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6.29KB ,
资源ID:186037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能源电力安全保供有关知识问答.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能源电力安全保供有关知识问答.docx

1、能源电力安全保供有关知识问答1、能源管理部门如何做好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工作?当前,迎峰度夏已进入关键时期,经济回升叠加高温天气,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的复杂、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能源管理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做好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工作。一是持续加强燃料供应保障。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增加顶峰发电天然气供应,确保一次燃料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二是督促各类发电机组应发尽发。确保火电出力保持在历史较好水平,优化运行方式保持水电顶峰出力,促进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多发多用。三是加强调度促进

2、省间余缺互济。发挥大电网统一调度优势,做好重点地区重要时段供电保障,组织跨省跨区余缺互济,提升全国电力安全保供能力。四是立足底线思维做好应急预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动态优化调整需求侧负荷管理预案,努力做到既尽量不用,又确保极端条件下民生及重点用能不受影响。高温、台风等天气会对能源保供、电力设施运行带来哪些影响?高温天气都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国高温热浪出现时间早、范围广、区域叠加、极端性强,全国共出现了6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高温天气对能源保供从供需两个方面都会带来影响。一方面从负荷侧来看,高温天气会导致群众生产生活用电负荷增加I,给能源保供带来压力。另一方面从供电侧来看,温高雨

3、少会导致水力发电出力不足,给蓄水发电保供带来影响。除高温天气以外,台风等气象灾害也将对电力设施安全运行带来影响,对能源保供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气象部门和能源管理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协作,及时通报最新的预报预测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天气对能源保供的影响。中央气象台预报,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可能于7月28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晋江到闽粤交界沿海登陆,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14-15级。28号以后“杜苏芮”将深入内陆北上,还将对我国东部地区造成进一步的影响。此次台风过程,总体有利于海上风力发电,但仍需关注台风登陆前后大风对风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影响,建议福建、广东一带提前做好风电切出准备。止匕

4、外,大风和强降雨可能对光伏电站、输电线路、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产生破坏性影响,建议提前做好电力设施的检修和运行监控。2、在调节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将有哪些举措?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加强全社会用电管理,通过综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措施,实现“削峰填谷”,缓解用电高峰供应压力,是国际通用的应对尖峰负荷最经济的手段。能源管理部门同有关方面组织修订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已完成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加快推动印发。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需求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近年来,电动汽车、新型储能、分布式电源、虚拟电厂等需求侧新主体新业态不断涌现,我们鼓励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市场化需求响应,通过自

5、主降低用电负荷来获取相应收益。预计到2025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其中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省份,需求响应能力将超过5九二是完善需求响应激励政策和市场机制。在认真总结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电价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主动削峰填谷。三是持续推动全社会节约用电。会同有关部门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积极推广节能技术、推动节能改造、优化用能结构。引导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营造节约用电、合理用能的社会风尚,助力建设节约型社会。3、如何推动储能行业发展?储能是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消纳、提高电

6、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关键技术和基础储备,对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储能技术路线比较多,包括常规抽水蓄能,以及现在新兴的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我们高度重视各类储能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发展。在新型储能方面,2021年以来,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围绕新型储能的规划配置、项目管理、调度运用、市场机制、安全管理、人才培养和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有关重点任务安排。为各级政府、行业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近年来,受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消纳需求驱动,并在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200万千瓦,全国各地对新型储能重视程度持续提高。目前超过十个省份正在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带动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快速发展,相关产业链体系也不断健全完善。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