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7.32KB ,
资源ID:279920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热在金属中的传递微课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热在金属中的传递微课教学设计.docx

1、热在金属中的传递微课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姓名微课名称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知识点来源学科:小学科学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教科版所属章节:第四章第四节录制工具和方法电脑/MP4视频设计思路聚焦问题解决:链接生活一提出假设一设计模拟实验一实验闯关一总结提升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目标: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在同一物体内,热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物体温度低的部分。科学探究目标:1.交流研究一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并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2 .交流与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3 .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 .形成对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科学

2、探究的兴趣。2 .分析热传递的原因,养成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3 .在小组合作时,积极沟通与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4 .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通过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热传递的一些特点。教学重点观察探究“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的传递”知道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在同一物体内,热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物体温度低的部分。教学难点通过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实验,归纳概括热传递的方向和特点。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链接生活1.引入生活中的烤肉先后熟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聚焦核心问题:热是怎样传递的?生活是教育之源,也是教育

3、的归宿。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提出假设1 .从生活视角出发,提出四种不同的烤肉方案。2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测。引导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增强其活动的计划性,对观察和实验具有先导作用。同时还能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从学生的视角分析,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设计模拟实验1 .从烤肉模型向模拟实验模型转换。2 .实验设计,怎样让热传递被我们“看到”呢?实验方案的设计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思维发展的过程,以生活中烤肉为蓝本,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逐渐调整优化方案。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和思维水平。实验闯关1.闯关实验,闯过一关,举手示意老师换下一关材料。闯关一:金属棒一加热点在中

4、央;闯关二:金属棒一加热点在最右侧;闯关三:金属盘一加热点在中央;闯关四:金属盘一加热点在最左在实验探索中尝试解决问题,并采取实验闯关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侧;总结提升1 .引入生活中的烤盘应用。2 .总结热在物体内的传递方式。3 .引入生活中常见的退热贴,引导学生思考热在物体间是如何传递的。从课堂走向生活,借助生活中实际应用,对新知进行总结与拓展,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热情,使核心素养在自由中生长。使用说明测温贴纸可重复利用,便于多个班级反复实验。使用起来比感温油墨要更方便。热在金属中的传递配套习题1.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烤盘分为慢烤区和煎烤区,其加热点在烤盘中央,在烤肉时,慢烤区的肉熟得比较慢,煎烤区的肉块熟得比较快,这跟热传递的方向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煎烤区温度高,慢烤区温度低。B.热传递是有方向的,热从加热点向四面八方传播。C.热传递是有方向的,热从温度高的煎烤区传向温度低的慢烤区。D.热传递是有方向的,热从温度低的慢烤区传向温度高的煎烤区。2.当我们发烧时,妈妈会给我们在额头上贴上降温贴,热在额头和退烧贴之间是()传递的。A.热传递是没有方向,冷热可交替传递。B.热传递是有方向的,热从温度高的额头传向温度低的退烧贴。C.热传递是有方向的,热从温度低的退烧贴传向温度高的额头。D.热传递是有方向的,冷从温度低的退烧贴传向温度高的额头。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