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5 ,大小:75.68KB ,
资源ID:293713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14篇精选】供参考.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14篇精选】供参考.docx

1、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共14篇)目录篇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3篇二、党课:带头担当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5篇三、2024”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18篇四、学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研讨交流发言材料23篇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党课讲稿27篇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党课讲稿35篇七、学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研讨交流发言材料41篇八、学习“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

2、族伟大复兴”专题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50篇九、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学深悟透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52篇十、2024”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58篇十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课讲稿.61篇十二、2024年专题党课学习讲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6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篇十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72篇十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员开I寸1./仁TZ-X发U74篇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一纲举而众目张。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初心和使命

3、始终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规划制定阶段目标并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完成,再集全党之智慧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新的战略安排。2022年金秋时节,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党的中心任务和两步走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二O二O年到二O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

4、义现代化强国。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关键要准确把握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从一系列共同的技术指标比较的角度,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新发展格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绿色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具体的目标,更要从政治高度把握它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决定的,也是在新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复杂外部环境下要实现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

5、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目前世界上只有极个别国家有这样的人口规模。”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特征J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富起来,还要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强起来,中华民族必将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避开也正在避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牺牲环境走过的老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同样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别于那些通过殖民或者战

6、争扩张掠夺资源、将自己的现代化建立在其他民族的痛苦之上甚至是种族灭绝基础上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必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要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坚的磅礴力量。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依

7、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已经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创造新的世界奇迹。篇二、党课:带头担当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把对国家、

8、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00多年的光辉历程,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历程。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励精图治、敢于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推动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J全体党员干部要扛起担当、不辱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

9、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历史征途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今天,主要跟大家交流三个方面内容。一、什么是担当作为?(一)担当作为的内涵“担当”一词最早见于朱子语类,意为承担、担负(责任、任务)等,后也用来指某人敢于承担责任,有魄力。对于担当的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担当是一种责任。“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责:从某种意义上说,责任与人相伴终生,任何人都回避不了。人在社会中生存,就要承担并履行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一定责任。担当是一种能力。俗话说:没有金钢钻,不敢揽瓷器活。能力有差别,担当有大小,会有不同的岗位和人生定位。

10、领导岗位是一种能力席位。一方面,表明了组织和人民对领导干部个人能力的认可;另一方面,要求领导干部在岗位上要输出能力,作出应有的成绩和贡献。担当是一种工作作风。见好事喜事就“抢篮球”,见难事烦事就“踢足球”、“打排球”,是“四风”的表现之一。勇于担当的干部,敢闯敢干、勇立潮头,对于确定的目标任务,总是千方百计去干成干好,不敢担当的干部往往在岗不在状态、干事提不起精神,叫苦叫难,一躲二推三拖,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把现实问题拖成历史问题。担当是一种思想境界。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挺身而出,才会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不怕牺牲。焦裕禄同志誓言“拼了老命大干一场,决心

11、改变兰考面貌”,临死前交代:“希望把我埋在兰考的沙丘上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充分体现出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党的102年的光辉历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赋予担当精神以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对担当精神曾经有过多次论述。2013年6月,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一重要论述集中阐释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担当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入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要甘

12、于担责。能力有大有小、职务有高有低,但责任心不能可有可无。领导干部在其位司其职,就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说得直白一点,组织上让我们当领导干部,就是派我们在这里站岗放哨,这叫守土有责有“守土有责”的强烈责任心,才会有忠诚履职的内在自觉,才会有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才会有为民服务的热情态度,主动地干好本职工作,做到“拨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在本职岗位上奏响人生最优美的乐章二要乐于担事。干部就要干事,如果心里不装事、手上不干事,虽不犯事但也不顶事,这样的“撞钟先生”又有何用?担事要肯谋事,不是等事做而是找事做,领导没想到的我先想到,别人没动我先动。担事不能凭好恶,见好事喜事就“抢篮球”

