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43.14KB ,
资源ID:185399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2022炭素行业绿色发展评价标准分值.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2022炭素行业绿色发展评价标准分值.docx

1、河南省2022年度炭素行业绿色发展评价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分值1.能源消耗水平(7分)M能源类型(1分)使用天然气、净化后的集中煤制气(循环流化床煤制气、气流床气化炉、两段式煤制气)等1不满足上述要求01-2化石能源消耗占全厂综合能耗比例(3分)化石能源消耗占全厂综合能耗比例(保留2位小数):%0-31.3单位产品综合能耗(3分)铝用炭素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保留2位小数):kgce/t0-3石墨炭素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保留2位小数):kgce/t0-32.资源利用水平(6分)2.1单位产值新鲜水用量(3分)单位产值新鲜水用量(保留2位小数):m3/万元产值0-32.2单位产值生石油

2、焦的消耗(3分)单位产值生石油焦的消耗(保留2位小数):t/万元产值0-33.工艺装备水平(5分)3.1生产工艺装备(3分)企业工艺全部满足以下要求:(1)破碎、筛分工序选用密闭良好、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2)煨烧工序采用罐式煨烧炉、回转窑或电锻炉;(3)混捏、成型工序设置在密闭车间内,采用连续混捏机、双层混捏锅等先进设备;(4)铝用炭素焙烧工序采用具有节能效果的敞开式焙烧炉;其他炭素企业采用带盖式焙烧炉、隧道窑、车底式炉等封闭良好的焙烧设施;焙烧工序选用自动燃控系统;(5)浸渍工序采用密闭负压装置,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高压浸渍、热进冷出工艺系统;(6)石墨化工序采用内热串接石墨化炉3满足上述工

3、艺要求其中4项者1不满足上述要求0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分值3.2节能技术(2分)浸渍工序同时使用新型保温技术与材料,罐体外表温度不高于室温5;使用循环热空气+热烟气加热,系统排空热废气预热空气;实现系统自动化(满足其中一项即可得分)2不满足上述要求O4.环境治理水平(23分)4.1废气(15分)4.1.1有组织废气(5分)(1)除尘脱硫:采用湿法脱硫+湿电除尘或半干法/干法脱硫+布袋除尘组合工艺;(2)脱硝工艺:预焙阳极焙烧工序采用低氮燃烧+SNCR工艺,电极焙烧烟气采用SCR/SNCR工艺;(3)煨烧烟气脱硝采用SNCR+SCR工艺或SCR等工艺;(4)有机废气(含沥青烟):采用

4、燃烧法工艺5(1)除尘脱硫:采用湿法脱硫+湿电除尘或半干法/干法脱硫+布袋除尘组合工艺;(2)脱硝工艺:焙烧烟气采用低氮燃烧或SCR/SNCR等工艺;除石墨电极生产所用二次焙烧外,煨烧烟气脱硝采用SCR/SNCR等高效烟气治理工艺;(3)有机废气(含沥青烟):采用吸附、电捕焦油器等工艺3(1)焙烧烟气等采用脱硝工艺;(2)脱硝工艺:焙烧烟气采用低氮燃烧或SCR/SNCR等工艺;除石墨电极生产所用二次焙烧外,煨烧烟气脱硝采用SCR/SNCR等高效烟气治理工艺;(3)有机废气(含沥青烟):采用吸附、电捕焦油器等工艺1不满足上述要求O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分值4.1.2无组织排放(K)分)

5、1、固态物料储存(1分)(1)粒状、块状物料采用入棚、入仓等方式储存;(2)粉状物料采用密闭或封闭方式储存,并采取有效抑尘措施1不满足上述要求O2、液态物料储存(2分)沥青采用密闭储罐储存,储罐排气引至废气收集处理系统2不满足上述要求O3、物料运输(1分)(1)粉状物料采用封闭皮带、封闭通廊、管式带式输送机或密闭车厢、真空贯彻、气力输送等方式输送;(2)粒状物料采用密闭、封闭等方式输送;(3)沥青采用密闭管道输送1不满足上述要求O4、物料下料口(2分)每个下料口设置独立集气罩,并配备除尘设施,配套的除尘设施不与其他工序混用;石油焦卸料点采用自动卸车机2每个下料口采用喷雾等抑尘设施1不满足上述要

