑料颗粒,为易燃物品,危险废物暂存于危废间,定期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处置。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火灾造成的环境影响。2、环保设施失灵(1)废水化粪池未及时清理,废水溢出,造成环境污染。(2)噪声生产设备运转过程所产生的噪声而引起的危害。企业生产设备引起的噪声包括: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的噪声。3、非正常工况在调查本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上可知,在调查本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上可知,本项目工艺技术主要为挤塑,不产生有害气体或
18、固体废料,本项目非正常工况并不会引发环境风险事故。4、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雷击:厂房建筑等相关设施未设防雷设施或设施损坏、接地不良,有可能使设备或建筑物等在遭受雷电侵袭的情况下而损坏或引发火灾等人身伤亡事故。4应急组织机制4.1应急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突发环境事件部门应急指挥小组成员见下图。图4-1应急指挥机构组成图4.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职责5. 2.1本公司应急指挥部职责指挥部:吴骞总指挥.吴骞急指挥部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有关方针、政策,并负有以下职责:组织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和
19、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预案的实施和演练。负责应急防范设施(设备)(如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一旦发生污染物泄漏或污染事故,立即查明原因,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和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和更新。负责保护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和相关数据。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协调事件相关工作。负责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动和应急物资的配置。(11)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接受上级应急救援
20、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有计划的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I,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周边公司、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的特性、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资料。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下设应急保障组、现场处置组、环境应急监测组等应急小组。当发生环境事故时,由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各小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4.2.2应急办公室职责应急办公室:希长友应急办公室电话为:根据各部门工作人员情况,制定值班表,保证应急办公室24h有值班人员接应,接受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跟踪事件发展动态;按照公司应急指挥部指令统一对外联系,
21、按照应急指挥部指令,及时通知公司各应急抢险小组、专家组等;负责新闻发布和上报材料的编制工作;负责应急值班记录、录音和现场应急处置总结的审核、归档工作;接受群体性上访人员举报,参与现场接待、政策解释和疏导工作;协助进行环境污染事故时的环境应急监测组,跟踪污染动态情况,对建立和解除污染警报的时间、区域提出建议;通报敏感目标。4.2.3各应急小组职责现场处置组职责组长:王东桥电话: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封堵泄漏源、紧急灭火以及应急区域内的被困、受伤人员进行营救等现场抢救工作;控制污染源,以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大以及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对损坏的设备、设施全面抢修,提供现场临时用电;对事故水和消防废水进行堵、
22、截或导流,对污染场地进行砂土覆盖或清洗处理,同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排污处理;负责接受应急指挥部指令,与政府对口部门沟通联络。(2)应急保障组职责组长:周娜娜电话:负责拟定事故应急救援物资采购计划,检查核对应急物资库存,及时调配应急物资。负责联络调配应急物资运输车辆调配。负责应急设施、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督促整改,确保应急设施、设备保持正常。负责组织事故中受损电力抢修、临时电源安装,发布事故中的停送电指令。(3)疏散警戒组职责组长:陈晓霞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设置警戒线,负责事故现场的隔离安全保卫;确保道路交通运输畅通,负责道路障碍的清除及方向标识的布置;负责指挥和安排将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至安全地带
23、根据总指挥的指令具体负责组织周围居民、群众撤离危险地界O配合现场处置组或外来组织抢救被困伤员。(4)环境应急监测组组长:商玉鑫承担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的协助应急监测,跟踪污染动态情况,对建立和解除污染警报的时间、区域提出建议;提供技术支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污染危害,制止污染的扩大和蔓延,避免事态发展。本公司应急救援机构相关人员联系方式见下表。表4-1本公司应急救援机构指挥小组成员联系方式序号应急机构职务姓名单位内职务联系电话1指挥部2应急办公室3现场处置组4应急保障组5疏散警戒组6环境应急监测组4.3外部救援突发环境事件超出企业处置能力时,应立即通知政府部门请求协助,政府及其有关部
