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5.14KB ,
资源ID:392364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在全州园区经济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docx)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在全州园区经济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docx

1、在全州园区经济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做大园区规模,做强主导产业,是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州园区经济发展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州园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盘点总结园区经济发展现状,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一)注重分类建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州产业园区已形成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3个国家级园区为引领,带动6个省级产业园区发展,促进*、*园区建设项目跟进发展的趋势。在生产资料提供方面,以有

2、色金属冶炼及新材料产业为主,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新型煤化工产业园区为引领,带动*铅产业园区*绿色铝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在生活资料提供方面,以*烟草及配套产业为引领,豆制品产业加快发展,及南部各县果蔬生产、加工业蓬勃发展。全州产业园区层次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深化资源开发,能源转化动力强劲。*州产业园区聚焦资源开发和能源转化方式,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梯级发展,以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牵引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锡业冶炼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突出锡产业发展优势,做大做优锡资源开发,带动云锡股份铜业分公司、惠丰铜业、

3、云铝润贪公司,推进铜、铝、铅、锌等多种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依托大唐电厂、小龙潭电厂共4台3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激活传统煤、电产业,实现从发电卖电向制热供热的“热电汽循环”产业转型,引导疏通原本“散小弱”的40余家豆制品企业入园规范生产,让当地食品加工产业的安全性、规模性、效益性得到明显增强。外加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绿色能源机组的建成和并网,推进*等地的产业园区有力承接来自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这种以资源为依托、“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州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三激活集聚效应,发展潜能一直不间断增强。*经济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合并后,促进了整体的

4、创新发展与提质增效,集聚效应得到明显增强。云锡冶炼项目完成退城入园和改造投产,以世界一流的锡冶炼技术和装备水平,有效推进了世界锡冶炼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金风设备有限公司签署了项目用地投资建设协议,实现*省首个工业项目“标准地”签约。*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融入*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有效承接了东部相关纺织产业梯次转移,初步形成以家纺、服装面料产品为主导,向上游承接纱线、涤纶长丝等化工类聚乙烯纺织原材料生产,向下游衔接各类品牌服装加工、家纺产品面料生产和供应,带动和延长了相关产业链条,成了*州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四)助推产值增长,经济发展前景可期。产业园区是引领

5、和支撑*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重要增长极。2023年,*州产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54.9亿元,占比为全州的68.75,一方面,自贸试验区*片区3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经开区*综保区有色金属及新材料集群列入“*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为发展园区经济增添了活力。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沿边产业园区建设,4个中越边境仓、海外仓投入使用,创新提出“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思路,把*、*、*纳入“一园三片”空间布局,与中国能建合作开展“投融建管运”全生命周期开发,成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随着*州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落地落地实施,一批经济体量大、主导

6、产业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园区将成为产业强州的主引擎、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深化改革的先行区,园区经济将大放异彩,为*插上腾飞之翼。二、认真分析面临的风险挑战,居安思危破难求变(一)科技核心创新力不强。*州产业园在技术研发投入方面仍存在不足,多数产业园缺乏有效构建技术与人才分享的技术研发孵化器、实验室或服务平台。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弱,技术人才匮乏,技术含量低,抗风险的能力弱。主要表现为:第一个是创新型企业数量少,全州产业园区内仅有35户高新技术企业,多数企业为一般生产类、加工类企业,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第二个是创新平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科技孵化器、加速器总体规模偏少偏小,布局分散,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共

7、性技术集成攻关机制尚未形成,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三是产业园内人才培训机构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受限,科技招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产业发展模式的市场化运作尚未形成,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弱。(二)产业链条协调性不够。*州部分产业园区存在“重企业、轻产业”现象,没有形成专业分工,企业各自为政,未能形成上下游合作的整体力量。当前,产业园区产业结构、技术积累、要素集聚和所处价值链位置不足以一直不间断支撑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为:第一个是园区经济规模不大。与安宁、曲靖、玉溪等地相比,*州园区经济体量偏小,合并后的*经开区*综保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9.7亿元,尚未建成千亿级产业园

8、区,*州产业园区现有工业企业497户,规上企业210户,工业总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仅有4家,产业园区产值对全州GDP贡献率有待加强。第二个是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产业联动发展不足。如*、*、*、*产业园区都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都有生物医药产业;*、*、*都有豆制品产业,同质企业之间缺少联合联动机制。三是产业生态链短,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居多,市场附加值小,抗风险能力弱,南部六县除*外,均没有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园区经济南北发展差距大,各产业园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园区对县域经济的辐射联动性有待增强。(三)资源能源绿色度不足。*州产业园区主要以有色金属、煤化工、消费品加工业为主,202

