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目录一、推进健康蒙山建设,奋进全民健康新征程4(一)发展基础4(二)发展形势7(三)指导思想8(四)基本原则9(五)发展目标10二、全方位干预主要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蒙山行动14(一)加快推进健康蒙山建设14(二)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16(三)强化慢性病综合防治和伤害预防干预17(四)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18(五)维护绿色环境与食品药品安全19(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20三、构建强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提高风险防范处置能力23(一)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23(二)强化基层和医浣公共卫生责任24(三)完善监测预警机制26(四)健全应急响应和
2、处直机制26(五)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28四、全周期保障生命健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30(一)落实国家生育政策30(二)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32(三)保障妇女和儿童健康33(四)健全老龄健康支撑体系34(五)加强职业健康保护36(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残疾人健康服务37五、全过程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39(一)建设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9(二)补齐重点领域和特殊类型短板40(三)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41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高水平中医药事业43(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43(二)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44(三)加快中医药传承与创新45(四)弘扬中医药文化45七、做
3、优做强健康医疗产业,增加高质量服务供给46(一)促进社会办医健康规范发展46(二)培育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46(三)推进多元融合发展47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48(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48(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49(三)强化“三医联动”改革49(四)健全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51九、大力发展数字惠民应用,推动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52(一)基本实现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52(二)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53(X)推动数字健康新业态发展53十、健全支撑保障,夯实发展基础54(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54(二)加快卫生健康科技创新55(三)提升依法治理水平55十一、落实
4、健康优先发展,强化规划组织实施56(一)加强组织领导56(二)强化要素保障56(三)注空宣传引导57(四)强化监测评价57蒙山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全面推进健康蒙山建设,推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健康2030“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蒙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推进健康蒙山建设,奋进全民健康新征程(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蒙山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部署
5、始终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推进健康蒙山建设,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蒙山主要健康水平指标实现新突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8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以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20年分别为0、3.82%)、6.55%o,比2015年分别降低了69.11个十万分点、0.33个千分点、0.02个千分点,实现“一升一零两降”,为“十四五”蒙山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 .健康蒙山建设格局加快形成。组建健康蒙山行动推进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15个专项行动工作组,健康蒙山建设推进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深入实施健康蒙山行动,制定健康蒙山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健康知识
6、普及行动等15个专项行动,加快推4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健康生产生活环境逐渐形成。争创自治区卫生县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14.2%,2017-2019年蒙山县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健康促进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到85.87%,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2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重大疾病防治能力不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不断健全。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均达95%以上,肺结核发病率下降至54.74/10万。重症地贫医学干预率为100%,严重类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率为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率达92.2%,治疗成功率达96.93%j以乡(镇)为
7、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每年均保持在95%以上,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维持在70%以上。卫生应急体系逐步完善,卫生应急队伍持续壮大。3 .健康扶贫取得全面胜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实现县有达标的二级医院、乡镇有标准化卫生院、行政村有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面消除乡村医生“空白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和家庭医生签约达100%,实现应治尽治、应签尽签、应保尽保。建立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住院和门诊合规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0%、80%,大病救治率均达99.5%以上,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保障。4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8、加快医疗联合体建设,组建县域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率达100%。推进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常住人口、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4.46%、61.37%,县域内就诊率总体达92.29%,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二级公立医院参与率达100%,成立了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平均价格降幅52%,药占比下降至29.11%,全县二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金额占比分别为51.88%、72.44%o综合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初见成效。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9、两家医院实现DRG付费的支付方式改革。5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医疗卫生资源数量不断增加,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39个,医院4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78张,比2015年918张增加160张,增幅17.43%。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为3.53张、1.61人和2.39人,比2015年分别增长5.8%,42.7%、61%;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2.67人,比2015年增长I%。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达到基本标准水平99.37%,80%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村(居)民在20分钟内、城市居民在10分钟内均可得到医疗保健服务。6 .中医药特色优势稳步发挥
