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5.38KB ,
资源ID:176523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常委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繁荣乡村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常委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繁荣乡村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docx

1、常委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繁荣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因此,我们要打好乡村“文化牌”,用好当地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聚合各方力量,激发振兴活力,打造充满生机、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以文铸魂,坚定理想信念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

2、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发掘文化内涵,激发每位农民的奋斗精神,使勤劳创新致富成为群众基本共识,既巩固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又生成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和外在合力,进一步涵养道德观念。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注入发展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论述了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论,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产业是载体。乡村是文化的宝库,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各地应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优秀乡土文化资源,并通过恰当、易于传播的载体和方式实现价值转化。应认真发掘当地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资源,

3、为乡村文化产业品牌搭台唱戏;深入挖掘、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建立乡村非遗文化传承扶持基金,把当地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文化建设,搞好非遗研究、创意、开发利用,把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相对接。推进以文聚才,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乡村文化建设,人是关键因素,人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国家对乡村文化领域人才高度重视,自2023年起,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启动实施,力争到2025年底,在全国认定百名乡村工匠大师、设立百个大师传习所,认定千名乡村工匠名师、设立千

4、个名师工作室,就是要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把引进外来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结合起来,注重发挥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产业带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民间艺人等领头作用,挖掘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促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实现乡村善治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之一,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是通向善治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任务。首先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其次要规范村民自治意识。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探索形成的一种在法律制度框架内自治性章程和规约性规范,而通过提高村规民约等规约章程的质量和履行意识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一大任务。最后要提高农民道德素质。农民既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也是治理对象,每一个个体的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决定着村庄的德治水平,也影响着村庄的法治和自治质量。这三个方面综合反映着村民的文化状况,只有整体提升个体文化水平,农村法治意识、自治水平和德治质量才会相应提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