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巡视巡察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深化运用制度“补丁”机制,把巡察利剑磨得更光更亮近年来,我市以开展“强化巡察整改工作流程指引”试点工作为契机,探索深化制度“补丁”机制在巡察工作中的运用,制定关于在巡察工作中深化运用制度“补丁”机制的暂行办法,不断提高巡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为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一、明权确责+统筹,夯实打牢工作基础。坚持“一起做工作”的理念,落实市委关于建立制度“补丁”机制的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在巡察过程中深化运用制度“补丁”机制的运行框架。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市委巡察办负责深化运用制度“补丁”机制的统筹协调、指导督导和汇总报告;市委巡察组负责巡察过程中查找制
2、度漏洞,研判制度建设、执行情况,明确专人开展工作并汇总相关成果;各被巡察党组织负责建立制度“补丁”,加强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制度“补丁”机制高效有序运行。二是强化巡前准备。将制度“补丁”机制纳入巡察工作内容,巡前培训对制度补丁”机制相关文件进行重点学习。充分利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财政、信访、审计等部门的巡前通报材料和上一轮巡察、审计等反馈意见,对被巡察党组织普遍性问题、问题易发多发环节或领域进行前期梳理分析。三是推动自查自纠。将巡察监督关口前移,每轮巡察进驻前,与被巡察党组织沟通,明确要求党组织汇报材料对制度机制执行情况进行自杳,深入剖析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做到未
3、巡先知、未巡先改,有力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见效、全面规范。二、综合研判+会商,精准施策堵塞漏洞。坚持发现问题导向,针对障碍补、针对缺陷补、针对漏洞补,确保精准发力、一招制胜。一是精准把脉。紧紧围绕被巡察党组织主责主业,重点从财务管理、工程项目、津补贴发放、政府采购、公车管理等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挖细查存在的制度漏洞。如,2022年我市委提级交叉巡察全市26个“重点隐患类”村(社区)党组织,通过系统分析梳理发现涉及廉政风险防控、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重点领域制度漏洞37个。二是精准会诊。针对发现的制度漏洞,积极发挥巡察综合监督平台作用,召开专题会商会
4、与有关方面认真分析研判,找出问题症结和制度“病灶”,并在制发交办函时予以明确,确保“靶向”不偏。如十二届市委第五轮巡察,与市纪委监委、市审计局共同会商研究提出制度“补丁”清单,通过制度“补丁”机制交办给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保中心3个责任单位,推动形成我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我市直管公房管理办法我市罚没财物管理工作规程等制度“补丁”成果。三是精准开方。针对个别单位存在的一般性制度漏洞,与被巡察单位及时沟通,要求立行立改。如十二届市委第六轮巡察耒阳市马水镇,发现烤烟生产缺乏指导、烟叶分级不够科学等问题,推动出台关于加大对烟农技术指导的意见。针对行业领域普遍性、系统性制度漏洞,商请有关
5、职能部门分析研判,制发巡察建议书。如,十二届市委第四轮巡察对市国资委和5个市属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巡察,针对市属国企监管存在的漏洞,推动市国资委出台关于加强监管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落实意见。涉及市级层面有关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巡察专题报告,按程序提请市委研究处理。如,十二届市委第四轮巡察提交7个巡察专题报告,涉及保障房安全、国有资产管理、城区备用水源、征地拆迁等多个领域,为市委决策提供有效参考。三、跟踪督办+评估,系统提升治理效能。充分发挥“补丁”机制堵塞漏洞和完善制度作用,市委巡察始终坚持冲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强化重点突破,确保取得实效。一是强化跟踪督办。建立“反馈
6、一督办一完善一再反馈一再完善”工作链条,市委巡察机构、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及时了解和掌握“补丁”建议办理情况,督促各制度“补丁”责任单位按时保质完成“补丁”任务。二是开展运行评估。将制度“补丁”机制落实情况纳入巡察监督内容,纳入市委巡察整改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巡察整改监督闭环,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责任单位定期对制度“补丁”执行情况及其实效进行自我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报送市委巡察办和市纪委监委制度“补丁”工作专班,确保补到点上、补出实效。三是用好“补丁”成果。加强与市纪委监委制度“补丁”工作专班沟通联系,及时推介通过实践证明成效明显的制度“补丁”成果,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系统提升相关领
7、域治理效能。如,市委涉粮专项巡察发现粮食购销环节易发多发问题,督促市商粮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完善相关市级层面制度4项,有效堵塞粮食储备管理、财政补贴、市场执法等方面的制度“窟窿”,推动市商粮局开发“智慧粮安”平台,对收购入库粮食的来源和最终流向实行双向全程监管,有效防范人情粮、转圈粮、以陈顶新等现象,平台在全省乃至全国多地推广。2022年我市委建立“补丁”机制以来,市委巡察机构积极实践运用,提出制度“补丁”建议231个,推动83个单位打好制度“补丁”235个,有效提升了涉粮、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等行业领域治理效能。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8、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为党员干部强化组织观念、严守组织纪律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既是我们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组织纪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第七章“对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中,增写2条,修改7条,其中规定的组织纪律负面清单主要有七个方面。这些关于组织纪律的党内法规,是处理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基本遵循,也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划定了组织纪律的“高压线”,有助于党员、干部对标对表,端正和约束自身言行。深入学习贯彻
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组织纪律的重要要求,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于严明党的组织纪律,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一、严明党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意义组织纪律,是规范和处理党的各级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以及党员与党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一)严明组织纪律始终是党的事业发展进步的可靠保证。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组织纪律建设,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就写入了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等内容,初步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四个服从这一重要组织纪律回首百年党史,我们党栉风沐雨,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成为世
10、界第一大执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重要保证。(二)严明组织纪律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阐述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其中就包括“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落实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必须进一步严明组织纪律,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三)严明组织纪律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保障。要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需要凝聚起全党的智慧和力量,这就必然要求进一步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保证全党上下拧成
11、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向前进,为加快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供保障。(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党章明确“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并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六项基本原则,其中“四个服从”摆在第一位。“四个服从”规定了党员个人与组织之间、少数与多数之间、党的各级组织之间、全党与党的权力机关之间的明确定位和关系,为党的团结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始终坚持贯彻党章要求并予以细化,比如,明确了下级党组织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上级党组织决定的纪律责任,规定了对党员拒不执行组织人事安排等决定的处分
12、条款,等等。党的团结统一,既需要在思想政治方面强化,更需要在纪律和制度方面着力,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持之以恒地在纪律建设上发力,唯有如此,党的团结才有力量。(二)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组织程序,也是党内重要的组织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么大的党、这么多党组织和党员,如果都各行其是、自作主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那是要散掉的。”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都对请示报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的出台,对请示报告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该报告的要报告,该打招呼的要打招呼,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向组织说真话、讲实情,这对于全面规范和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