10、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比2015年增长66.67%;县中医医院床位150张,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床位数0.66张,增长37.88%;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69人,增长25.45%,每千常住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熠至0.42人。中医药壮瑶医药基层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88%的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馆,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医院业务综合楼建成使用并通过等级评审,在妇产科、康复科、骨伤科、皮肤科、外科(蛇伤)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并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复审通过,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7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11、不断提升,建立了1所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所新生儿救治中心,全面推行“22免1补”惠民政策,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6.6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2.8%,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4.01%o婚前医学检查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在99%以上。老龄人口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0.96%,78.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提供老年人康复服务。职业健康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覆盖率、重点监测覆盖率均达100%,实现了“检查不出县落实生育政策配套措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项目资金发放率100%。(二)发展形势1 .发展机遇。党的
12、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提出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自治区、市和县委、县政府将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推动加快形成面向国际的“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社会公众健康意识的大幅提升,要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结构,为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注入强劲动力。聚焦“互联网+健康医疗”“互联网+健康养老”建设和中国长寿之乡建设,为建设成为康养名县创造有利条件。2 .面临挑战。“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风险。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对卫生健康
13、事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东融人员流动加强、国际交往频繁加剧重大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高发且呈年轻化趋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育政策不断优化,康复、护理、婴幼儿照护、优生优育服务供给亟待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基层服务能力偏低、高层次医疗卫生能力欠强仍是突出的薄弱环节,中医药壮瑶医药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十四五”时期是迈进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阶段,自治区、市层面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要求更高,需深刻认识新时期卫生健康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抓机遇、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力争上游,奋力开创蒙山卫生健康现代化新局面。(三)指导思想以
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市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的总体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健康蒙山发展目标,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坚持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坚持推动蒙山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力维护区域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四)基本原则1 .党建引领,全面发展。以“健康蒙山党建医联体”为品牌,
15、以“三强三促”为主要抓手,全面推动党建与公立医院融合发展。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卫生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卫生健康改革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全面推进健康蒙山建设提供根本保证。2 .健康优先,共建共享。立足蒙山实际,以居民健康需求和健康结果为导向,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模式,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卫生大健康格局。3 .优质均衡,创新发展。紧抓与国家和自治区相差悬殊的医疗资源型指标,加快医疗卫生资源补短补缺,推
16、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重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强化政策、投入支撑,创新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4 .系统整合,协同发展。以分级诊疗为主线,统筹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密切上下协作,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机构间资源共享、协同发展。补齐公共卫生领域突出短板,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处置能力,整体提升蒙山公共卫生防控能力。5 .中西并重,特色发展。注重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探索中医药可持续多元发展路径,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培育特色医药产业。深入挖掘我县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17、6 .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破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障碍,顺应科学技术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区域医疗高地和健康产业集聚地。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提升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五)发展目标1 .总体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立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医防协同、中西并重、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均衡、服务优质、创新引领的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发挥,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育水平适当提高,人民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
18、人人享有便捷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公平显著改善,整体医疗卫生健康水平居于全市中上游。到2035年,全面建立与居民卫生健康需求、蒙山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卫生健康综合实力达到市中上游水平,中医药实现振兴发展,生育水平更加适度,人民身心健康素质达到新水平,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面普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健康预期寿命相应提高,主要健康指标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健康公平基本实现,卫生健康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2 .具体目标深化健康蒙山建设,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康蒙山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民健康促进活动更加活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健康
