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卷入得分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城东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NaOH3 .有些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往往需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化学变化,下列化学反应需要指示剂来判断的是4 .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此过程中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质量分数质Ift分散C.一浓晚假D./一浓破箧/浓,T/浓盐】IHf
2、aUh时间/h5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氯化钠、食盐、Na2CO3B.氢氧化铁、铁锈、Fe(OH)3C.氢氧化钠、烧碱、NaOHD.碳酸钙、生石灰、CaCO36 .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sMNCUNa)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谷氨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种有机物B.加热会产生含硫物质C.由五种元素组成D.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7 .食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也是科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种盐。某校以自然界的盐到餐桌的食盐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同学们在这个项目学习中需要完成以下几个项目。科学应用:得到的食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钙,若要除氯化钙杂质,下列所加
3、试剂可行的是()A.适量的稀盐酸溶液B.适量的硝酸银溶液C.适量的碳酸钠溶液D.适量的碳酸钾溶液8 .科学施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技术员测定了某耕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及土壤肥量标准见下表,则此耕地应该施用的化肥是()含氮含磷含钾土壤肥量标准(gkg)0.620.3417.8测定结果(gkg)0.500.3618.1A.硫酸钾K2SO4B.尿素CO(NFh)JC.氯化钾KClD.磷酸钙Ca3(PO4)29 .现有铁粉、二氧化锌、硫酸钢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某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制作了如图的检索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只含一种物质2Ib含有多种物质甲2a只含一种元素乙2b含有多
4、种元素33丙3b白色固体丁A.甲表示的是石灰石B.乙表示的是铁粉C.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10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该试剂的溶质为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如图所示。则A.pH一定等于7B.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蓝C.可用稀盐酸鉴别D.可用氯化钢溶液鉴别11 .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选择错误的是()选项需鉴别物质试剂或方法A铁粉、木炭粉磁铁吸引B盐酸、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C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用燃着的木条D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水A.AB.BC.CD.D12 .如图为桌球运动员击打白球后,白球撞击黑球
5、的运动轨迹图,其中乙和丁点为两球撞击后的瞬间,最终分别停留在丙点和戊点。假设黑白两球完全一样,桌面粗糙程度相同。下列有关不同点对应小球机械能大小关系错误的是()A.乙丁B.乙丙C.甲乙+丁D.丙=戊13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结论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法。下列根据已有事实或结论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选项事实或结论推理或判断A酸性溶液PH小于7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B碱能使无色酚醐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Sk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D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A. AB. BC. CD. D14 .小敏阅读教材得知:将铜片和
6、锌片同时插入稀H2SO4,可以组成一个电池(图甲)。那么该电池的正负极与什么有关呢?对此,小敏做了三组实验,并借助灵敏电流表进行判断(图乙)。发现该电池的正负极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且存在一定规律。据此判断,下列金属片组合可以使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图丙)的是稀 H7SO.8片乙B. a铁片、b锌片A.a铝片、b镁片C. a铁片、b铜片D.a铜片、b银片15 .小明在校运会上以标准姿势投出实心球(出手点距离地面约2m),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是实心球在落地前的动能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正确的是()16 .一块磁性黑板擦吸在磁性板墙上,若用拉力FI使它匀速直线向下移动距离S,然后又用F2使它匀速直
7、线向上运动相同距离。则两次拉力做功()A. B做功多C. 一样多B.F?做功多D.速度未知,无法确定B.D.手机手机17 .小龙利用轻薄的硬铁片,通过弯折、焊接等方法设计并制作一款结构稳定、适合拍摄桌面的手机支架。如图实物模型中,手机不能保持稳定的是(18 .如图是铁元素的价类图,每一条射线表示一种物质类别,同一圆圈铁元素化合价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化e-d中产生红褐色沉淀B.转化aFe一定属于置换反应C.若Cd线代表碱类,则C点表示Fe(OH)3D.转化FeTf可为2Fe+3CuCh=2FeCh+3Cu19 .向盛有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经搅拌使锌粉与溶液中的溶
