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8.17KB ,
资源ID:236975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1、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大意。2 .品析词句,把握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作品有文山集,其中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诗作,不仅记录了他后期的生活经历,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气节。【写作背景】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名臣,宋末帝赵昌(bing)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不幸在广东五坡岭被元军元帅张弘范部所俘。次年,张弘范水军追

2、击在广东崖山的宋末帝赵曷,当时,张弘范把文天祥拘于船上,经过零丁洋时,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军爱国将领张世杰。文天祥慷慨陈词:“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并奋笔疾书此诗作答。【朗读指导】播放音频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ge)寥(IidO)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hudng)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韵脚:双数诗行末尾押韵的字,星、萍、丁、青、经,押“ing”【诗文大意】译文:当年历尽艰辛因精通经书而被起用,兴兵抗元四年,战事逐渐消歇。译文:国家支离破碎好像风中的柳絮,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的浮萍。(当年

3、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中悲叹自己的孤苦无依。译文: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下这颗赤诚之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诗歌赏析】1.首联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寒窗苦读,进入仕途。烽烟四起,艰苦抗元。2 .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感受呢?,辛苦,“寥落、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古人的理想: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喻和对偶。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

4、悲叹。4 .颈联这两句妙在哪里?这两句诗运用了双关的修辞,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蕴含感彩的地名,又巧妙地将地名转化为心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当年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表现了诗人的忧愤之情。构思巧妙,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富有情味。5 .请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课文主旨】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一个至死不渝的爱国志士和勇于为国献身的英雄

5、形象。【结构梳理】【写作特色】(I)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2)诗歌前面六句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结尾两句转而谱写出激情慷慨的绝唱,这样的情调转换起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3)比喻、双关、对偶等修辞的运用,起到了巧妙的效果。【课后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O2、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的语句是: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答案:D3、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一个从忧愤悲苦到慷慨激昂的转变,这体现在哪一句?()A.第句B.第句C.第句D.第句答案:D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