6、求O5、卸灰环节(2分)石灰、除尘灰、脱硫灰等粉状物料采用密闭或封闭方式储存,采用密闭皮带、封闭通廊、管状带式输送机或密闭车厢、真空罐车、气力输送等方式输送2石灰、除尘灰、脱硫灰等粉状物料采用密闭或封闭方式储存,采用密闭等方式输送1不满足上述要求O6、生产环节(1分)(1)生产环节在密闭良好的车间内运行,生产工艺(装置)产沉淀采用密闭、封闭或设置集气罩,并配备处理系统等措施;(2)环式焙烧炉、石墨化炉采用具有收尘功能的天车I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分值不满足上述要求07、车辆清洗(1分)企业出厂口处配备高压清洗装置对所有车辆车轮、底盘进行冲洗,严禁带泥上路。洗车平台四周设置洗车废水收集

7、防治设施1不满足上述要求04.2固体废物(4分)4.2.1危险废物处置(2分)设置的危废暂存间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并签订符合要求的危废处置协议2设置的危废暂存间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并签订符合要求的危废处置协议1不满足上述要求04.2.2一般固废处置(2分)设置的一般固废暂存间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并签订一般固废综合利用或处置协议2设置的一般固废暂存间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并签订一般固废综合利用或处置协议1不满足上述要求04.3清洁运输(4分)(1)物料公路运输全部使用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或新能源车辆;(2)厂内运输车辆全部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含燃气)或使用新能源车辆;(3)厂内

8、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达到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或使用新能源机械4(1)物料公路运输使用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或新能源车辆或其他清洁运输方式比例不低于80%,其他车辆达到国四排放标准;(2)厂内运输车辆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含燃气)或使用新能源车辆比例不低于80%,其他车辆达到国四排放标准;(3)厂内非道路移动机械达到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或使用新能源机械比例不低于80%2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分值(1)物料公路运输使用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或新能源车辆或其他清洁运输方式比例不低于50%;(2)厂内运输车辆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含燃气)或使用新能源

9、车辆比例不低于50%;(3)厂内非道路移动机械达到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或使用新能源机械比例不低于50%I不满足上述要求05.污染物产排水平(14分)5.1废气(10分)5.1.1主要排放口(8分)单位产值颗粒物排放量(保留2位小数):千克/万元产值0-2单位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保留2位小数):千克/万元产值0-2单位产值氮氧化物排放量(保留2位小数):千克/万元产值0-2单位产值沥青烟排放量(保留2位小数):千克/万元产值0-25.1.2其他(2分)原料转运及预处理、锻后料储运、返回料处理等系统产尘点:PM排放浓度不高于l()mgm3;PM、SO2NoX、沥青烟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

10、10mgm32原料转运及预处理、锻后料储运、返回料处理等系统产尘点:PM排放浓度不高于Iomg/nN;PM、SO2、NOx沥青烟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100、20mgm31不满足上述耍求05.2单位产值危险废物产生量(4分)单位产值危险废物产生量(保留2位小数):千克/万元产值0-4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分值6.监测监控水平(8分)6.1分表计电(2分)建设分表计电监控系统,具备联网条件,实现数据上传。每套主要设备与主要对应的生产工艺均应安装独立智能电表,需具备运行状态、实时电压、电流、功率数据采集上传功能,确保生产工艺设备、废气收集系统以及污染治理设施同步运行2不满足上述

11、要求O6.2降尘缸(1分)企业已安装降尘缸,并进行定时检测,由有资质单位出具检测报告1不满足上述要求O6.3TSP监测系统(1分)企业已安装TSP(总悬浮颗粒物)监控系统,主要监控数据等在企业显眼位置随时公开1不满足上述要求O6.4生产现场视频监控(2分)料场出入口等易产尘点,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设施,数据保存三个月以上2不满足上述要求O6.5门禁系统(2分)依据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移动源应急管理技术指南企业安装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2依据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移动源应急管理技术指南企业安装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未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1不满足上述要求O7.数字化转型(8分)7.1在线监测(2

12、分)排污企业燃烧炉、焙烧炉等主要排放口安装CEMS(含氨逃逸在线监测),并接入DCS,数据保存一年以上2安装PLC排污企业主要排放口安装CEMS(含氨逃逸在线监测),数据保存一年以上1排污企业主要排放口安装CEMS,数据保存一年以上0.5不满足上述要求0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分值7.2企业环保信息管理平台(6分)建设并使用生产、能源、环保全厂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同时具备数据汇集、分析处理、决策控制及展示功能6建设并使用生产、能源、环保任一项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同时具备数据汇集、分析处理、决策控制及展示功能3建设并使用生产、能源、环保任一项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同时具备数据汇集及展示功能