8、质恰好完全反应。现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加入锌粉的质量为横坐标,以烧杯中生成的固体质量为纵坐标,小科同学分别作出了三幅关系图。其中A点表示锌粉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固体质量A.甲图中硝酸亚铁的溶质质量分数在B点时最大B.反应结束时,三种情况的溶液溶质种类不同C.丙图表示反应结束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生成的银与铁的总质量D.线段OB与X轴夹角45。线段BC与X轴夹角的主要原因是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不同20 .小明的质量为50kg,俯卧撑和跳绳是他热爱的两项运动。俯卧撑时他所受的重力可视为集中在A点,静止支撑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F;跳绳时重心高度随
9、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若他跳绳1分钟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则F和P分别为(甲乙阅卷入得分A. 295N, 168.75WC. 715N, 168.75W(1)装置A中生石灰的作用是B.295N,135WD.715N,135W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共16空,每空2分,共32分)2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I)我国科学家一(填字母序号)利用食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和氨气制得了纯碱,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A.侯德榜B.张青莲C.屠呦呦(2)厨房常用调味品食醋呈o(填“酸性”或“碱性”)22 .室外的铁制栏杆在多雨季节易生锈,小宁对铁生锈的条件
10、进行了探索,实验装置如图。3天后,发现只有装置C中的铁丝生锈了。(2)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说明与接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23 .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敏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逐渐加入200克质量f逐渐加入一定埴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三l(静置一段时间)(1)加入稀盐酸后出现的现象是。(2) be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3) 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4)通过计算得出d点坐标o24 .小丽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A、B、C、D、E是初中常见物质,且都含氧元素,各
11、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一”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1)物质C的化学式为;(2)写出一个DTE的化学方程式O25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O1秒内,推力F对木箱是否做功(选填“是”或“否”);(2) 35秒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焦。26 .如图所示,杠杆AB放在钢制圆柱体的正中央水平凹槽CD中,杠杆AB能以凹槽两端的C点或D点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12、长度AC=CD=DB,左端重物G=12N0(杠杆、细绳的质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计)(1)当作用在B点竖直向下的拉力F足够大时,杠杆易绕(选填C”或D”)点翻转。(2)为使杠杆AB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最大值为N027 .有一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钙,进行如下图实验:阅卷入得分28.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三、探究题(本题有6小题,每空2分,共42分),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
13、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1)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O(2)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O(3)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阐述应补充的实验。29.小城在课外资料中获悉:在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会影响反应的快慢。为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规格相同的A、B试管中分别放入大小相近、数量相同的锌粒,胶头滴管吸入等量的溶液,如图甲所示。塞紧橡胶塞。
14、将两个胶头滴管中的溶液同时挤入试管后,立即开启数据采集器。约IoOS后,停止采集数据。电脑显示气压P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实验分析】图甲中“”处应填O要确保实验成功,实验前应检查反应装置的实验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通过采集到的试管内值的变化快慢来反映。【实验结论】在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以(填“减慢”或“加快”)反应速度。30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小科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做法是:重物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重物上连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时打出一系列的点(每隔0.1秒再取另一个计数点A、B、C等),测出打点计时器在纸条上打出点的间距大小,如图乙所示,计算出重物重
15、力势能和动能,并将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加量进行比较。小科用质量为0.5kg和Ikg的重物做了两组实验,获得表一和表二两组数据。请分析实验过程和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表一:质量为0.5kg的重物位置ABCDE动能增加量(焦)0.090.270.450.630.81重力势能减少量(焦)0.150.450.751.051.35表二:质量为Ikg的重物位置AiB1CiD1E1动能增加量(焦)0.361.061.762.463.16重力势能减少量(焦)0.41.22.()2.83.6(1)小科认为重物下落时动能增加,请从图乙中找出证据并说明理由(2)分析表格数据,小科发现动能增加量小于重
