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5.41KB ,
资源ID:271445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村级“三务”公开工作总结汇报.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村级“三务”公开工作总结汇报.docx

1、村级“三务”公开工作总结汇报近年来,XX县将村级“三务”公开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明确内容“定”时限,力求公开事项有“热度”;发挥作用“广”载体,力求公开渠道有“广度”;分级负责“实”责任,力求公开参与有“亮度”;切实保障干部群众“三务”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明确内容“定”时限,力求公开事项有“热度”o坚持“需要党员群众了解,党员群众需要了解”的原则,将三务公开内容全面准确作为保证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前提。一方面,明确公开内容。对党内政策、党组织开展工作情况向党员和群众进行公开,不涉及党内秘密的事务一律公开;对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事项进行公开;对村级

2、财务收支、日常开支、干部薪酬、对外投资、集体债权债务、集体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集体资产负债及收益分配等进行公开。另一方面,明确公开时间。按照“常规工作随时公开、临时工作及时公开、动态工作集中公开、阶段工作定期公开”要求,由35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35名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牵头,全面、客观、系统梳理本村(社区)在“惠民政策、建设项目、三资清理、财务收支、支部活动、一事一议、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群众关注重点、热点和焦点问题。截至目前,35个村(社区)随时、及时、集中、定期更迭村级事务142次,公开事项达561项,有效提升了农牧民群众对村级事务、

3、基层服务的知晓率。发挥作用“广”载体,力求公开渠道有“广度”。坚持满足党员、干部、群众公开需求,通过线上、线下两条主线发力,充分发挥各类平台载体作用,畅通多样公开渠道。一是发挥阵地宣传作用。35个村(社区)召开季度党员大会通报140场次、每月千人群众大会宣讲10场次、三务公开栏公开420场次、“新农村大喇叭”播控系统播放信息840条,通过语音、图片、文字等方式,面向党员、群众公开“三务”信息。二是发挥流动宣传作用。将70名党政干部、教师、农村党员、村干部、青年志愿者编入“马背流动党校”“法律政策宣讲团”“姐妹宣讲团”等流动载体,深入远牧点、边界地、村(社区),采取藏汉“双语”集中宣传的方式,宣

4、传所在村社“三务”内容35场次,编印发放藏汉“双语”版村级事务公开宣传册0.8万册。三是发挥线上宣传作用。充分利用10个乡镇的微信公众号、35个村(社区)微信工作群、村(社区)“两委”干部群、247个村(居)民小组长群,全覆盖推送村务事务公开信息839期,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分级负责“实”责任,力求公开参与有“亮度”o一是坚持县乡牵头。按照“部门指导、乡镇负责、村社实施”的原则,20名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组织、民政、财政、科农、财政5家县级部门负责同志负责业务指导,35个村(社区)“两委”干部负责“三务”公开事项的具体实施。二是坚持乡村负责。乡镇党委、政府、纪委分别与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签订村级事务公开目标责任书,建立以县乡“两代表一委员”“三老人员”、离任村干部、农村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村级事务监督工作组,分季度召开村(社区)监督员座谈会、群众评议会840场次。三是坚持群众监督。规定党员、群众对三务公开事项有疑问的,可要求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会解释答疑。开通村级事务监督电话35个,反馈处置监督意见建议105条,压紧压实35名村(社区)纪检委员、35名村务监督委员工作责任,着力发现查处不公开、假公开、公开不到位的问题,有力推动村级事务阳光运行。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