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 ,大小:16.32KB ,
资源ID:25748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班语言《一对蝈蝈吹牛皮》PPT课件教案参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班语言《一对蝈蝈吹牛皮》PPT课件教案参考教案.docx

1、 学情分析:大班的小朋友经过小班和中班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很多儿歌歌谣,但今天的这首一对蝈蝈吹牛皮儿歌,是以讽刺幽默的形式来展现,小朋友学习起来觉得有趣,好笑,好玩。我制定以下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通过阅读儿歌和情景表演,懂得不能乱吹牛皮,要实事求是。 2.在分享幽默故事、儿歌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培养幽默气质。活动准备:教师自制:两只蝈蝈的大图片、蝈蝈头饰两个、大公鸡头饰一个、幼儿用书、儿歌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出示蝈蝈图片,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教师:大家看图片上的针对昆虫,穿着绿衣服,唱着动听的歌,你们认识它们吗?(蝈蝈)你们都知道关于蝈蝈的什么知识呢?”(幼儿自由发言)那你

2、们猜一猜图片上的这两只蝈蝈在干什么呢?”(吹牛皮)那这对蝈蝈是怎样吹牛皮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二)欣赏理解环节1、教师播放一对蝈蝈吹牛皮,幼儿认真倾听。2、师生共同阅读儿歌,理解其中的内容。(请小组长或值日生发幼儿用书)(1)开始部分。教师:这对蝈蝈在哪儿吹牛呢?(家西)(2)主体部分。教师:两只蝈蝈第一次怎么吹牛的?(大蝈蝈说:“我在南山吃了只鸟。”二蝈蝈说:“我在北山吃了只鸡。”)教师:两只蝈蝈第二次怎么吹牛的?(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只狗。”二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头驴。”)教师:两只蝈蝈第三次怎么吹牛的?(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个虎。”二蝈蝈说:“我在东海吃了鲸鱼。”)(3)

3、结尾部分教师:两只蝈蝈的牛皮越吹越大,结果怎么样了呢?”(喂了大公鸡)(三)拓展环节1、分角色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乐趣。可将幼儿分为男女角色朗诵,也可分组进行朗诵,加深对儿歌的理解。提醒幼儿注意朗诵时的语气。2、表演儿歌。请三名幼儿自愿扮演大蝈蝈、二蝈蝈、大公鸡,进行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吹牛皮时的表情和动作。表演活动可重复两到三次。(四)结束环节教师:这对蝈蝈为什么喂了鸡?(吹牛皮)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这对蝈蝈一样吹牛皮呢?对,要实话实说、实事求是,不能“吹牛”、说大话,要做一个谦虚的人。活动延伸:1、在区域活动表演区进行表演。2、幼儿与家长一起改编儿歌,如改编两只蝈蝈吹牛皮的内容,或者改编故事的结局。活动反思:1、讲述的形式有点单一,应该以多种形式讲解,让幼儿更进一步地理解诗歌内容,效果更好。2、开展此活动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并通过表演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还让幼儿懂的了做人的道理:要诚实、实事求是、不吹牛皮。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