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心得体会(共8篇)目录篇一、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心得体篇二、学习“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重要论述心得体会4篇三、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7篇四、学习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15篇五、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经济和社会的关系心得体篇六、学习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19篇七、充分调动各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性心得体会22篇八、学习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24篇一、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心得体会在重庆,有一条“背篓专线”。连接渝北区石船4真和市区的轨道交通4号线开通后,不少老乡背着背篓、搭地铁去城里卖菜。两年来,沿线村庄村集体收入涨了,闲置土地少了,返乡
2、创业的人多了。让乡村更好融入经济循环,体现效率提升;装得下公文包、容得下背篓,彰显社会公平。一条专线,生动诠释出改革发展的温暖与包容。新时代以来,我们不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制度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同时,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公平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不断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
3、兼顾、相促进、相统一。效率支撑公平。不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蛋糕”无法做大,那么公平的实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集装箱,写出改革大文章。多式联运“一箱制”“一单制”,使海铁联运总成本较传统运输方式降低30%,运输效率大幅提升。用改革的方式打通堵点卡点,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由2003年的21.4%下降到2023年的14.4%o实践证明,全面深化改革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这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效率以公平为前提才能够持续。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能让改革嬴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更能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条网线
4、连接同一个梦想。相隔2000多公里,西藏日喀则的中学生与成都七中的学生,借助互联网,可同上一堂数学课。优质教育资源打破时空限制,成功输送到偏远地区。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全面振兴相衔接,到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到建成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改革获得了广泛认同和支持。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公平无保障,改革就失去了意义。片面追求效率容易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片面强调公平则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释放。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有机结合,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实现动态平衡。20
5、23年底,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大新井村,一场分红大会令村民们喜气洋溢,159位股东一起领到了136万元的“年终奖,厚实的集体经济“家底子”,鼓起了共同富裕“钱袋子”。可见,效率与公平并非“鱼和熊掌”的选择,创新制度安排,就能二者兼得。“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激励机制搞对,把社会保障搞好,我们定能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篇二、学习“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重要论述心得体会任何改革事业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决心勇气,更需要实干苦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抓改革促
6、落实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程告诉我们,推进改革重在“知行合一”,不仅需要为改革鼓劲加油、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的促进派,更需要为改革动真碰硬、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的实干家。凝聚共识是深化改革的前提。步入改革攻坚期、深水区后,暗礁增多,阻力变大,思想观念差异夹杂着不同利益考量,取得“改不改”“怎么改”的共识变得越发困难。要打破原有格局,就必须突破特殊利益群体束缚,敢于触碰既得利益,善于进行利益调整,化解利益调整中的层层阻力,把改革的共识变成攻坚的行动,凝聚起勇闯险滩的力量。狠抓落实是深化改革的保障。许多重大改革举措,无不是通过把共识和实干
7、结合起来,而后全面开花。要全面深化改革,不仅需要激活和集聚改革力量,还需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亲自抓、带头干,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嘴最硬的骨头、理最复杂的线头。坚持亲自谋划改革思路、部署改革措施、督查改革落实,以想抓落实的自觉、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抓实问题、开实药方、兴利除弊,促进各项改革措施有序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技开改革开放大幕。如同春雷唤醒大地,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推动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
8、不断跨上新台阶。党和人民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之路如何接续?“我们不仅要坚定不移走下去,而且要有新举措、上新水平。”果敢的抉择,源自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彼时,国内外环境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形象地比喻,中国已经走出改革初期的浅滩阶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选择彼岸的到岸位置。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遽洞察
9、新的使命任务,将改革开放伟大旗帜高高举起:“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动员令。“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J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一路风雷激荡
10、一路凯歌嚓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望兴的宏伟蓝图。踏上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用好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国两会、地方考察等多
11、个重要场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方向、提要求,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等等。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改革开放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熨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继续用好这个“重要法宝”,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不断向更深层次挺进、向更高境界迈进。篇三、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
12、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总目标一以贯之,为的就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
13、记强调:“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正是依据这个“根本尺度”,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展土地确权颁证试点,探索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2017年度首次分红至
14、今实现六连增,规模经营结出新硕果;“青山有价,,绿水含金从新安江流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于今年6月1日越施行,一水共护,生态价值实现树立新标杆;“线上”立案、“云端办案、智慧”公诉,群众享受到更多“指尖上的便利”,司法公正更加可触可感既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又对成熟的改革成果和改革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提升,并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固定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一场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大解放。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市场活力、发展潜力、社会创造力被充分激发。锚定改革总目标,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为民间投资“破壁”,建立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15、截至2023年底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5300万户,比2012年增长3.9倍;给科研人员“松绑”,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鼓励支持首席科学家团队勇闯科学的“无人区”,下放科技管理权限,赋予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更大科研自主权不胜枚举的重大改革有力证明:“中国之制”般造出新优势,“中国之治”开启了新境界,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关口,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其中一条原则就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