19、指标、妇幼健康、环境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初步控制。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结核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持续控制和消除寄生虫病、重点地方病危害,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严重精神障碍、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卫生协同整合进一步完善。县疾控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平急结合”的突发公共卫生救治体系基本形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明显提升。推进预防、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链条整合,建立健全中西医应急和综合救治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协同联动机制,构筑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隔离墙、健康管理防
20、护墙。夯实医疗发展基础,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网底更加稳固,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内涵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县域内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服务,面向失能(含失智)老年人的医疗照护能力明显增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健康服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和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等重点指标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加强卫生健康保障工程,卫生健康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卫生健康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21、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逐步建立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起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新模式。初步实现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卫生健康综合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十四五”时期健康蒙山建设主要指标领域序号指标“十三五”规划指标2020年蒙山完成2025年蒙山规划2025年O2025年O性质健康水平I人均预期寿命(岁)78提高I岁提高1岁提高I岁预期性2健康预期寿命(岁)同比例提高同比例提高预期性3孕产妇死亡率(/10万)0-4.414.314.4预期性4婴儿死亡率()3.825.05.05.l预期性55岁
22、以下儿童死亡率()6.556.56.4909()90预期性92.89019以乡慎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98.31989090约束性20严重精神障珥管理率(%)8()92.67959090约束性21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县幼儿托位数(个)0.584.5左右4.5左右4.5左右预期性22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争年低个分以上力每降0.5百点,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约束性23二级及以上除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0606060预期性24国家卫生城市占比(%)I(K)I(X)8()预期性健康保障2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
23、27左右27左右27左右约束性26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筐范围内报销比例()80.638585约束性84.4707070S27使康服务业总规模(千亿)0.251.50,5预期性二、全方位干预主要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蒙山行动(一)加快推进健康蒙山建设1 .深入实施健康蒙山行动。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将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推动城乡建设发展与居民健康保障紧密融合,健全健康蒙山重点任务制度体系,深入实施15个专项行动,构建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健康蒙山行动推进机制。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健康优势。推动健康与养老、旅游、运动、食品等融合发展,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
24、卫生健康服务向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家庭延伸。2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小学普遍开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探索建立一批健康科普基地、健康教育服务基地。完善健康教育网络,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全媒体协同、线上线下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健康科普工作机制,引导群众重视自我健康管理。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巩固健康促进县建设,推进创建健康促进医院,二级以上医院中健康促进医院比例不低于50%。3 .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全面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三减三健”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国民营养计划(201
25、7-2030年)市国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和蒙山县国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加强营养指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倡导形成珍惜食物的意识与平衡膳食习惯,健全全民营养监测制度,强化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开展控烟限酒行动,推进各地运用价格、税收、法律法规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倡导勤洗手、科学戴口罩、使用公勺公筷等卫生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4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推动体医融合,倡导“主动健康概念。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体育场馆、公园、健身中心、广场、步道、自行车道等健身设施建设,提高全民
26、健身供给能力。保障学校体育课与课外锻炼时间,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干预。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身门诊,推动国民体制监测站点与医疗机构合作,推进运动处方应用。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40%以上。(二)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1 .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一步实施常态化防控策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坚持多病共防,全面加强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和分析研判。推进肺结核防治综合服务,规范和扩大肺结核筛杳、发现、治疗和管理力度,实施耐药高危人群筛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患者管理服务。全面实施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开展消除病毒性
27、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强化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实、市第三轮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20212025年),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高质量落实宣传教育、综合治理、综合干预、检测咨询、抗病毒治疗、随访管理等防治措施,将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狂犬病、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综合治理。强化鼠疫的监测、风险评估和及时处置,加强区域鼠疫联防联控协调机制。2 .强化疫苗预防接种。完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体系,推进接种单位数字化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和信息化建设。稳步有序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全流程管理,确保接种安全,逐步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做好流感疫苗