13、见难事烦事就“踢足球”、“打排球”,是“四风”的表现之一。担事要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作风,今天仍然需要这种作风,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效提质。要勇于担错。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二战国时廉颇负荆请罪留下了千古佳话。现在,每个领导干部肩上都有沉甸甸的担子,负重前行,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一旦出现失误,不能因为怕“丢了面子”“失了威信”而文过饰非、百般开脱;更不能揽功诿过,有了成绩都归自己、出了问题就推给他人。襟怀坦荡、知错认错、认错改错,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和组织的信任。要勤于担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常怀安不忘危的

14、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从成绩中看到差距、从机遇中看到挑战、从有利中发现不利。同时,增强必胜的信心,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要有“四面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的情怀,时刻以人民的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的甘苦为甘苦,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积极为基层群众排忧、为弱势群体解难。要善于担难。宋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二现实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历史遗留问题累积难解、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的情形。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困难,领导干部当鸵鸟听之任之不行,两眼望天“等靠要”也不行,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拿出辨误区、探盲

15、区、排雷区的智慧,在攻城拔寨、破解难题中,把改革发展稳定的事业推向前进。要敢于担险。敢于担当要做到“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和平时期所谓“险。无非是改革创新过程中吃螃蟹、涉险滩、破藩篱的风险,不是战争年代经常性的生命危险。领导干部要有“闯”的精神、“冒”的精神,趟出新路子,干出新事业。如果遇到突发性灾难、群体事件等紧急情况,则更要身先士卒、深入一线,临危不惧、果断决策,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带头人。(二)担当精神从何而来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

16、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二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一种高尚的政治品格,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当代中国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党员干部必须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勇于担当”是一种境界,它来自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有人说,“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面对机遇与挑战、困难与风险,勇于担当是一种人生价值取向,它来自领导干部崇高的政治觉悟。一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如果理想信念动摇,精神支柱就会坍塌,行为方向就会迷惘,就不可能担当起历史使命。温家宝同志讲过:“我有一个信念,就是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熔铸到执政兴国的政治实践中,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历史担当。二靠强烈的责任意识。权力与责任相连,“在其位、谋其政“,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是“担当”二字的真正内涵。当前,改革处在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领导干部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特别对群众,须常怀“衣食父母”之心,恪守“民穷我愧”之念,竭尽“干事创业”之能。三靠无私的奉献精神。“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底气所在。凡勇于担当者,其境界必定是为公、为民、为事业无私奉献。如果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或者

18、只顾小集团的利益,就不可能勇于担当。领导干部只有无私奉献,才会对人民群众满怀真情,才会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挺身而出、在矛盾纠纷前迎难而上,才会不断开拓进取、创造辉煌。“敢于担当”是一种胆识,它来自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领导干部的担当,既需要勇气,也需要能力。一要勤于学习。这是党员干部能够担当的前提。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习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领导干部的实力大部分来自学习。要突出学习重点,深学政治理论,精学本职业务,广学各科知识,做到“知全局、懂本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坚持学用结合,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

19、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和应对危机的对策。二要实践磨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二事实表明,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必须经历艰苦环境的锻炼和严格党内生活的考验,学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破解难题,不断提高科学思维、综合决策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要团结协作。很多情况下,敢于担当并不是一个或几个领导干部的敢于担当,而是一个集体相互支撑、群策群力的担当。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碰到问题不推诿,遇到困难合力攻,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善于担当”是一种本领,它来自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善于担当,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多谋善断。不求深思,无以致远。领导干部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是否善于担当

20、一要创新思维。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而一切创新活动都要以创新思维为先导。领导干部必须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以思想上的领先保证行动上的率先。要熟悉上情、把握下情、了解外情,做好结合文章,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创新的精神凝聚力量,用创新的措施破解难题,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二要勤于思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二有思考就会有思想,有思想就会有担当的力量。领导干部脑子里要经常装几个问题,经过反复思考加以解决,防止遇事无策、陷于被动。要经常思考肩负的责任使命,思考个人与组织、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思考办实事、谋长远、惠民生、促发展的实招,不可有一时懈怠。三要善于总结。这

21、是增长才干、搞好工作的关键环节。毛泽东同志说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因此,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自身经验,从而把握正确方向、遵循客观规律,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干好事情。(三)新时代的新担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泉。2018年,中央曾专门就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印发文件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从制度机制层面入手,向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动员令、集结号。坚持把思想教育摆在首位,就是要坚持“一个武装”、强化“三个担当”、做到“三个带头”的要求。“一个武装”,就是坚持用