16、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对巴西如此重要?因为中国的成功经睑对巴西来说可资借鉴J2023年3月,在巴西举行的一场“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研讨会上,巴西总统府机构关系部国务秘书佩雷拉总结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认为:“中国的改革促成了当代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甚至也堪称是迄今全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今天,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打破了
17、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来自中国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光明之路”“正义之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2023年10月17日,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一首中印尼双语歌曲唱出当地民众的心声:“手牵手,肩并肩,只要我们团结,没有什么不可能J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依托这一平台,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涅槃重生,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
18、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据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有力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共行天下之大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这是影响
19、深远的变革。篇七、充分调动各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性心得体会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越是向深水区挺进,越要在党的领导下大胆探索,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推向前进。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中国之治”的根基,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绘就美
20、丽中国新画卷,再到福建三明“三医联动”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瑰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只有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拥有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澎湃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笃定“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眼“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写入“十四五”规
21、划纲要,化为一项项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改革举措。新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凝聚推进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气势如虹、波澜壮阔,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社会各界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要动奶酪的、是要触动利益的、也是真刀真枪的,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和个人进退留转;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各地
22、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实践启示我们,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要把激发创新活力同凝聚奋进力量结合起来,强化激励机制,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推动形成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的浓厚改革氛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J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柠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举全党全国之力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推进和落实,就一定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
23、现代化广阔前景,在新征程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篇八、学习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卷中,改革开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件。4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如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又将矗立起新的星程碑一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对进一
24、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掀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春江大潮2012年12月,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20多天的习近平首次出京考察,便前往深圳、珠海、佛山、广州,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一个宣示振聋发麟:“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2万多字的篇幅,一揽子推出15个领域、336项改革举措。这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中篇幅最长的决定文件,将改革全面扩展深化至经济、政治、
25、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绘就了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改革蓝图。越是恢弘的改革蓝图,越需要改革者的勇毅与担当。为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既举旗定向又细致指导,既领衔挂帅又作战出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党中央首次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从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到中央深改委,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72次会议,研究审议每一项重要改革方案,提出重大改革议题、部署重大改革任务,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2018年,一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战役”一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拉开大幕。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统筹进行党中央部门和国务院机构的重大改
26、革,是对国家治理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的集中行动。短短一年多时间,调整8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核减21个部级机构,仅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180多万人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让海外媒体直呼“力度空前”“出乎预料”。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到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图卷,铺展在气象万千的神州大地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
27、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把脉定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改革发展的迷雾,以一系列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打仗、打胜仗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项,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令人揪心!不改革,军队是打
28、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撤销七大军区、调整划设五大战区,正风肃纪反腐力克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池现象变革重塑后的人民军队,格局、面貌焕然一新。改革,是弄潮儿的历史自觉,也是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攻坚要有正确方法,坚持创新思维,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党的十八大以来,72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几乎每次都要求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效应加快显现。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
29、推动改革落地见效,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抓到底”,提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指挥下,当年勾勒的改革蓝图,已化作大潮奔涌、千帆竞发的壮美实践。从农村“厕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类,从防治“小眼镜”到推进清洁取暖,一件件民生“小事”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成为改革发力点、落脚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注重总结推广农村综合改革、”最多跑一次”、新时代“枫桥经验”等基层经验全面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持续向前的磅礴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坚持科学方法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善于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抓“总开关、啃硬骨头”、牵“牛鼻子”、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破“中梗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开辟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