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4.64KB ,
资源ID:216528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汇报.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汇报.docx

1、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汇报XX市位于XX省东部,是XX州首府,幅员XX平方公里,辖XX个街道、XX个镇,常住人口XX万。XX自然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始终排名全国前列,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XX是一座具有XX特色的开放城市,素有XX的美誉,人人皆可起舞,处处可听佳音,源远流长的XX民俗文化和民俗饮食,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XX城市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实力始终位居XX省县(市)前列,是XX省首个全国百强县并已蝉联8年,XX还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旅游城市,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六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是中国最具文化特色的边疆名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XX市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各族干部群众

2、的共同努力下,按照重基础、破难点、抓长效,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的总体思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环境,提升文明程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节节攀升。创城让XX更富魅力,市民更加幸福。一、注重谋划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坚强合力(一)健全组织机构,精心安排部署。成立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XX州委副书记、XX市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常务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全面谋划部署全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由市长担任总指挥,政协主席担任常务副总指挥,带领全市各部门具体推进创城各项工作;抽调全市X名精干人员成立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

3、作。(二)完善体制机制,注重长效管理。为有效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制定了点位长制、路长制、三级包保责任制,形成了“点、线、面“闭环式包保模式,建立“双日、双周、双月”督查制,确保创建工作推进有序、落实到位。一是点位长制。建立“行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点位主要负责人的对接模式,行管部门负责人为本行业(单位)内划定的创城点位指定点位长,负责点位的环境整治、管理和维护。二是路长制。建立路长+社区干部的对接模式,路长负责沿街经营单位、居民点位的环境整治和维护。三是三级包保责任制。由市、区、街道三级政府分别对接社区、村居,实行全覆盖的包保责任制,确保创城工作全面覆盖。同时,建立了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加强对

4、城市环境的长期管护和维护。二、强化宣传引导,全民参与,共建文明城市(一)加强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宣传车巡游等,让市民了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意义和目标,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建设文明城市。(二)发动群众,共建文明城市。积极发动各类群众团体,如社区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学校、企业、志愿者等,参与创城行动,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共同打造文明城市。(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组织开展文明礼仪、环保知识、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意识,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城市规范,共建文明城市。三、加强管理,推进城

5、市治理现代化(一)加强城市环境整治。加强城市道路、广场、公园、河道、湖泊等公共空间的管理和维护,强化垃圾分类、垃圾清运、垃圾处理等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城市环境整洁、美观。(二)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加强对城市建筑、市容市貌的管理和维护,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打击违法建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违法行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三)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交通、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改善和提升,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XX市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打造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