2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三个担当”:一是引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二是引导干部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三是引导干部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增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同时,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作出要求,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出示范表率,自觉做到“三个带头”,即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切实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

23、为。二、为何强调要担当作为?勇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担当既是由党的宗旨、性质决定的,也是由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决定的,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专访时讲到: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总书记特别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J今天,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仍处于关键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开拓创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

24、斗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复兴的成败,事关党能否始终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一,担当作为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两个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和“三个代表”的先进性要求广大党员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艰苦奋斗。第二,担当作为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复杂艰巨性决定的。今天,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中国要同时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格局,可以说,这样的一个事业是非常

25、之艰巨、非常之复杂的。同时,我们还要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正如小平同志所说:“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J所以,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面对这样一个艰巨复杂的局面,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好中枢神经的作用,要承担起历史的使命与责任,这样才能够早日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三,担当精神是中华文明,尤其是儒家传统的优良品质。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从“三过家

26、门而不入”的大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敢于担当的志士仁人灿若星辰。从论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诠释担当的嘉言警句俯拾即是。敢于担当,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第四,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就面

27、临着内忧外患的危难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中,共产党承担起来的是国家主权独立、政权重建、国家统一、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等一系列复杂的历史任务。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脉络决定了他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挽救民族危亡,建立民主共和,实现国家独立,所以必须要有非常坚强的担当精神才行。我们可以简单回忆一下历代共产党人是如何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02年的历程,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历程。上世纪前半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邓小平

28、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政治勇气拨乱反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国内严重政治风波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曲折,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砥柱中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推向二十一世纪。进入新世纪,经历了非典、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励精图治,以“四个全面”作为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拓了治国理政的新局面。可以说,每一代共产党人都在他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勇于承担历史

29、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了共产党人的力量,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共产党人的担当。三、新征程如何担当作为?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担当大小,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格局和胸怀,关乎事业的成败与兴衰。在现实中,一些干部守成求稳、缺乏斗志,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难事推别人,“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这种状态与事业发展的要求大相径庭,必须彻底破除。2018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从制度机制层面入手,向广大干部发出了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动员令、集结号。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

30、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二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立足新时代、完成新使命,为党和国家分忧,为百姓解难。不忘初心,做到信念过硬。新担当新作为,首先源于内心的坚定信念。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要在强化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只有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的理想信念,才可能坚定而持久。要持续深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使理想信念之树根深叶茂、四季常青。坚

31、定的理想信念,只有通过严格的党性锻炼才能得来。要认真对照党章要求,积极参加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接受监督约束,带头遵守党的纪律。要大力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高擎精神火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戮力同心、接续奋斗。对党忠诚,做到政治过硬。讲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一以贯之的。把“两个坚决维护”作为核心要求。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党的纪律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工作。没有脱离政治的业

32、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应养成从全局高度谋划工作、推进事业的自觉,谋事多想政治标准、办事多想政治要求、处事多想政治影响,切实把讲政治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格对标对表,对中央决策部署做到一以贯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以改革创新之名自行其是,更不能背离中央要求另搞一套。担当作为,做到责任过硬。要解决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突出问题,做到责任过硬,根本在责任心,关键在落实力。一方面,要强化责任心,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经常性地开展扪心自问、反躬自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不怕丑,不怕现

33、原形,经常问一问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得如何?问一问本地、本部门、本单位部署安排的事项落实得如何?对照岗位职责和各项工作的分工,问一问自己是否讲政治、是否真落实?另一方面,要提高落实力,做到履职尽责、攻坚克难。重点做到“六个一”,即一身正气、一心为民、一专多能、一鼓作气、一抓到底、一往无前。增强本领,做到能力过硬。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有一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不断提升适应新时代的能力素质。要提升统筹推进的能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关联性越来越强。要善于谋局、顺势、借力、做实,以项目化理念来推进各项工作,坚持“砍土分方”、分项打包,明确任务书、施工图和时间表,定期调度,全程跟踪,

