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72.61KB ,
资源ID:275829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开题报告打包机.docx)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开题报告打包机.docx

1、湖南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题目打包机设计1 .研究目的和意义进入21世纪,基于计算机及电子的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设备的自动化性能改进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及子女的教育水平,因此书籍等印刷品的数量迅速增长,2010年年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年产值己经突破万亿元大关。出版业的发展,带动了印刷机械、包装机械等设备的需求。书籍的印刷具有季节性,多集中于大中小学校的开学前的阶段,这就要求,书籍印刷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为保证书籍在转运过程不被损坏,业内普遍的做法是将一定规格的书籍进行打包。书籍的

2、包装是制约书籍生产的一大问题,目前,国内的多数印制厂多采用人工包装的方式,包装质量差,包装效率低,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部分企业还容易出现“用工荒”问题,从而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一些有实力的印刷企业从国外引进了部分全自动包装设备,但是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因此行业内迫切需要研发性价比较高的自动打包设备。书本打包设备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集书摞自动搬运、输送、书摞包装纸自动折纸、书摞自动裹包和自动捆扎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自动书本打包机的研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不但可以促进包装工业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印刷企业的包装效率和包装质量,降低生产成本。2

3、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发展现状国外对包装设备的研究较早,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一些公司己经拥有比较完备的产品系列,并积极来发新品。美国的包装机械产业历史比较悠久,产品种类和数量居全球之首,其包装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比较知名的公司,如1.anteChInc、ITW、ANGE1.USBarry-Wehmillre.Beinis、SASIBSPA等公司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设备特点是高精尖,与计算机技术精密结合,但是一般成本较高,价格昂贵。如图1所示,是Barry-WehmilIre公司的包装机械,该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速度快等特点,但因结构比较复杂,各执行机构在协调配合时,

4、经常会出现包装纸张褶皱问题。图1美国Barry-Wehmillre包装机械德国是世界最大的包装机械出口国,包装机械在制造工艺和技术性能等方面都比较先进,其特点是具备成套、高速、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比较知名的公司有SETIZMSK等,如图2所示,是德国的MSK书本打包机,该设备每个动作都相互比较独立,动作协调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可以同时打包多摞书本,工作效率较高,但是其占地面积较大,对车间要求较高。图2德国MSK书本打包机图3日本富士油压精机书本打包机日本是包装机械的后起之秀,其设备的主要特点是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便。比较知名的公司有古川株式会社、富士油压精机株式会社等,如图3所

5、示,是日本富士油压精机会社生产的AP-78V打包机,该打包机其打包速度可达每分钟8包,最大包装质量20吨,设备自动约900KG。但是该设备使用了空气压缩机,噪音较大。此外,意大利、韩国等国家的包装产业也具有一定实力。总起来看,国外对包装设备的研究多集中在机电一体化、结构优化、生产效率提高及提高设备可靠性等方面,其表现出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有:(1)成套设备供应能力增强;(2)产品适应性好,具有好的柔性年灵活性;(3)普遍采用仿真设计技术;(4)包装工艺流程的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越来越RJo2.2 国内发展现状检测系统设计J.包装工程,2012(11):82-85.15黄颖为.包装机械结构与设计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指导教师批阅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注:可另附A4纸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