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4.82KB ,
资源ID:3963      下载积分:5 金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探析中小学老师共同学习制度的建立.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发送邮件至doc331@126.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探析中小学老师共同学习制度的建立.docx

1、 探析中小学老师共同学习制度的建立1导论1. 1研究问题背景近年来,教育事故频发,无论是一直讨论的素质教育,还是今年来涌现的各种师德问题,教育问题自然成了人们讨论的热点。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问题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诸多教育变革的经验、教训和教育研究的成果,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是教育诸要素中最为能动的要素,如果要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那么教师专业得到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是必要条件。实践证明,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是决定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于教师。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教育改革都不可能成功;。无论是多么完善的改革

2、计划、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果没有优秀的教师将之付诸实践,一切都只能是空谈。然而,如何发挥教师在学校变革中的能动作用,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对教育改革的促进功能,就成为解决诸多教育改革问题的关键。在过去的几十年,随着思维方式的转变,国内外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始重新审视教育改革的方向。从198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变化,变革开始关注个人在这种变化中如何生存和发展,相应的,在教育领域,人们考虑学校变革的方向也转为建立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终身教育体系。学校的具体变革也经历了由高效能学校研究、学校为本改革到体制改革的过程。在这一系列变革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以前进行的种种变革尝试的缺陷,研究者发

3、现,学校自身的变革,不能仅仅关注一个一个的要素问题或局部问题,而必须处理好种种关系问题,应把学校看做是系统内部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整体。1. 2研究目的和意义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我们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里,强调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过去的英雄主义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现在学校中,很多教师喜欢呆在自己的独立的空间里,不愿意过多的与其它人分享,也没有机会融入到群体中,而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教师之间必然要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在教育领域,21世纪的学校里特别是中小学校,工业革命给社会的带来的巨大变化,学校的目标定位在培养一个个雷同的

4、标准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是由教师来决定;一定程度上,学生的知识来源取决于教师的所教;相应的,好学生的标准定位在认真接受和再现教师的所教,学生的知识仅仅局限于教师所使用的教科书上。而21世纪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网络和移动通讯的发达,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一个方面。外部学习环境的变化促使未来的课堂学习应更具有学习共享的特点,学校渴望一种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生机勃勃的学校文化。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呼唤着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以期为教育改革和教师

5、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照。1 .3研究思路和方法1 .3. 1研究思路基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角度,本研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进行系统的论述。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目前世界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动向和进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总结,针对教师专业学校共同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认为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思考和建议。以期可以推动我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实践上的帮助。1.3.2研究方法1.3.

6、2.1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最初阶段最基本的演技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查找国内外研究的成果,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研究线索进行相关的文献综述,帮助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式,研究框架,为自己之后的论文写作收集大量的资料。1. 3. 4. 2案例研究法通过访谈一些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学校,考察学校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以及策略的可操作性,这样可以更加感性直观的认识到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一些方法的具体成效,为理论提供相应的佐证。1. 3. 4.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以笔者自编教师调查问卷作为资料收集工具,对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抽样进行问卷调查。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通过SPSS13. 0统计软件处理,得出

7、相应的调查结果。1.3.4.4比较研究法比较主要为了借鉴,通过对一些实施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采取策略的比较分析,结合学习共同体相关的理论,比较分析出更适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帮助。1. 4文献综述1.4.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学者罗森赫兹(Rosenholtz)在1989年的第一次提出教师的工作环境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他认为学校领导支持教师的工作,会更加促使教师工作,是他们的工作更有效。教师在一起共同工作,相互分享知识,相互学习,就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时,教师就获得了支持。1991年富兰和哈格瑞夫斯(Fu

8、llan &Hargreaves)在研究中也发现教师的工作环境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合作的环境可以减少教师的无助感和不确定性,当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集体行为时,教师会更重视专家的建议,更积极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建议应从构建教师的工作环境入手促进教师的发展。他们的研究也被之后的一些研究者所证实,包括1993年麦考莱和泰尔伯特(McLaughlin &Talbert)认为当教师有机会参与合作式学习和探究时,就会产生一种能被教师们广泛分享的教学智慧。19%年,达林·哈蒙德(Darling-Hammond)倡议学校应给予教师更充足的时间,一起分享教学经验,观摩课堂

9、教学并进行反馈,这对学校的变革也有一定的推进作用。1.4.2国内研究现状黄娟、徐晓东基于学校主题的不同,提出综合学习共同体的模型,他们认为综合学习共同体应包含班级学习共同体、实践学习共同体、校际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家园、领域专家指导等综合学习共同体模型;。依据主题的不同可以建构不同的网际学习共同体,主题的选择要求可以充分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不同科目的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2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19-222.1 学习共同体的.19-202.2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20-222.2.1 教师专业学习.202.2.2 教师专业学.20-223 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22-253.1 为

10、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化233.2 提升教师的.23-243.3 促进校园良好人际.243.4 有利于学校管理模.24-254 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25-364.1 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25-324.1.1 目前中小学教师.25-284.1.2 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28-324.2 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32-364.2.1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32-344.2.2 教师自身合作意.344.2.3 教师教研流于.34-354.2.4 教师合作文化.35-365 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36-46.结束语随着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的深入,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

11、学校变革的有效途径,在教育领域必将得到广阔的推广和应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学校中教师团体围绕着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在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彼此共享实践经验,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同时,在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中,需要学校具有浓厚的合作学习文化,以及学校领导给予的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条件。本文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实证调查研究,得出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调查问卷发放范围、问题数目和笔者自身研究水平,此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宁ICP备18001539号-1