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 ,大小:16.22KB ,
资源ID:224982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乡村振兴创建成效的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乡村振兴创建成效的总结.docx

1、关于乡村振兴创建成效的总结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我们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充分区位和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以示范村创建为切入点、以壮大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坚持开拓创新,扎实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深入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途径乡村全面振兴。1.重塑“生活宜居”新空间。利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的实施,采用上楼形式,完成村民集中居住,腾出土地助力乡村建设,提高了土地效率。积极引导农民自建房翻建,有效改善了房屋陈旧、风貌不一的现象。规整农宅地理位置,优化乡村建设空间,通过新村民入驻,扮靓村宅功能,引入部分城市生活必需,足不出村共享高品

2、质生活。我们将持续开展“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和美乡村行系列调研,对标上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和美乡村精品示范建设,真正打造典型、树起标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2 .夯实“公共设施”大底盘。充分利用闲置集体资源,进行功能及空间重构,塑造为民服务幸福大厅,提升乡村服务为民办实事空间,增加并完善各类设备设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办事事半功倍,实现为民服务最大化,运营功能多元化。完成村内道路提档升级、车站优化调整、停车场新增、桥梁改造、路灯安装,“三线”整理及公厕、垃圾厢房提升。以“数字智慧”赋能乡村振兴,新增鹰眼、摄像头、设置标识标牌等设施设备,全方位加强游客体验感、村民幸福感,群众满意度。

3、3 .擦亮“生态环境”本底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以“粉墙黛瓦”为特色、保留民宅“临水而居”的生活习俗,进行全村域整体风貌提升,精心打造“富颜值”生态宜居村。创建原生态特色庭院样板,推动美丽庭院向全村延展。擦亮生态绿色名片,完成增绿行动。力推生态治污,布局净水景观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空间,生态空间重构需要保持乡村与自然融合,在示范打造过程中,高度平衡原来禀赋资源与后期重塑生态,让重构变成浑然天成,相得益彰。4 .布局“现代农业”观光带。在已实施的高标准农田设施创建的基础上,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利用机械化种植播收,促进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同频共振。进一步加强农

4、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观光农业区,举办稻田音乐节,稻田购物节。加强现代产业园建设,创建乡村本土高品质农产品品牌,通过新型自媒体直播等途径,提升农产品产销链发展。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种植培育品牌稻米,完成“经济菜园”种植,充分展现视觉美感与经济价值的共存。划分乡村市集区域,规范布点农特产、文创、餐饮等特色销售点位,鼓励“地摊”经济,促进消费。5 .筑垒“长效收益”资金池。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村庄经营管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发挥民宅功能,打开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村民“四位一体”共谋发展新局面。进步梳理整合集体资产总库,分析有效可利用资源,全力盘活村集体资产,实现村集体及农民增收。加大村级招商引

5、资力度,充分探测城市饱和产业,将其引入广袤农村土地,通过城乡互通、互补,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筑巢引凤,让人才回流,激发农村活力,成为农村持续引资增资的新鲜血液与洪流。6 .织密“乡村治理”一张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组成党员先锋志愿队伍,扎根乡村人居环境、邻里空间等,带动村民,服务市民,推动村庄富素质发展。丰富拓展制度性治理方式,始终坚持“一个平台、一套标准”理念,完善优化村规民约,营造新老村民、新旧业态之间共融共生,共享共管的良好氛围。推进数字赋能乡村治理,通过数字智能化平台,进一步整合力量,推进“一网统管”,提升村级治理能力。坚持建设与治理同步,筑牢防疫屏障和保障安全文明建设。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