24、门介入后,环境应急指挥权移交政府部门,企业内部各职能小组统一接受政府各应急部门指挥。外部救援相关单位联络方式单位名称办公电话商河县卫生局商河县安监局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商河分局商河县应急管理局商河县人民医院商河县公安局商河县消防大队5预防与预警5.1 环境风险源监控5.1.1 环境风险监测监控管理措施1、本公司危险源监控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2)分级负责,分工协作的原则;(3)以建立事故的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原则。2、根据以上监控原则,本公司针对各个危险源的监控体系,主要有以下措施:(1)建立风险源档案,包括风险源设备参数、控制指标、应急措施、责任
25、人等。(2)加强日常环保设施的检查、管理、维修,派专人对易发生非正常运行的设备进行管理,定时巡检,出现异常要及时维修处理。定期聘请中介机构对各污染源进行监测,以监控环保运行设施的有效性。(3)公司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发生环境风险事件能及时发现。(4)建立安全环保检查制度,定期对现场进行安全环保检查,查找安全环保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安全隐患引发环境污染事故。(5)公司有完善的安全环保应急措施,配备完善围堰、灭火器、消防栓等应急设施,并按照规定定期对公司应急救援设施、器材以及个人防护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保证各应急救援设施、器材及个人防护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及时更换失效的器材。5.2 .2环境风
26、险源预防措施D建立隐患排查制度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建立环境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隐患排查制度。对环境隐患进行分级,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机构,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公司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公司应当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作业人员,覆盖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明确主要负责人对本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掌握、监督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明确分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机构、责任人和责任分工,按照生产区、储运区或
27、车间、工段等划分排查区域,明确每个区域的责任人,逐级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岗位责任制。制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设施的操作规程和检查、运行、维修与维护等规定,保证资金投入,确保各设施处于正常完好状态。完善自查、自报、自改、自验的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实施制度。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形成档案文件并做好存档。及时修订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相关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定期对员工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I。有条件的公司应当建立与公司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联网的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明确隐患排查方式和频次。公司应当综合考虑公司自身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生产工况等因素合理制定年度工作计
28、划,明确排查频次、排查规模、排查项目等内容。加强宣传培训和演练。公司应当定期就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的操作要求、隐患排查治理案例等开展宣传和培训,并通过演练检验各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的可操作性,提高从业人员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如实记录培训、演练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并将培训情况备案存档。2)危废泄漏预防措施保证泄漏预防设施、设备的投入;按照设备报废标准,及时报废设备;把好物资进厂关,确保设备管线的质量;新管线、新设备使用前,严格按规程进行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和探伤,严格控制有隐患的设备投入使用;正确使用和维护,严格按操作规程
29、操作,不得超温、超压、超振动、超位移、超负荷生产,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认真做好润滑、巡检工作,做到运转设备振动不超标,密封点无漏气、漏液;机械设备、电器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3)火灾预防措施车间如设置防爆设备、器材,库房、围栏和装饰材料应满足耐火极限要求,设置风向标,供现场人员辨识;防止火源、热源发生,定期检查照明电路,防止磨擦、撞击及静电火花产生,易燃设备检修时使用铜扳手等铜制工具进行操作,严格控制动火。原料贮存区作业与装置运行过程中应有运行、检修保养、检查等记录。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努力提高操作技术和处理故障的水平。4)工艺废气治理设施故障预防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
30、度,落实安全环保生产责任,建立隐患排查制度与重点岗位巡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环保检查,强化安全环保生产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废气治理设施操作规程,工艺尾气吸收装置的定期巡检,并正常维护运行。生产技术部下发年度设备检修计划时,应包括环保设施的检修计划及环保措施的内容,其检修费用在大修费用中列支。检修单位要严格执行检修指令,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环保设施与主体装置应同时完成检修并同时投入运行。环保设施所属单位要建立设备、装置运行、处理效果、操作记录等管理和统计台帐。并前将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每月按时报工厂主管人员。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停运、拆除、闲置环保设施。除
