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1.77KB ,
资源ID:284959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5 雨和雪(平铺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5 雨和雪(平铺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1、15雨和雪(平铺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5.雨和雪【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级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循环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14.1

2、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14.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教材分析】雨和雪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3课内容。本课承接第一课云和雾的认识与探究,介绍了另外两种天气现象一一露和霜。将这两种天气现象放在一起也是因为其形成条件很接近,都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并附着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只是一个呈现液态,是小水滴,一个呈现固态,是小冰晶。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整体感知它们在形杰及形成条件上的差异,这

3、属于经验层面的认知。第二个活动是人造露和霜,主要是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两个实验放在一起做也是一种对比,两者的形成条件差异主要是温度不同。这是本课动手实践的主体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第三个活动是阅读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正好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更多与节气相关的天气现象,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能够比较雨和雪的异同,知道雨和雪是常见的降水形式;2.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并能够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3,了解更多的降水形式,描述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教学重点】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4、教学难点】根据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o学生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培养皿、热水、冰块、火柴。【教学过程设计】人造雪导入,场景激趣。1 .出示雪地场景,观看下雪视频(或体验下雪情境),体验人造雪带来的观感。2 .谈话:厦门不会下雪,有人见过真正的雪吗?3 .学生描述感受。4 .师:南方虽然不会下雪,但是会下雨,今天我们体验了人造雪,但是却能够模拟一场真正的雨。5 .揭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和雪。设计意图:地球内部很神秘。二、观察不同,猜测成因。1.谈话:对于我们熟悉的雨和不熟悉的雪,你了解多少?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2.请学生写下不同之处,让

5、学生上台张贴板书。雨:液体、四季都有雪:固体、一般发生在冬天、一般在北方才会下雪3,请学生写下相同之处,让学生上台张贴板书。相同点:本质都是水,都是从云中降下来。4 .提问:为什么一样从天下落下,有时候是雨,有时候是雪?5 .学生讨论,猜测。设计意图:地球内部很神秘。三、创造条件,进行人造雨。1.师:雨水哪里来?(空气中)出示水蒸气宝宝。6 .追问:空气中的水哪里来?(地面上)出示水滴宝宝7 .谈话:水蒸气如何变成雨?(需要遇到冷的环境)8 .小结: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设计意图:地球内部很神秘。模拟实验,验证猜想谈话:想要做雨的模拟实验,应该创造什么样的条件?(要有水蒸气,冷的环境)师:

6、如何得到水蒸气?(加热水)师:如何让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盖上蒸发皿)出示器材,利用酒精灯加热一杯水(为节约时间,可采用热水Q)盖上蒸发皿,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可以观察到蒸发皿上有小水珠)思考:此时小水珠还没法变成雨,如果让小水珠变成小水滴落下来?(创设冷的环境)出示冰块,在培养皿上放上冰块,观察现象。(小水珠聚集后落下来)学生填写、绘制报告单,贴上水滴、水蒸气等的示意图。思考:根据雨的形成,猜测雪是如何形成的?(更寒冷的环境下形成)在报告单上,增加雪的形成过程。小结:当云中的小水滴或者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道上升气流拖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降水。水滴直接落下或者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过程中没融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设计意图:地球内部很神秘。拓展学习,认识降水。1.播放微课,认识更多降水形式:冰雹、雨夹雪、冬雨等。2.讨论,这些降水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地球内部很神秘。【板书设计】15.雨和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3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