16、力势能减少量,其原因是(3)为了使动能的增加量更接近于重力势能减少量,以便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现有1kg、2kg、3kg三个重物,选择哪个重物进行实验更合理?O31 .碳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其中一种方法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某探究小组将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利用传感器实时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溶液的pH,装置如图甲所示。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且PH等于11.6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碳酸钠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2CO3+CO2+H2O=2NaHCO3)该温度下,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
17、H为8.3:该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根据以上现象和信息,小组同学展开进一步探究:乙丙【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的产物是什么?【建立假设】假设1:只有碳酸钠;假设2:碳酸钠、碳酸氢钠:假设3:只有碳酸氢钠;假设4:小敏根据图乙曲线判断假设1不成立,理由是。【实验过程】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丙。【实验结论】小敏根据图丙曲线认为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最终产物是.【交流评价】小金认为该曲线还不能确定最终产物。因为PH可能还未呈稳定状态,接下去的操作是O小兴受小金的启发,猜测最后溶液可能呈酸性,他猜想的依据是,所以建议小组同学继
18、续展开探究。32 .某实验小组用飞镖的镖盘做了一个圆心固定且可以绕圆心O转动的圆盘,圆盘的直径上AB两端各有1个平衡螺母,A、B、C是在镖盘以O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的三个点,BD垂直于AB。接下来用这个装置探究杠杆力臂的具体概念。调节圆盘两端的平衡螺母让A、B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圆盘A点挂两个钩码(总重1牛),B点挂两个钩码,杠杆平衡,再将B点的两个钩码分别挂在C点和D点,结果挂在D点时杠杆能保持平衡,挂在C点时杠杆不能平衡。(1)步骤之前,若A比B低,为使AB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向调节。(选填“左”或“右”)(2)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杠杆平衡的是支点到的距离,科学上将这个距离定义为力臂。(选填
19、力的作用点”或“力的作用线”)(3)取下右侧两个钩码后,若小明想用作用在C点的拉力使杠杆再次平衡,则拉力的大小至少为牛。33 .如图为气体X(纯净物)与氧化铜反应制取铜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C(1)在对A中氧化铜进行加热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X,其目的是(2)若实验中,观察到A中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B中无水硫酸铜无明显现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X为O(3)查阅资料得知:气体X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0);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小乐为了探究反应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
20、现象实验结论步骤取20g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红色固体可能是氧化亚铜,也可能是铜和氧化亚铜步骤将步骤一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为12g20g红色固体中,铜和氧化亚铜的质量比为阅卷人四、计算题(共4小题,共26分)得分34 .科学处理工业污水,呵护绿水青山。含盐酸的废水不能直接排放,可用于制备氯化钙,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化灰池反应锅过滤器蒸发锅(1)请写出化灰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工作时,“反应锅”内不断搅拌的目的是(3)现有100吨含盐酸质量分数为1.46%的废水,理论上最多可生产氯化钙多少吨?35 .黄铜(由铜和锌形成的合金
21、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晓军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样品组成,分四组取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样品第1份第2份第3份第4份取样品质量(g)25.025.025.025.0取稀硫酸质量(g)40.080.0120.0160.0产生气体质量(g)0.20.4().5m试计算:(1)上表中m的数值是;(2)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当黄铜样品和稀硫酸的质量比为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3)求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36 .如图甲所示的地面清洁机器人,质量为3kg。机器人在水平地面运动时,所受推力F与速度V关系如(1)该机器人受到的重力为多大?(2)该机器人所提供的水平推力为
22、30ON时,匀速直线运动3m,水平推力做了多少功?(3)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推力的功率是多大?37 .生活中,经常有人通过用喝醋的方法去除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科学吗?小明查找资料知道:鱼骨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主要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醋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物质,因而能使鱼骨软化使之从咽部脱落。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提小: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23、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2)小明通过图乙分析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克。(3)小明老师认为这样的分析不够严谨。经过同组同学的讨论分析小明终于知道了。反应前锥形瓶中是空气,反应完之后锥形瓶中是二氧化碳。于是他们通过实验设计测出反应前后锥形瓶质量差值为0.11克。现在请你帮小明计算出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4)最后小明得出,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请你结合乙图及实验结果加以说明。答案解析部分1 .【答案】A【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