28、供应保障,推动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加强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监测。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维持高水平人群免疫屏障,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托幼机构、学校严格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加大异常反应监测力度,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3 .巩固重点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成果。开展寄生虫病综合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寄生虫病监测体系,提高寄生虫病检测能力。在肝吸虫病、土源性线虫流行区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持续保持消除疟疾状态。确保持续消除碘缺乏、饮水型氟中毒、燃煤污染型氟碑中毒等重点地方病危害。继续实施严重类型地中海贫血胎儿“零出生”计划,保持严重类
29、型地中海贫血患儿低出生率状态。(三)强化慢性病综合防治和伤害预防干预1 .实施慢病综合防控策略。完善构建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基层机构、公众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慢性病综合防治服务网络。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监测、危险因素评估和综合防治能力,强化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在医院就诊人群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机会性筛查。推进“三高”共管,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率达到70%以上。提升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力,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推进癌症早诊早治,开展重点癌症机会性筛查。实施“减糖专项行动和口腔疾病
30、高危行为干预,开展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教育,12岁儿童襦患率控制在30%以内。强化死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和慢性病监测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评估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制度和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推动防、治、康、管整体融合发展。2 .加强伤害预防和干预。建立健全伤害预防监测体系与干预机制,将伤害预防融入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开展重点因素、重点人群、重点区域伤害预防干预。实施交通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强交通隐患治理,减少交通伤害事件的发生。防止公共场所伤害发生,加强儿童、老年人伤害预防干预,减少儿童溺水和老年意外跣倒,加强对高危人群心理辅导。完善产
31、品伤害监测体系,建立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加强召回管理。(四)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1.促进心理健康。依托县第二人民医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完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干部职工及师生思想政治工作,配备心理健康辅导室和专业服务人才,提供健康宣传、心理评估、咨询辅导等服务。加强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老年痴呆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 .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
32、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常见精神障碍规范化诊疗能力。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正确识别、登记、随访、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转诊等服务,动员社区组织、患者家属参与,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率维持在90%以上。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精神类临床科室能力建设。开展多形式的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远程指导基层开展精神卫生标准化数据采集与分析。(五)维护绿色环境与食品药品安全1 .加强环境健康管理。探索建立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健康影响评估技术体系,逐步建立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开展新污
33、染物健康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强化公共场所及室内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环境污染监测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研究结果转化与利用。加快建设县域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或集中处理设施。建立环境与健康大数据信息平台,提升风险研判预警能力。动员全民参与,提升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构建形成各方积极参与、协作共建健康环境的社会格局。2 .加强食品风险监测评估。推广应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逐步完善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哨点医院风险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实施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专项行动,依托蒙山县食品药品检验所(自治区级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提高食品污染物风险识别能力、食源性疾病调查溯源能力
34、3 .提高药品质量。鼓励企业开展药品、医药创新产品、传统医院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与质量研究。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和疗效评价体系,实施全链条安全监管。严格院内制剂审批标准,简化审批手续和放宽调剂使用范围,实施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动药品和疫苗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重点类别药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强化国家药物预警监测处置,应用好国家药物警戒系统,开展主动监测,提升报告审核效率。将医保目录和集中采购中选产品及企业列入重点检查抽检对象。稳步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制度。(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 .全面推进卫生城镇和健康城镇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长效管
35、理机制,巩固和发展卫生创建成果,建成自治区卫生县城,自治区卫生乡镇覆盖率达70%以上,申报创建国家、自治区卫生县城和一批卫生乡镇。广泛开展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健康单位(企业)、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培育一批健康细胞建设特色样板,至2025年,健康细胞创建数量不少于60个(家)。2 .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高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推行县域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建立完善农村村庄保洁机制和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
36、造,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升学校、旅游景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厕所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健全水质卫生安全和监测监督管理体系,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强化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防制为辅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3 .强化社会动员。将爱国卫生运动与传染病、慢性病防控等紧密结合,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利用爱国卫生月等各类活动,加大科普力度,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组建居民健康管理互助小组,提高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能力水平。依托基层组织及群团组织推广卫生清洁日活动及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有效经验,完善社会力