31、公司年度计划检修外,环保设施停运,必须说明停运原因、恢复时间及停运期间采取的污染预防的措施,由本部门(单位)领导、HSE部领导、公司主管环保领导审批后,方可停运。拖延报告或隐瞒不报以致造成损失或污染事故的,应纳入公司综合考核。环保设施所在部门(单位)应制定环保设施故障时的紧急应急措施。环保设施需要停运时,环保设施所属单位应首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因设施停运造成环境污染,并及时向主管领导电话报告。5)水污染事故防范措施项目产生的地下水污染途径主要为化粪池、应急池、喷漆烘干房、油漆存放间、危废暂存间”跑、冒、滴、漏”产生污染物下渗对周围地下水造成污染。采取严格防渗措施后可有效减轻项目建设对地下
32、水的不良影响,预计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1)厂区一般区域采用水泥硬化地面。(2)加强管理,安排专人进行巡查,发现泄漏立即处理。(3)对泄漏物用废液收集灌桶,残液用吸油片、毛巾、黄沙等收集处理,对生产设备表面和地面附着的泄漏物采用吸油片、海绵等收集。6)危废暂存间防范措施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的要求,贮存间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置:D危废暂存间场地标高于厂区地面标高。2)危险废物暂存间内部场地进行了人工材料的防渗处理。3)危险废物存放间按照GB1556.2-1995的要求设置提示性和和警示性图形标志。4)危险废物装入容器内,并禁止将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危险废
33、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无法装入正常容器的危险废物可用防漏胶袋盛装;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GB18597-2001附录A所示的危险废物标签。5)在常温常压下不水解、不挥发的固体废物可在暂存库内分别堆放,其它危险废物要装入容器内,并禁止将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危险废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无法装入正常容器的危险废物可用防漏胶袋盛装;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GB18597-2001附录A所示的危险废物标签。6)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完好无损,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容器材质
34、与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液体危险废物可注入开孔直径不超过70mm并有放气孔的桶中。7)危险废物暂存间地面与群脚要用防腐、防渗的材料建筑,并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必须有泄漏液体的收集装置;内部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内部场地要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必须分开存放并设有隔离间隔离。5.2预警及措施5.2.1预警分级根据环境事故分类和公司可控情况将预警级别分为三级,见表5-1表5-1预警分级及发布范围预警级别预警触发条件I预警触发条件11上报流程发布人三级预警车间级1、设备破损,机油有泄漏的可能;2、危废有泄漏的可能,3、废气处理设施故障。发现人或岗位操作人员可在第一时间解决;影响范
35、围只限于生产区或储存区;现场操作人员f班长班长二级预警公司级1、厂区发生火灾;2、危废有泄漏的可能。影响范围限制在厂区内;对相邻车间产生影响;通过工艺调整、紧急停车、抢修等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现场操作人员班长f指挥部总指挥一级预警区域级危废有泄漏、燃烧引发火灾的可能。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极端威胁,需要大范围撤离;需要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配合解决;现场操作人员f班长f指挥部f商河县人民政府商河县人民政府根据预警情况,及时与周边公司联系,公司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公司安排专人采用电话、广播等形式进行通知。在此同时,公司负责人应及时上报商河县人民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请求政府救援
36、上报时限不得超过1小时。5.2.2预警信息发布程序、发布方式及内容D应急人员根据事件发生单位传达上来的预警条件信息,判断事故可能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事态,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提出预警建议,经批准后立即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和车间进入预警状态,准备应急物资,应急小组待命。2)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预警信息的类别、预警级别、响应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区域或范围、应重点关注的事项和建议采取的措施等内容。3)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公司内预警可通过公司内部联络电话、对讲机、短信或文件等形式。4)若超出公司的处理能力或者影响范围过大的发布方式(可参考下文5.2.5)5)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
37、应急状态。6)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7)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8)当车间负责人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需启动二级预警时,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总指挥根据事态发展和影响范围启动一级预警,超出公司处置能力的立即向商河县人民政府及政府部门报告。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可通过公司内部联络电话或文件等形式。5.2.3预警级别调整预警级别提高:发生三级预警时,若事故救援过程中影响扩大至公司级时,需由三级预警调整为二级预警;发生二级预警时,若事故救援过程中影响扩大至公司外部时,或事故无法控制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时,需由二级预警