9、3年规模以上园区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25.77万吨标准煤,以同比下降5.4%的能耗消费,支持工业同比0.5%的增加值,呈现出园区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的不匹配现象。随着*启动“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建设,每年193万吨绿色铝产能项目的加快推进,以及其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园区用电需求将会快速增长,*州资源能源消费大、增速快及环保压力加强的总体趋势将会长期存在。产业园区经济效益提升和绿色低碳环保之间的矛盾亟待破解。(四)设施建设开放面不广。*州产业园区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投资主体比较单一,政府投资居多,企业机构、社会团体、民间投资偏少,产业园区建设开放面狭窄。主要表现为:第一个是

10、产业园区不同程度存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缺口大的问题,导致基础设施水平偏低,配套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与产业园区发展相匹配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比较缺失,特别在物流方面,运输成本高、风险大、运力弱,现有的物流运输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园区物流需求。第二个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吃、住、行、教育、餐饮、商超、娱乐等生活设施建设滞后,公交通行、员工住宿、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仍为不足,存在产业园区空心化、阶段性拥堵、假日空城等现象,特别大程度上影响了*州产业园区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和服务功能发挥。(五)人才激励共享性不高。*州产业园区仍存在对人才不够重视的现象,缺乏对人才的有效

11、开发培训和良好待遇,人才价值与公司效益在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匹配度不高,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第一个是人才效益发挥不足。产业园区不同程度存在用工难问题,中高级技术人才数量比较稀缺。目前,仅有*、*产业园区的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超过40%,其余产业园区均在10%以下,产业园区人才结构、人才素质制约了人才效益最大化。第二个是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有的企业技术工人,因工资待遇、生产环境、个人生活习惯等原因,频繁出现“跳槽”现象,说明*州产业园区的人才激励共享机制还未真正形成,”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情感留人”的良好态势仍在努力构建之中。三、锚定目标巩固良好势头,抓住关维躬身实干(一)健全

12、体制机制激励创新发展。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创新的作用就越重要。一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共商的合作体系,推进建设公共实验室、共享数据中心、共享检测中心,积极制定和出台差异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以多种方式给予优秀园区企业研发扶持。二要逐步汇集合力,激励园区企业和各类高校、科技开发机构全方位交流互鉴,推进科研向生产一线转化。三要大力推进产业园区科技交流,促进不同产业园区多领域交流,增强远距离技术协助,充分运用东部地区的创新成果实现互惠互利成效,有效提升产业园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注重产业联动推进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运用,全面提升发展

13、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才能发挥产业园区各企业供需双方的巨大潜能。一要立足全州及各县(市)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认真仔细的去研究产业发展趋势,科学谋划产业园区结构,确立核心企业和辅助产业配比,抓住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积极引进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做到差异化发展,补齐产业链条和新增特色产业链。二要形成区域内多产业链建构和产业链延伸,从中逐步做强现有的龙头企业,培育、带动和壮大中小企业,集中优势力量、集聚科技攻坚,打造一批具备自主核心技术的园区企业。三要聚焦*州确定的12条产业链方向,开展重点招商引资。资源型产业园区,应突出基础性、创新性建成新兴产业链

14、招入具备优势竞争力的引领型企业。具备核心企业支撑的产业园区,应聚焦主要产业链条的不足弱项进行增补,引导疏通园区企业由单向度生产向全产业链生产转变,推进科技、资金、信息、品牌等要素融合发展。(三)坚持低碳环保助推绿色发展。发展园区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产业园区发展方式变革的重点,还是产业园区长久健康发展的根本遵循。一要坚持绿色招商,严把产业园区企业入口关,坚持绿色低碳标准,对入园企业落地实施严格环评考察以及高标准的综合测试。二要注重发展环保产业,推行清洁生产,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设备和操作流程,努力培育“绿色产业链”,加速绿色产业聚集,增强绿色产业效益,力保园区

15、企业生产不触碰生态红线。三要积极采用社会化运作方式推进园区环境保护整治,引导疏通园区企业开展能源重复利用,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力量,实现园区生产生活环境绿化美化,将产业园区建成绿色环保的“产城”融合示范基地。(四)引导疏通多元互动促进开放发展。形成全方位高水平的产业园区开放格局,才能有效推进产业园区每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更新换代。一要形成多元资金来路、多元投入方式汇集的开放融资模式,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获得产业园区发展资金,引导疏通有实力的企业成立相应的财务公司,向社会吸纳发展资本。二要面向市场坚持开放态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牵引园区经济良性发展。加强教育、居家、医疗、餐饮、商超、出行等非生

16、产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产业扩容、供绐拓新。(五)增强改革力度实现共享发展。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目标。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人才价值与企业效益同向提升,促进人才待遇和企业效益双向共享和增益。一要激发人才活力。聘请各类技术专业人士和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做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充分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创造力,切实把人才资源转变为财富之源。二要大力运用劳动力外包、委托教育、专项提升、技能强化等方法,锻造大量生产技术好、职业品质优、创新意识强的产业园区技术工人,以人才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培养,推进*州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同志们,园区经济发展是我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让我们携手并进,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维,推进我州园区经济实现商质量发展。我坚信,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全州的园区经济一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