37、量参与机制,推动爱国卫生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形成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专栏1健康蒙码设一1.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科普资源库、健康科普专家库、健康知识和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县一乡一村“三级健康巡讲队伍建设。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及促进,健康促进县建设、健康小屋、健康教育讲堂,烟草控制。4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学校、教育专家库建设,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开展。5 .全民健身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者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套公共体育设施功能区域,标准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蒙山县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乡村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持续开
38、展群众体育星火燎原工程、体育赛事兴旺工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工程。6 .重大疾病及危害因素监测人禽流感、SARS防控监测;地贫防治监测;麻风病监测;流感、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狂犬病、出血热、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控监测和评估;寄生虫病防治监测;青少年、成人烟草流行监测;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肿瘤随访登记、死因监测;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及学生常见病监测;完善全国伤害监测体系,拓展儿童伤害监测。7 .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传染病监测诊疗工程;实施第三轮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实施结核病防治工程;血吸虫病防治、肝吸虫病防治、土源性线虫防治、包虫病防治。8 .慢性病综合防控实施慢性
39、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程。癌症早诊早治、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并发症早期筛查。9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农村振痫防治管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心理治疗师培训;心理救援应急队伍建设;心理援助热线建设。10 环境健康促进公共卫生危害治理;饮用水、公共场所、人体生物监测等环境健康监测;消毒支撑体系。11 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开展厕所革命;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水质监测;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
40、处置体系;病媒生物防制和媒介传染病防控;国家、自治区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城镇建设。三、构建强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提高风险防范处置能力(一)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1 .完善群防群控的疾控体系架构。健全以县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优化疾控机构功能定位和职能设置,加强人员配备。2 .加强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以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监督执法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
41、县疾控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3 .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创新科研和社会化服务机制,加强县疾控中心科研支撑和技术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平急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改革完善疾控机构运行保障激励模式,强化县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和卫生监督执法职责。(二)强化基层和医院公共卫生责任1 .健全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和明晰乡镇公共卫生管理权责,推动村委会(社区)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建立健全基层网格化防控网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行政管理部门与城乡社区联动机制,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层疾控、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职贲,接受疾
42、病预防控制行政管理部门对传染病防控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公共卫生人员配备数量不得低于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的25%。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指导基层制订和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将监管场所医疗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提升基层公共设施“平急”转换能力,构建“平急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建立“县一乡一村“三级宣传教育网络,提升公众公共卫生素养。2 .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公立医疗机构成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室,配备具备相应资质要求的人员。明
43、确医疗机构(医联体)公共卫生责任清单,从公共卫生科室、人员配备、急需常用设备购置、经费保障、技术指导等多方面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建设,整合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服务。加强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疾控工作的技术指导与监督考核,建立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哨点”作用。3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全面推进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深度协作,推动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高效协同,建立完善人员、信息、资源互信互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机制,推进疾病三级
44、预防和连续管理。建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交叉培训机制,鼓励人员双向流动。探索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参与医联体工作,推动县疾控机构与县域医共体协同建设发展。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培育壮大公共卫生医师队伍。鼓励防治结合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获得合理收入,建立有利于防治结合的运行新机制。4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项目经费财政补助稳步增长机制,持续巩固和扩大服务覆盖面、优化服务内涵。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梃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高防治结合和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以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管理为突破口推进
45、基层医防融合,实施城乡社区慢病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提高项目服务覆盖率和满意度。(三)完善监测预警机制5 .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加快构建多点触发、反应快速、权威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多渠道监测、智慧化多点触发、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等机制。构建“县一乡”二级公共卫生监测网络,扩大哨点监测范围,加强重点场所监测力度,开展高危人群疫情监测追踪。以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提高传染病信息实时直报和患者就医症状信息直接抓取能力。依托区域公共卫生、动物疫病、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系统,建立全域监测和智能预警体系,完善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和实时报送机制,实现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协同监测。6 .健全信息报告和风险评估制度。明确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责任和报告要求,完善报告规范、时限和渠道等要求。依法依规落实医疗机构疫情信息报告责任,并建立相关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