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4.80KB ,
资源ID:258548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展低碳农业心得体会.docx)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展低碳农业心得体会.docx

1、发展低碳农业心得体会近来,我国农业农村领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扩绿、增长成效明显。2023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指出,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正以较低的农业碳排放强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发展低碳农业正当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接连出台“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及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十大行动”等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政策,旨在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农田土壤固碳能力,不断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低碳农业采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产方式,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保持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多地积极探索低碳农业

2、高效发展模式且取得一定成果。比如,黑龙江持续发展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管理等新模式,不仅更加低碳环保,还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带来一批价值更高的农产品。当地一些数智化现代农业园通过中央环境控制及监测调控系统等,对果蔬实现育、耕、种、管、收的自动化全生命周期监测,相较于传统棚室生产可节约至少一半成本,还能产出优质蔬菜,满足市场“菜篮子”需求。新模式体现出低碳农业在农业减排、提升生产可持续、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积极功能。目前,低碳农业还缺乏颠覆性的增产减排关键技术,缺少高效减污降碳、丰产减排的生产模式。充分发挥创新的作用,能够不断补齐短板,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区域适用的低碳农业综合模式的集

3、成度还较低,亟需突破农业减排模式集成不足,低碳发展与提质增效未形成合力等瓶颈。对此,一些地方正在积极摸索,如江苏睢宁筑牢农业面源污染“防护堤”,浙江桐乡实行农业投入品全周期管理,福建武夷山发展绿富美生态茶园模式等,均体现出集成协同的效用。突破瓶颈、补齐短板离不开创新。下一步,应紧扣肥料、养殖、碳汇、种植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模式创新,加强稻田甲烷减排、畜禽低碳减排、农田碳汇提升等农业绿色低碳核心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工作,积极探索减排固碳技术。目前,我国已制定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编制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科技创新需求清单,各地应结合实际,加大技术等领域创新力度,形成适宜自身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低碳农业具有跨学科、跨领域、复杂性强和技术互补等特性,必须重视集成创新,实现技术等领域协同发力。可组建跨单位、跨学科、跨团队的合作机制,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比如近年来发展成效显著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在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下,在提高节水灌溉等新技术采纳率的同时,抑制了碳排放强度,体现了粮食增产与碳减排的协同作用。发展低碳农业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等多方共同参与,政府的政策完善、科研机构的技术革新、农民的认知转变以及市场的有效对接等均不可或缺。我国农业以较低的碳强度支撑稳产保供和粮食安全,来之不易,应珍惜成果,久久为功,为持续实现丰产增收、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