24、物质生成。【解答】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在甲骨上刻文字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用石块修筑长城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02 .【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PH值的测量及方法;浓硫酸的稀释【解析】【分析】A、根据有腐蚀性药品称量时要放玻璃容器中分析;B、根据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物质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压强发生变化的原理分析;C、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D、根据浓硫酸稀释“酸入水”中分析。【解答】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放纸上称量,不符合题意
25、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装置内压强明显发生变化,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C、测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测定,不符合题意;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散热,符合题意;故选D,3 .【答案】C【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根据各选项中所给反应的现象分析,若反应无明显现象且反应时溶液酸碱性发生改变的反应,需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化学变化。【解答】A、氯化钢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钢沉淀,不需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锌与硫酸铜反应表面生成红色固体,不需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化学变化,
26、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需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不需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4 .【答案】A【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解答】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质量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吸水,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故选AQ5 .【答案】C【知识点】常见物质的俗称【解析】【分析】根据对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的认识分析判断。【解答】A.氯化钠的
27、化学式为NaCL故A错误;B.铁锈的化学名为三氧化二铁,故B错误;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或烧碱,化学式为NaOH,故C错误;D.碳酸钙俗称石灰石,故D错误。故选Co6 .【答案】B【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由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解答。【解答】A、谷氨酸钠是一种有机物,不符合题意;B、该物质不含硫元素,加热不会产生含硫物质,符合题意;C、由碳、氢、氮、氧、钠五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D、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不符合题意;故选Bo7 .【答案】C【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
28、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解答】A、氯化钙不能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B、加入硝酸银,氯化钙和氯化钠都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C、加入适量碳酸内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除去食盐中的氯化钙,符合题意;D、适量的碳酸钾溶液可除去氯化钙,但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故选Co8 .【答案】B【知识点】盐与化肥【解析】【分析】根据表格确定这块土地缺少的营养素,再确定要施加的化肥。【解答】根据表格可知,这块土地中氮元素的含量偏低,应该施加氮肥。A.硫酸钾K2SO4中含有钾元素,为钾肥,故A不合题意;8 .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为
29、氮肥,故B符合题意;C.氯化钾KCl中含有钾元素,为钾肥,故C不合题意;D.磷酸钙CaKPCMX中含有磷元素,为磷肥,故D不合题意。故选B09 .【答案】D【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根据铁为单质,石灰石为混合物,二氧化钵为黑色固体,硫酸钢为白色固体分析。【解答】A、甲中含有多种物质,为混合物,所给四种物质中,石灰石为混合物,则甲为石灰石,不符合题意;B、乙只含一种元素,为单质,则乙为铁粉,不符合题意;C、丁为白色固体,为硫酸钢,则丙为二氧化钵,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D、丙和丁都含氧元素,不能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符合题意;故选Do10 .【答案】C【知
30、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书写确定溶液中溶质为碳酸钠和硫酸钠的一种,不会是氯化钠,再由碳酸钠和硫酸钠的性质进行鉴别分析。【解答】A、若试剂为碳酸钠,则溶液呈碱性,PH大于7,不符合题意;B、若溶液为硫酸钠,则溶液呈中性,不会使石蕊试液变色,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式可知,该溶液只能是碳酸钠、硫酸钠的一种,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为碳酸钠,无现象则为硫酸钠,可以鉴别,符合题意;D、氯化钢与碳酸钠、硫酸钠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C。11 .【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