13、2不满足上述要求08.精细化管理水平(18分)8.1环境管理(14分)8.1.1环保档案(10分)1、环评批复(1分)环评批复文件或者环境现状评估报告备案证明材料齐全1不满足上述要求02、环保竣工验收(1分)有环保竣工验收批复文件或公示1不满足上述要求03、排污许可证(1分)有排污许可证及季度年度执行报告,排污许可范围与内容与现场完全符合1有排污许可证及季度年度执行报告,排污许可范围与内容与现场部分符合0.5不满足上述要求04、环保设施运行管理规程(1分)环保设施管理规程健全的1不满足上述要求05、自行监测(1分)符合排污许可证自行监测内容、频次等要求的第三方检测报告(2021年度)1不符合排

14、污许可证自行监测内容、频次等要求0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分)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并在有效期内的1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过有效期的0.5不满足上述要求0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1分)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演练并有演练总结的1不满足上述要求0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分值8、清洁生产审核(1分)清洁生产审核档案材料按照轮次进行规范存档的1有清洁生产审核档案材料,没有按照轮次进行规范存档的().5不满足上述要求09、环境管理台账(1分)具有完善的环境管理台账(按排污许可证相关要求建立台账)1环境管理台账不完善(没有按排污许可证相关要求建立台账)010、非道路移动

15、机械(1分)有非道路移动机械台账1不满足上述要求08.1.2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分)按照最新标准完成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在有效期范围内2开展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不满足新标准或不在有效期范围1未开展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08.1.3环保管理机构(2分)(1)企业环保管理机构健全,设有独立的环保部门;(2)配备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专职环保人员2(1)企业环保管理机构健全,与其他部门合并设立;(2)配备专职环保人员1不满足上述要求08.2节能管理(4分)8.2.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2分)按照最新标准完成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并在有效期范围内2开展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不满足新标准或不在有效期范围1不满足上述要求08

16、2.2节能报告(2分)具有近两年内节能审查报告或能源审计报告2不满足上述要求09.经济效益水平(6分)9.1亩均产值(3分)亩均产值(保留2位小数):万元/亩0-39.2亩均税收(3分)亩均税收(保留2位小数):万元/亩0-3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分值10.厂容厂貌整体水平(5分)10.1整体面貌(3分)10.1.1绿化(1分)厂区地面全部硬化或绿化,无成片裸露土地,且绿化总体布局美观。1不满足上述要求010.1.2道路和厂房(1分)厂区道路完好整洁,路面、厂房整洁美观,无破损、无积尘;1不满足上述要求010.13厂区功能区划(0.5分)生产区和办公区功能区划明确,停车场划定机动车

17、分类停车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无垃圾、杂物露天堆存;0.5不满足上述要求010.1.4宣传和指示牌(0.5分)企业厂区宣传栏、标志牌、指示牌标志完好、整洁;0.5不满足上述要求010。生产区域(2分)10.2.1车间布置(1分)车间整洁有序、布置合理,设备设施无跑冒滴漏1不满足上述要求010.2.2车间管理(1分)车间有清晰明显的车间功能标识牌,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章程和制度并上墙:设备配备有操作规程、保养方法、设备点检表:车间内无异味,无可见烟尘外溢1不满足上述要求011.力口分项ILl“领跑者”(1分)获得国家级或省级能效“领跑者”或水效“领跑者”111.2绿色制造体系(1分)获得国家级或省级绿

18、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等I11.3荣誉称号和平台建设(2分)荣获高新技术企业,或近三年内具有列入省级及以上节能环保领域技术指导目录的技术成果,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或获得制造业“头雁”企业称号,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或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会表彰,任一项得1分,最高2分21011.4环保信用(1分)企业环保信用级别为环保诚信的111.5清洁生产水平(1分)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及以上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分值12.扣分项累计扣分2021年1月1日以来,截止排行榜发布前,出现以下情况的:(1)受到环保违法处罚的扣5分;(2)环保督察过程中问题突出的扣5分;(3)环保信用评价警示、不良的扣3分;(4)受到能源监察处罚的扣5分;(5)突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扣10分。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