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1.10KB ,
资源ID:331350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docx

1、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的外交政策,能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掌握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及“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2.体会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树立外交形象和地位的决心。为周恩来总理等外交人的精神所感动。教学重举点能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掌握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及“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和学生新闻播报:让学生知道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中国外交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从建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

2、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目录教学:第五单元主题: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16和17课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板块教学:将外交征程分为三大篇章:第一篇章攻坚克难树形象,第二篇章砥砺前行脱困境,第三篇章波澜壮阔绘蓝图。二、共同探讨第一篇章:攻坚克难树形象多媒体展示历史地图: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形势。教师设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师生共同小结: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支持;独立的亚非国家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教师设疑: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活动?多媒体展示材料:1.建国第一年同苏联

3、等17国建交(I)建国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多媒体展示)(2)中苏建交,毛泽东访苏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展示课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出此项外交成果取得的意义)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观看视频: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并简单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依照表格提炼要点:如何提出和确立的?内同时是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师生小结:(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它是如何提出和确立的?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政疥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先提出“和平共

4、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第二篇章砥砺前行绘蓝图1 .日内瓦会议(1954年)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本“知识拓展”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简单介绍日内瓦会议的时间、内容和周恩来作出的贡献,强调: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2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要求学生快速阅

5、读课本78页的所有内容,然后依照表格讨论四个问题:(1)从参加国看,这次会议有什么特点?(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2)会议的中心议题(主题)是什么?(主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3)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多媒体展示:周恩来的发言,发言的精髓就是:求同存异。)(4)历史重现:万隆会议视频和三国反动言论的代表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当若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破坏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发言师生共同探究:什么是“求同存异?请结合万隆会议的主题谈谈你的理解?小结:(多媒体展示)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

6、独立和发展民法经济等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教师引领升华:“求同存异”的方针,是打破会议僵局的关键,它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拓展:在万隆会议上还形成了一种精神一一万隆精神。多媒体展示: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5)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大会第三篇章:波澜壮阔绘蓝图视频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外交成就小结: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我国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万隆会议的成功,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也为新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这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体现,同时也为我们此后的外交的突破和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