31、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解答】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粉不能被磁铁吸引,磁铁吸引可以鉴别铁粉和木炭粉,不符合题意;B、盐酸和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利用硝酸银不能鉴别盐酸和氯化钠溶液,符合题思;C、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利用燃着木条通过木条燃烧情况可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氯化钠溶解温度无明显变化,利用水可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钠固体,不符合题意;故选B012 .【答案】A【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解析】【分析】白球和黑球的质量相等,高度相同
32、重力势能相同且不变;桌面粗糙程度相同,小球滚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据此分析判断即可。【解答】C.白球从甲点运动到乙点,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在乙点撞击黑球后,一部分动能传递给黑球,所以白球在甲点的机械能大于白球在乙点的机械能与黑球在丁点的机械能之和,即甲乙+丁,故C正确不合题意;A.乙和丁点为两球撞击后的瞬间,最终分别停留在丙点和戊点,由图可知碰撞后黑球滚动的距离大于白球,且两球完全相同,则可知碰撞后黑球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更多,说明碰撞后的瞬间黑球的机械能大于白球,即丁乙,故A错误符合题意;B.丙点时白球竞争,则白球乙点的动能大于在丙点的动能,即乙丙,故B正确不合题意
33、D,白球和黑球最终分别停留在丙点和戊点,所以白球在丙点和黑球在戊点的机械能相等,即丙二戊,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o13.【答案】A【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酸性溶液PH小于7分析;B、根据碱溶液与碱性溶液的区别分析;C、根据中和反应定义、金属氧化物与酸或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D、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解答】A、酸性溶液PH小于7,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符合题意;B、能使无色酚肽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不符合题意;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如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不符合题意;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
34、氧化物,如高锌酸钾含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Q14 .【答案】C【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图示中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分析。【解答】由图乙可知,至少有一种金属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且电流表指针偏向活动性强的一端,要使指针向左偏转,即偏向a端,说明a端金属的活动性大于b端,铝的活动性小于镁,铁的活动性小于锌、大于铜,铜和银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故选C015 .【答案】B【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注意分析实心球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规律即可。【解答】实心球投出后,先向前上方运动,此过程中速度变小,动能变小;到达最高点时速度最小(但不为
35、0,仍然有向前的速度),动能最小(但不为0);之后实心球因受重力作用而向下做加速运动,此过程中速度变大,动能变大;所以实心球在落地前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o16 .【答案】B【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W=FS比较拉力做功大小即可。【解答】当磁性黑板梯向下运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拉力B、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得到:F+G=f,即B=f-G;当磁性黑板梯向上运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摩擦力f、竖直向上的拉力拉力B,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得到:F2=G+f,两种情况下,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
36、摩擦力f的大小不变,所以F2大于Fi,由W=FS可知,移动距离相同,则F?做功多。故选B017 .【答案】C【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只有物体的重力作用线从支撑面经过时,物体才能处于稳定状态。【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B、D中的手机重力作用线都从支撑面经过,因此是稳定的。只有C中的手机重力作用线不能从支撑面经过,因此最不稳定。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故选C018 .【答案】A【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A、根据氢氧化铁为碱,呈红褐色分析;B、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分析;C、根据C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分析;D、根据铁与
37、盐发生装置换反应产生+2价亚铁盐分析。【解答】A、e为盐,铁元素化合价与氧化铁的相同,即为+3价,d可以为三价铁元素的碱,转化e-d中产生红褐色沉淀,符合题意;B、转化a-Fe可以是碳、氢气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也可以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若Cd线代表碱类,c点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C点表示Fe(OH)2,不符合题意;D、f为+2价,转化FeTf可为Fe+CuCL=FeCb+Cu,不符合题意;故选Ao19 .【答案】A【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向盛有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