38、调整为一级预警。预警级别降低:当事件已得到有效控制,不再对公司外部产生影响时,由一级预警降为二级预警;当影响范围仅限于车间时,由二级预警降为三级预警。5.2.4预警解除1)预警解除条件泄漏物料已消除;残留物料已收集;火灾已消除;废气达标排放;其他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已消除。2)发布程序经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跟踪监测并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评估,认为应当结束预警状态的,事发地现场应急指挥应当及时向公司指挥部提出结束预警状态的建议,由指挥部总指挥决定是否结束预警状态。决定结束预警状态的,通讯联络组将指令信息传达至各个职能部门。3)发布人三级预警由车间主任发布,二级预警解除由总指挥负责发布,一级预警解除由
39、公司应急指挥总指挥和政府部门负责发布。6应急处置6.1现场应急处置6.1.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由应急处置小组决定组织实施,应当按照相应的预案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并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当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I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I级应急预案。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如下:(1)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当值班长或值班人员报告,并开展紧急救援工作。(2)班长或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做到迅速、准确地询问事件的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简要经过、伤亡情况等,并将掌握的报警信息立即向公司指挥部汇报。(3)现场人员应立即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及时排除险情。(4)
40、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工作小组,进行事故调查组,制订防范措施。2、应急处置救援原则性指导措施(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应急值班人员报警,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切断事故源。必要时请示应急指挥部采取临时紧急停产措施。(2)应急救指挥部根据不同事件等级通知救援机构迅速赶往事故现场进行应急救援。现场处置组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首先查明有无人员受伤、中毒,以最快速度将中毒、窒息人员救离现场。后进行事故抢险抢修及污染处置工作,遏制泄漏和扩散。(3)环境应急监测组负责组织、配合济南市环境监测站进行环境应急监测,判断有害物质扩散速度和波及的范围跟踪监测水、壤环境,及时将情况汇报应急指挥部。(
41、4)应急保障组负责应急抢险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处置组担负事故现场治安、交通指挥、划分禁区、设立警戒线并加强警戒。非事故现场人员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风向迅速撤离现场;如事故非常严重,通讯联络组应及时通知周边村庄及单位。在事故现场使用黄色警戒线进行隔离,并派专人对事故现场周边道路进行隔离和疏导。撤离路线为上风向或侧风向。(5)当事故得到控制后,应急指挥部组织善后处置组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同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及事后重建、恢复生产,以及后期理赔补偿工作。(6)当事故局势难以控制或者力量不足需救援时,由应急指挥部商讨确定后,向外报警救援。6.1. 2分级响应为保障在突发环
42、境事件时,能够根据发生事件不同程度及后果,及时确定和采取相应的救援方案,将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分为以下三个等级:I级:完全紧急状态事件范围大,难以控制,如超出了本区域的范围,使本公司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受到环境影响或者产生连锁反应;或危害严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极端威胁,可能需要大范围撤离,或需要外部力量介入进行应急处置。II级:有限紧急状态较大范围的事故,如限制在本公司内或对周边只有有限的扩散范围,影响到相邻的生产单元;或较大威胁的事件,该事件对生命和财产构成潜在威胁,周边区域的人员需要有限撤离。m级:潜在的紧急状态公司发生可控制的异常事件或者为容易控制的突发事件,事件的有害影响局限在生产车间或贮存区
43、等重点岗位局部范围之内,没有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贮存区、生产车间等重点岗位局部区域内,调动公司内部力量即可消除影响,例如危险化学品轻微泄漏或小型火灾等事件时,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堵漏、抢险抢修等应急行动的。6.1. 3响应程序当事件发生后,车间负责人接到报警后,立即查明事件原因,确认事件性质,根据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处理难度等几个方面做出判断,同时报告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告,根据事件的大小和发展态势立即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本单位各救援队伍奔赴事件现场进行救援工作,紧急情况下,车间负责人有权按预案要求可以边处置边报告。环
44、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应急启动、控制及应急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扩大或提高应急响应级别的主要依据是:(I)突发环境事件的危险程度;(2)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范围;(3)突发环境事件的控制事态能力。发生重大事故,总指挥决定扩大应急范围后,立即按程序上报,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程序见图6-1。事故发生图6-1应急响应程序图6.1.4项目情景构建和应对流程环节,以及环境事件影响程度分析当环境事件发生后,车间负责人接到报警后,立即查明事件原因,确认事件性质。根据事件类型对事件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项目各类环境事件影响程度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