34、确保项目落地落实。要提升改革创新的能力。走进新时代,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敢于冲破程式化的固有思维,善于精准选择创新突破口。同时,要顺应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要提升防范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对于突发性问题要能迅速、准确地理清思路,善于抓住问题本质和关键,切实解决好问题,也就是“在关键时刻要踩得草死勤政清廉,做到作风过硬。领导干部不仅要做积极参与者,更要做带头践行者,不仅要表态有力,更要表率得力。要严守纪律规矩。切实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把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改进作风的行动标尺,从严从紧抓好落实。要注意在落细

35、落小上下功夫,守住小节,扣紧第一粒扣子,做到“身处无人处,心中自悬剑要践行群众路线。虚心向群众学习,多接地气,加强调查研究,绝不能自以为是、傲气十足。坚持实事求是,言必行、行必果,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能做到的才说,做不到的别说。要保持清正廉洁。要倍加珍惜组织上提供的平台,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远离诱惑、浮躁,保持知足感恩、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从政心态。各级组织要健全崇尚实干、鼓励担当的正向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干事创业,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36、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J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是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激励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的关键。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着力消除影响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消极因素,努力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采取得力措施抓好担当作为的落实落地,激励和鞭策更多的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党的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今天的讲课到此为止,感谢大家的学习观看,谢谢大家。

37、篇三、2024“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系统阐述、战略部署,深刻理解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实践要求。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实现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无数仁人志士为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不懈奋斗。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到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再到资产阶级革

38、命派的民主共和,各种方案连遭失败,现代化机遇一失再失。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规划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提出要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实现路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与战略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富有成效的思考和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展现出更加瑰丽夺目的光彩。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

39、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

40、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得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所建设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包含经济建设、政治

41、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现代化,其目标指向对应的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二十大报告在深入总结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概括,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

42、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近代以来,在现代化道路上,中国长期都是落伍者,模仿西方、学习西方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历史证明,照搬照抄从来不会取得成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绝不能照搬外国模式,发展途径与推进方式必然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的深刻总结,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规律的掌握达到了新高度,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

43、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有益借鉴,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和成就表明,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这一条道路,现代化并非就是西方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必须自觉捍卫“两个确立:“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最大政治成果、最重要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新时代十年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雄辩证明:“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

44、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十年空前凝聚的党心民意鲜明昭示:“两个确立”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加自觉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发展;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二十大报告概括总结的这“五个重大原则”,凝结着党和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密码,也

45、是党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原则。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这“五个重大原则: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这“三个务必”,是党在迈上新时代新征程关键时刻对全党同志提出的根本政治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清醒、使命担当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我们党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当好伟大事业领导核心、实现伟大梦想的政治保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也是充满风险和挑战的长征。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务必”始终保持政治本色,勇于自我革命,增强忧患意识,坚定斗

46、争意志,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去夺取胜利。篇四、学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研讨交流发言材料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怎样抵达现代化的彼岸,世界上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走过IOl年非凡历程,中国共产党在迎来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时,自主性、创造性地给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开幕会上作的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既发出了在新起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动员,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船”和“桥”,清楚告诉我们一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样子的、该如何实现。此外,还给出了一整套完备、精准、翔

47、实的任务表和施工图。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方案,底气十足。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特别是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凡十年,报告从16个方面总结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直接、最现实的依据。思想上,我们有旗帜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物质上,我们有厚实家底。正如报告指出,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

48、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精神上,我们更自信自强。经历过各种风浪考验,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青年朋友们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总之,新时代十年变革,让中国这艘现代化巨轮破冰前行的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这一方案,极具特色。报告中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回顾历史,英国工业革命所开辟的现代化进程将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卷入现代化命运当中。在研究者们看来,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发展变迁过程。以现代化创造出远远超越传统社会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性所在。然而西方现代化在“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为中心”“共同富裕还是两极分化”“物质、精神相协调还是物质主义膨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是环境破坏、生态危机”“和平发展还是对外扩张掠夺”等根本价值问题上,并没有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参考。将其理论与道路作为“公理”就只会得出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