38、应,然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结合图像中固体质量的变化分析。【解答】A、向盛有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A点表示锌粉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由方程式Zn2AgZn-Fe65216 6556可知,锌与硝酸银反应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锌与硝酸亚铁反应时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甲图中B点后硝酸亚铁开始反应,则硝酸亚铁的溶质质量分数在B点时最大,符合题意;B、反应结束时,三种情况中硝酸银和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溶液溶质种类相同,不符合题意;C、丙图表示反应结束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的银与铁的总质量,不符合题意;D、线段OB
39、与X轴夹角45。线段BC与X轴夹角的主要原因是三种金属的反应时质量变化的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AQ20 .【答案】B【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1)用杠杆的平衡条件BLLF2L2可以求出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2)利用公式W=Gh求解克服重力做一次的功,根据图乙可知Imin内的跳绳次数和每次跳起的高度,根据W=Gh求Imin内克服重力做的功,利用功率的公式计算功率的大小。【解答】(1)人的重力:G=mg=50kgl()Nkg=500N,将人体看作一个杠杆,脚尖处为支点,重力为阻力,地面对手的支持力为动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BLLF2L2可得:F支XLI=GXL2
40、即:F支X(lm+0.7m)=500Nlm,解得:Fx294N,即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F至少为294N;(2)由图乙可知跳一次所用时间9Imin内所跳的次数:九=詈=I80,起跳的最大高度h=().09m;克服重力做功:W=Gnh=500N1800.09m=81OOJ;I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p=100/=135iyot60s故选Bo21 .【答案】(1)A(2)酸性【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分析;(2)根据食酷中含有醋酸,呈酸性分析。【解答】(1)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2)厨房常用调味品食醋中含有醋酸,呈酸性。故答
41、案为:(1)A;(2)酸性。22 .【答案】(1)吸收瓶内空气中的水分(2)空气【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分析;(2)根据铁生锈与氧气或空气有关分析。【解答】(1)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装置A中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收瓶内空气中的水分;(2)装置B中铁丝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生锈,C中铁丝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由此对比可说明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故答案为:(1)吸收瓶内空气中的水分;(2)空气。23 .【答案】(1)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NaOH+HCl=NaCl+H2O(3)氯化钠、氯化铜或NaC1、CuCl2(4)(30
42、0,14.7)【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分析;(3)根据图像变化趋势确定加入物质的反应过程分析;(4)根据氧化铜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计算出与氧化铜反应的盐酸质量,由铜元素守恒计算氢氧化铜质量,再由总盐酸、氢氧化铜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钠质量,从而计算d点坐标分析。【解答】(1)加入稀盐酸,氧化铜与盐酸反应,观察到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 be段是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X(3) c点是氢氧化钠刚好与盐酸反应完全,氯化铜未反应,
43、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铜。(4)由铜元素质量守恒可知,d点纵坐标为生成氢氧化铜质量,则值为12gXU+普=14.7g,d点横坐标为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质量和,设与氧化铜反应的盐酸质量为XCuO+2HC1=CuC12H2O807312g7.3%xx=150g设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yNaOH+HCl=NaCl+H2O4036.516%y50g7.3%y=25g设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ZCuCh+2NaOH=Cu(OH)2+2NaCl809816%z14.7gz=75gd点坐标为(300,14.7).故答案为:(1)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NaOH+HCl=NaC
44、l+H2O;(3)氯化钠、氯化铜或Nac1、CuCl2;(4)(300,14.7).24.【答案】(1)H2SO4(2)CuSO4+2NaOH=Cu(OH)2l+Na2SO4【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可生成二氧化碳和硫酸铜,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硫酸铜为蓝色溶液,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分析;(2)根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分析。【解答】(1)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B为二氧化碳,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D的水溶液呈蓝色,则D为铜盐,其中某元素化合价为+6价,则应为硫酸铜,C为
45、酸,能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硫酸铜,则C为硫酸,化学式为HzSO-(2)D为硫酸铜,E为碱,则为氢氧化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故答案为:(I)H2SO4;(2)CuSO4+2NaOH=Cu(OH)2i+Na2SO425.【答案】(1)否(2)400【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做功的两个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2)根据S=Vt计算木箱移动的距离,再根据W=FS计算推力对木箱做的功。【解答】(1)根据丙图可知,0ls内时木箱移动的速度为OnVs,即木箱保持静止,因此推力F对木箱没有做功。(2)根据丙图可知,35S内木箱移动的速度V=Ims,则木箱通过的距离S=Vt=Irnsx2s=2m;根据乙图可知,此时受到的推力为200N,那么推力F对木箱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